張 宇 朱 靜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遼寧 沈陽 110854
命案犯罪嫌疑人拒供及其應對的實證研究*1
張宇朱靜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遼寧沈陽110854
摘要:命案作為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惡性案件,公安機關(guān)歷來高度重視其偵破與預防。但是,命案犯罪嫌疑人時常會拒供,要么時供時翻,影響了對命案犯罪的打擊力度。因此,偵查機關(guān)如何有效應對命案犯罪嫌疑人的拒供,既關(guān)系到命案收集證據(jù)工作的成效,更攸關(guān)命案偵查、定案乃至整個訴訟的成敗。
關(guān)鍵詞:命案犯罪嫌疑人;拒供;應對;實證研究
一、命案犯罪嫌疑人拒供的研究程序及角度
近年來,犯罪嫌疑人拒供案件有逐漸增多的趨勢。拒供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犯罪嫌疑人拒供會對偵查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難,從動態(tài)上講,不利于確定偵查方向,不利于收集其他證據(jù),案件事實難以查清;從靜態(tài)上來講,缺少口供,可能會影響一個案件證據(jù)體系的嚴密性,并最終導致一個案件不能認定。
對某地看守所通過統(tǒng)計調(diào)查問卷的形式對命案犯罪嫌疑人展開調(diào)查。大多數(shù)命案犯罪嫌疑人描述了兩到三種拒供形式,因此,某種犯罪嫌疑人提到的拒供應對越多,說明有越多的犯罪嫌疑人在選擇拒供時會這么做。
關(guān)于拒供的實證研究主要是從三個角度進行:一是犯罪嫌疑人涉及的案件類型的差異;二是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特征;三是犯罪嫌疑人拒供的表現(xiàn)形式,來揭示其背后的深層心理動因。
二、研究結(jié)果的討論分析
(一)命案犯罪嫌疑人拒供的表現(xiàn)形式
有70名犯罪嫌疑人參與調(diào)查,32名犯罪嫌疑人表示會以沉默的方式拒供,占總調(diào)查人數(shù)的46.4%。17名選擇避重就輕,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法,占24.6%。還有8名選擇拒不認罪,占11.6%。29名還會選擇說謊,占42%。由此,命案犯罪嫌疑人拒供的形式種類多樣,主要拒供形式為沉默和說謊。
除此之外,我們還對選擇拒供的犯罪嫌疑人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進行了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拒供犯罪嫌疑人多為男性,占調(diào)查總?cè)藬?shù)的96.8%,女性則占3.2%。對其文化程度分析情況如下,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拒供嫌疑人占調(diào)查總?cè)藬?shù)的70.0%,高中文化占9.7%,??普?.5%,本科犯罪嫌疑人占4.8%。由此,文化程度越低的犯罪嫌疑人選擇拒供的可能性越大,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拒供人數(shù)逐漸減少。
(二)命案犯罪嫌疑人拒供的解決對策
1.分析犯罪嫌疑人被拘留或者逮捕后的心理活動
犯罪嫌疑人被拘留或者逮捕后,被關(guān)在看守所中,其心理活動一刻也沒有停止。
(1)對自己犯罪活動的全過程分析和回憶,尋找自己節(jié)能在作案過程中的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問題,等等。
(2)自己已經(jīng)被拘留或者逮捕,說明公安機關(guān)掌握了一定的證據(jù),掌握了什么證據(jù);是坦白有利,還是抗拒有利,等等。
(3)犯罪嫌疑人在對自己的犯罪過程進行回憶,找出可能出現(xiàn)紕漏的環(huán)節(jié),怎么辯解審訊人員出示的證據(jù),如何打亂審訊人員的計劃等等。
2.了解犯罪嫌疑人最關(guān)心、最擔心的問題
犯罪嫌疑人最關(guān)心的問題,往往是審訊人員想要查清或者要利用得問題,這些問題大多都可以作為審訊中的突破口。
犯罪嫌疑人最關(guān)心和最擔心的主要內(nèi)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了解掌握犯罪嫌疑人所擔心關(guān)心的人。
(2)了解掌握犯罪嫌疑人所擔心關(guān)心的事。
(3)了解掌握犯罪嫌疑人所關(guān)心或者擔心案件中的事實或者情節(jié)。
3.消除或者摧毀犯罪嫌疑人拒供的各種心理
審訊人員要和犯罪嫌疑人進行心理上的溝通,建立起良好的心理接觸。因此,就審訊過程來講,犯罪嫌疑人同偵查人員完全處于矛盾和沖突之中。因此,要使犯罪嫌疑人能夠如實供述罪行,必須同犯罪嫌疑人建立良好的心理接觸。
(1)要能夠吸引住犯罪嫌疑人。從犯罪嫌疑人的某些個性特點選擇突破口。如個性方面的特點:講義氣,愛面子等等;特定的心理狀態(tài):顧慮,慌張等等。
(2)要感化犯罪嫌疑人。審訊人員要適時將訊問引向深入。訊問人員可以從分析犯罪嫌疑人行為的后果入手,說明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用良好的心理接觸取得犯罪嫌疑人的信任和尊重,使其愿意和訊問人員對話。
(3)瓦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一是運用法律,打消犯罪嫌疑人在法律上的種種顧慮,排除障礙。二是運用情感,偵查人員和預審人員利用犯罪嫌疑人感情上的弱點,交待與案件有關(guān)的事實。三是改變犯罪嫌疑人錯誤的觀點,很多命案犯罪嫌疑人的對社會現(xiàn)象的認識往往是不全面的。對于這樣的犯罪嫌疑人,訊問中必須糾正他們的錯誤觀念,才能交待自己的罪行。
[參考文獻]
[1]方斌.論偵查詢問中的交流技巧[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3(1):34-38.
[2]湯嘯天.偵查訊問心理對策初論[J].犯罪研究,1990.
[3]魏梅.審查逮捕環(huán)節(jié)詢問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策略[J].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2012.
[4]王航.偵查訊問博弈中犯罪嫌疑人心理研究[J].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校報,2010.
[5]張桂芬.犯罪嫌疑人拒供動機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校報,2004.
中圖分類號:D9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7-0059-02
作者簡介:張宇(1995-),女,江蘇南京人,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刑偵系本科生在讀,研究方向:偵查學;朱靜(1995-),女,江蘇揚州人,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刑偵系本科生在讀,研究方向:偵查學。
*中國刑警學院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項目“命案犯罪嫌疑人拒供及其應對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20151017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