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刑法修正案(九)》為視角"/>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白 云
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淺析網絡服務提供者行為的刑法規制*1
——以《刑法修正案(九)》為視角
白云
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新出臺的《刑法修正案(九)》及時作出規定,對網絡犯罪中的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相關行為進行了刑法規制。本文著重對網絡服務提供者應承擔的刑法責任進行分析,說明了增強對網絡服務提供者行為的刑法規制,對于網絡環境的改善以及網絡犯罪的減少都具有重要影響和意義。
關鍵詞:網絡犯罪;網絡服務提供者;刑事責任
一、《修正案(九)》關于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法律規定
網絡服務提供者,是指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信息或者為獲取網絡信息等目的提供服務的機構,包括網絡上的一切提供設施、信息和中介、接入等技術服務的個人用戶、網絡服務商以及非營利組織。網絡服務提供者在現代網絡環境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已經成為重要的社會管理組織之一。在此種狀態下,網絡服務的提供者也應相應地承擔起法律責任。
在《修正案(九)》中,從法律條文上揭示了現階段新出現的可能有害于互聯網安全的主要刑事犯罪不法類型。所修改的關于網絡服務提供者網絡犯罪的核心條文有第二十八條和第二十九條?!缎拚?九)》第二十八條增加了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犯罪形式,還擴大了網絡犯罪的主體范圍(增設單位犯罪),將利用計算機系統實施的犯罪列入可以成立單位犯罪的范圍。《修正案(九)》第二十九條的規定更加明確了網絡服務提供者對網絡犯罪中幫助行為的責任追究,同時也增加單位犯罪的規定,擴大了網絡犯罪的主體范圍。
“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是我國刑法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即如果刑法中沒有相關行為方式的條文表述,即使在現實社會中出現有關不合理的行為并且明顯可以由國家強制力進行控制,也不能將此種行為進行刑法上的規制。此次修正案對于網絡服務提供商的網絡犯罪行為的方法以及表現形式增加了條文的規定,使得對于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網絡犯罪行為進行了更加充分的規制。
二、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刑事責任
(一)網絡服務提供者責任來源
網絡服務提供者在規制網絡用戶利用互聯網進行違法犯罪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功能是作為網絡內容的提供者與網絡用戶進行信息互通交流和為網絡用戶提供信息交流的平臺。當網絡服務提供者違反了達到刑法所規定的社會危害性的嚴重程度時,這些義務就上升為刑法上的作為義務。如第二十八條對于網絡服務提供者犯罪行為的客觀表現形式的表述,就增加了網絡服務提供者的作為義務,若網絡服務提供者不履行作為義務,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用戶信息泄露、刑事案件證據滅失的,就要受到刑事制裁。
(二)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刑事責任
在紛雜的網絡環境中,網絡服務提供者在對網絡用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是否構成刑法意義上的責任,第一,要看網絡服務提供者客觀行為和主觀意思是否符合刑法的犯罪構成要件。以《修正案(九)》第二十八條第一款來看,在客觀方面,網絡服務提供者作為負有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的主體,應當利用網絡技術手段對違法信息進行監控,如果在發現違法信息傳播時沒有及時阻止,在客觀行為上就構成了《修正案(九)》中規定的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在主觀方面,監管部門責令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措施后但其并沒有進行改正,此時就在主觀成立了故意的構成要件。在主觀和客觀同時符合法律規定后,就應當處以刑罰,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第二,從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客觀行為和危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來分析,《修正案(九)》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網絡服務提供者在經監管部門責令后任然致使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后果的,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從一般情況來看,用戶信息是網絡用戶在可信任的網站進行注冊或者在通過其他網絡渠道填寫的個人基本信息。從計算機網絡結構來看,不法分子是通過網絡技術手段盜取個人用戶信息,如果網絡服務提供者不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或者放任不監管此類行為,網絡用戶的個人信息就非常容易被不法分子大量盜竊,甚至被買賣,進行違法犯罪行為,嚴重損害網絡用戶的利益。網絡服務提供者完全有技術能力對明顯的信息盜用行為進行屏蔽并且舉報。因此,網絡服務提供者的不作為行為與嚴重的犯罪后果由因果關系。
三、結語
《修正案(九)》為現今網絡領域的整改做出了較大的改進,完善了對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刑法規制,也對信息技術產業今后的發展產生了顯著的影響。此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立足于我國當前的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同時也要借鑒國外相關先進經驗。
[參考文獻]
[1]熊敏瑞.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法律地位[J].法制與社會,2008,8:69.
[2]韓星.論網絡運營商的法律責任[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18.
[3]吳沈括.刑法修正案(九)與互聯網企業:基于刑事風險防控維度的闡析[EB/OL].http://www.criminallawbnu.cn/criminal/Info/showpage.asp?showhead=&ProgramID=10&pkID=47273&keyword=,2016-4-8.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7-0063-01
作者簡介:白云(1991-),女,甘肅酒泉人,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學。
*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創新型科研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CX2016SP24),本項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創新型科研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