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迪
在戈壁灘上種出金桃子——一○四團工會自主創業項目顯成效
□高迪
2008年,程興瓊響應師、團黨委實施“南農北工”戰略,從頭屯河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搬遷到位于烏魯木齊南郊的戈壁攤上,開始在滿是碗口大鵝卵石的戈壁灘上開墾建設桃園,陳興瓊用8年的時間人拉肩扛撿石頭,勤勤懇懇種桃樹,硬是把40畝亂石灘耕作成了年純收入35萬元的肥田沃土,程興瓊也從一個月收入幾百元的打工妹,到如今變成了連隊最富裕的致富帶頭人;從一個目不識丁的普通職工,成為兵團工會“職工自主創業典型示范戶”,程興瓊憑借勤勞的雙手和兵、師、團各級工會的扶持,在貧瘠、鹽堿化嚴重的十二師一○四團南戈壁上開墾出了肥沃的桃園,也開墾出了她人生的新篇章。近年來,程興瓊多次被評為“職工自主創業典型示范戶”、“職工自主創業示范戶”,自身的勤勞和惠農的政策讓這個年近半百的母親“黃袍加身”。
陳興瓊和丈夫1992年從四川老家來新疆打工,經過幾年的奮斗最終在一○四團原二連(頭屯河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扎下了根,開始學習種植桃樹,然而,隨著烏魯木齊城市的發展,一○四團二連被征遷為烏魯木齊市頭屯河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程興瓊跟隨連隊搬遷到了沙石滿地、干旱貧瘠的南戈壁,
初到“南戈壁”的頭一年,沒有了土地的陳興瓊和連隊其他職工一樣,一籌莫展,望著南區一望無際的戈壁灘,連隊為職工們開出了種桃樹的壟溝,引來了和平渠的天山水,鼓勵職工們承包荒地種植桃樹,但是大家都說種不成,沒人敢種。
陳興瓊和丈夫張仁平合計了半天,覺得只要有水就敢種,土地不好可以慢慢改良,陳興瓊和李勇等少數職工大膽在戈壁灘上種上了桃樹,開始新的生活。
“剛開始每天就撿石頭,把石頭撿到桶里,我們兩個再把桶裝到摩托車上拉出去倒,手上全是血泡。”
石頭多就天天下地撿石頭,土壤不好,就加大改良力度,新疆的冬天氣溫可達零下40攝氏度,為了保證桃樹安全過冬,每年入冬前,她要買來整車的毛氈子和草簾子,給一顆顆桃樹蓋上“被子”,每年4月當新疆迎來春天,為桃樹掀開被子就開始給土地上肥,先壓一遍雞糞和羊糞,壓完肥料就開始忙著修剪枝條,修剪一個月的枝條接著再壓一遍油渣和牛糞,為了保證桃子長得大,口感好,陳興瓊堅持全部用農家肥,每年肥料成本是正常土地的兩到三倍,修剪枝條是個技術活,直接關系到桃樹的結果率和收入,為了保證每棵桃樹都能達到最好的結果率,40畝桃園陳興瓊兩口子全部自己干。憑著不斷辛勤的付出,在南戈壁種植桃樹的第二年,她的桃樹成活率就達到了80%以上。
“到了第二年、第三年,大家看到我們這個桃樹都活了,長得還挺好,才越來越多的人承包這個地種桃子。”陳興瓊的老公張仁平是個老實人,話不多的他說到當年開墾桃園卻眉飛色舞,感覺總有表達不完的興奮和自豪。
桃樹有3年的成長期,也就是說在前3年桃農是沒有任何收入的,而且要持續不斷地加大農資的投入力度,灌溉用水要錢,農家肥要錢,一家人的生活費也需要錢,桃園的持續投入讓陳興瓊一家人的心情跌入了為柴米油鹽發愁的低谷。
連隊通過工會組織把大家的情況反映到團場和師里,很快工會組織就在第一時間為她辦理了兵團自主創業項目貸款,第一筆5萬元實行限時免息政策的扶持性貸款讓陳興瓊一家解了燃眉之急,也有了更充足的資金對桃樹進行田間管理。
為了提高職工收入,兵、師、團黨委不僅把科技種植技術送到了田間地頭,讓職工群眾邊學邊實地操作,而且把滴灌系統安裝管理和節水灌溉,帶到了連隊進行大面積推廣,把農副產品網絡營銷培訓班開到了家門口,陳興瓊的桃樹也用上了滴灌,省了人力,節約了用水成本,提高了桃樹精耕的勞動效率,陳興瓊學會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寬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微信營銷讓她耳目一新。
“我們通過團黨委和工會自主創業項目多年幫扶,現在我們六連在桃樹種植上涌現了一批致富帶頭人,程興瓊是他們中表現比較優秀的職工代表,職工富裕了,我們自主創業項目的目的就達到了。”一○四團黨委常委、副政委、工會主席劉家新告訴筆者。
時間進入2016年,經過近8年的努力,現如今陳興瓊桃枝滿園生活美,硬生生在寸草不生的戈壁灘上種出了又大又甜的各色桃子,她的桃園里有蟠桃、油桃、水蜜桃3個品系六七個品種。
程興瓊的微信朋友圈里不斷刷新著桃樹的耕作、桃花的爛漫、桃子的鮮美,每年到桃園采摘的客戶,她都會留下電話,加上微信,無論是桃花還是桃子成熟的時候,她都會一個個給老客戶們發信息、發照片,邀請大家來看桃花、品桃子。
程興瓊告訴筆者,現在家里桃園的桃子從來都沒上過市場,因為采摘方式很好,還節省人力勞力,游客們又玩了,桃子也摘了,我們在桃園里就把桃子賣完了。
游客多了,陳興瓊兩口子有點忙不過來了,為了更好地為游客服務,讓大家能夠玩得開心,陳興瓊在外打工的兒女、親戚們也都喊來幫忙,有的引導游客摘桃子,有的直接在桃園門口開起了農家樂。
現如今程興瓊的桃子越賣越好,生意越來越紅火,六連、七連的桃園也從最初的幾百畝擴大到了7000畝,日采摘量突破35噸,形成種植集群,同時對種植區進行旅游規劃,完善旅游基礎,發展桃園采摘業態,助力職工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