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芳
民族團結之花紅艷艷——二師二十四團兵地民族團結經濟融合發展紀實
□劉淑芳
二師二十四團呼都格片區位于和碩縣博斯騰湖畔,周邊與和碩新塔熱鄉、曲惠鄉、包爾圖接壤,兵地四周居住著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多個少數民族,朝夕相處、平等相處、互助友善、和諧發展,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發展,使博斯騰湖的水澆開民族團結之花紅艷艷。
多年來,二十四團黨委堅持教育為先導,在干部職工群眾中牢固樹立“繁榮發展”的新思想,每年開展多方位、多形式的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把民族政策學習納入到全團機關、基層上下聯動各級黨員干部政治學習的范圍,通過選樹民族團結共建典型、開展座談交流和文藝聯誼等寓教于樂的共建活動,大力宣傳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發展、共同進步的重要性,形成了“相互溝通、相互協調、有事無事常來往”的良好氛圍。通過兵地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深入了解、相互支持和幫助,取長補短,加強了民漢之間的深厚感情,使兵地友好合作關系天長地久。
通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如今的二十四團各項產業繁榮發展、百花齊放。每年的生產總收入穩步遞增,職工收入在3萬元以上,各族群眾安居樂業,兵地兄弟關系呈現出“兵地共建一家親、助農幫困魚水情”的良好局面,今年二十四團21個共建單位創建和碩縣“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獎牌,其中,該團政工辦因民族團結工作突出被評為民族團結模范先進辦公室,該團呼都格片區辦公室主任馮建被評為民族團結先進個人。
“我今天來到二十四團十二連觀摩學習,親眼目睹了團場的經濟產業發展,令我吃驚,你們看看這特色種植黃芪的長勢真好,把學到的技術帶回去,也發展點特色種植,今天的觀摩學習有收獲。”和碩縣布茨恩查干村聯合黨支部書記王玲說。
十二連黨支部為了能讓和碩縣布茨恩查干村共建兄弟單位觀摩組,對團場、連隊在特色種植上有更深的認識和了解,師市住連“訪惠聚”工作組組長王宗勝把大家帶到十二連種植的黃芪、甘草地現場觀摩,并特邀請了種植大戶馬永現場技術講解。通過觀摩學習,讓大家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種植技術知識,增添了正能量,讓布茨恩查干村的村民朋友們把學到的知識帶回村里,引領發展致富的道路。師市住連“訪惠聚”工作組組長王宗勝說,通過大家相互溝通交流,在了解民意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我們連隊制定了涵蓋加強基層基礎、改善民生、扶貧攻堅等內容的項目建設規劃。目的就是要把兵團先進的生產技術、管理經驗、發展理念帶進農牧民家里,形成經濟融合發展、文化交融共建、維穩責任共擔的良好局面。現在,二十四團許多職工群眾與周邊的少數民族群眾就像親戚一樣,有事無事常來往,逢年過節相互走動,平時有困難相互幫助,即使在生產管理、牲畜放牧方面,由于大家相處諒解相互謙讓,從未發生過一件與民族團結不愉快的事。
二十四團是一個有著10萬余畝耕地的團場,近年來,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主要以番茄、辣椒、西紅柿、甜菜等為主的經營生產地,每年免費為地方鄉村農民提供育苗移栽、平鋪滴灌加壓技術、現代農機作業技術、種養技術服務,帶動了地方農業現代化管理的水平,促進了農鄉農民的增產增收。相幫相助,在團場最需要地方幫助的時候,包爾圖鄉、曲惠鄉等鄉村的各民族農牧民也像兄弟一樣,給予了團場極大的幫助和支持。每年的3月份至10月份,從春播和田管到秋收大忙季節,二十四團各連隊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因此,地方鄉村少數民族群眾都會積極主動出現在連隊職工田間地頭。近年來,和碩縣包爾圖鄉肉孜古麗、買買提等維吾爾族群眾還自發組成“打工隊”,其中由一名勞動力“經紀人”專門負責各連隊從事農業勞動管理,既支援了團場的連隊生產,還增加了經濟上的收入。今年8月中旬,二十四團西紅柿采收時期,該團黨委以及住團、連二師訪惠聚工作組特跑到和碩縣曲惠鄉邀請200多名維吾爾族兄弟姐妹來到二十四團助力番茄采收工作,不僅為番茄種植戶解難、分憂,更進一步增強了兵地之間的深情厚誼。在采收期間,維吾爾族買買提講道:“兵地融合搞共建,給我們農民帶來了更多的好處,每年的春季、秋季到團場勞動,我可以多掙到1萬元的收入,不僅大家交上了好朋友,還促進我們增收致富。”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二十四團與和碩縣開展“兵地團結一家親”、“促融合手拉手共發展”、“兵地共建民兵手拉手愛國主義教育”等主題活動10次,座談會3次,兵地共建民族團結文藝演出3場次、現場教授農業技術6場、地方少數民族群眾支援二十四團農業生產勞動力達5000余人次,二十四團為他們支付勞務費30余萬元,扶貧幫困走訪慰問贈送物品價值2萬余元。
長期以來,二十四團把兵地融合、互幫互助、共同發展作為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內容,在長期的經營發展中,雙方不斷探索完善兵地溝通、協調、合作機制,營造了良好的邊疆同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繁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