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笑
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知識產權拒絕許可的反壟斷法規制
談笑笑
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61
摘要:知識產權拒絕許可司空見慣,其對知識產權主體來講屬于權利的范疇,但超越限度的許可,會對市場造成限制競爭的效果。知識產權拒絕許可反壟斷法規制的核心是認定要件,這應當主要從主體范圍、因果關系和主觀過錯的舉證等幾個方面展開。當然法律責任的重塑也是知識產權拒絕許可反壟斷法規制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知識產權;拒絕許可;壟斷
一、知識產權拒絕許可的基本理論
(一)知識產權拒絕許可的類型
知識產權拒絕許可是拒絕交易的一種表現形式,即知識產權權利人利用自己對知識產權的專有壟斷權,拒絕授予其市場競爭對手合理使用的許可,從而排除其競爭對手的競爭,加強自己壟斷地位的行為。①其中拒絕交易是指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拒絕與他人進行貿易,包括拒絕許可其知識產權給他人使用和拒絕出售包含該項知識產權的產品。②
知識產權拒絕許可有多種類型,可做如下分類:
按拒絕交易的范圍分為:廣義的拒絕許可和狹義的拒絕許可。廣義的拒絕許可表現為以拒絕許可相威脅而進行如搭售,價格歧視,地區限制客戶限制等。狹義的拒絕許可指不附帶其他條件或要求的拒絕許可。
按拒絕許可主體數量分為:集體拒絕許可和單方拒絕許可。集體拒絕許可是指從事市場交易活動的主體聯合起來簽訂協議來實施拒絕許可行為。單方拒絕許可則沒有相互間聯合行為。集體拒絕許可的影響更大,涉及的范圍更廣,更容易形成市場壟斷。
按拒絕許可的種類分為:專利權拒絕許可,著作權拒絕許可和版權拒絕許可。這種區分方式僅依據知識產權的內容來進行區分。
按拒絕許可的表現方式分為:直接拒絕許可和間接拒絕許可。直接拒絕許可是指知識產權權利人直接表明不將其知識產權授予他人使用。而間接拒絕許可指知識產權權利人雖沒有明確表示拒絕許可但通過增加極為苛刻的許可條件,使得許可在事實上很難實現。
(二)知識產權拒絕許可的價值分析
知識產權拒絕許可的意義主要有二:一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知識產權是無形的,在一種商品上更多地表現為隱含在商品中的某種技術或者標示,隨著商品被消費者接受,這種無形的東西會讓消費者形成一種依賴,這種依賴是建立在對此種商品品質以及制造商較好的服務的基礎之上,稱之為“商業信賴”,這種“商業信賴”會逐漸內化為消費者的一種習慣,從而給商品制造商帶來巨大的商業利潤。③經營者拒絕許可行為,一定程度上避免其他商家利用許可制造出相同或相似的商品或服務,從而侵犯消費者權益。
二是促進知識產權的創新。某一市場經營者擁有知識產權,就會給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設定一個標準,只有符合該標準才能進入市場。這樣,相關市場的經營者會通過不斷地研究創新,促進知識產權的發展,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
此外,知識產權拒絕許可也有許多弊端。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部發布的《關于濫用知識產權的反壟斷指南》公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中提到拒絕許可是經營者行使知識產權的一種表現形式,一般情況下,經營者不承擔與競爭對手或者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的義務。但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無正當理由拒絕許可,可能排除、限制相關市場的競爭,損害消費者利益或者公共利益。④指出拒絕許可行為一方面排斥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從而擴大市場占有率,維持長優勢地位,構成不正當競爭。另一方面,拒絕許可對消費者的影響,經營者的拒絕許可行為會使消費者在消費行為中處于更加弱勢的地位,從而損害消費者利益。
在“新經濟”時代下,拒絕將自己的知識產權許可給競爭對手,會直接構成市場進入壁壘,使競爭對手無法進入該市場與之競爭,不僅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也剝奪了消費者進行選擇的權利。⑤同時,知識產權拒絕許可阻礙知識產權的創新。擁有市場壟斷地位的經營者很難再研究創新,從而影響整個市場的進步。
二、知識產權拒絕許可反壟斷控制的依據
(一)國外的相關規定
美國《知識產權許可反壟斷指南》(以下簡稱《95指南》、《反壟斷執行和知識產權:促進創新和競爭》(以下簡稱《07報告》)的報告。這兩份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約束法審判,但它們使知識產權領域的反壟斷問題在認識分歧和實踐中不同做法漸趨統一,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95指南》中關于知識產權的拒絕許可:首先,明確即使權利人確實因某一知識產權而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也不代表權利人要承擔必須許可他人使用的義務。⑥其次,在一般情形下應運用合理原則分析和評估知識產權許可合同中的限制條款,要求主管機關分析該限制條款是否會對競爭產生損害、對于產生促進競爭等益處是否合理必要、其所帶來的有利影響是否能抵消對競爭帶來的不利影響。⑦另外,介紹了運用合理原則對具有排除或限制競爭后果的限制行為進行分析的方法。⑧
歐盟競爭立法中《羅馬條約》是重要組成部分。該條約中關于權利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定集中于第82條⑨。在歐盟,一般情況下拒絕許可權不違反第82條,但如果實施拒絕許可有助于增強其在某一市場上的支配力量,導致相關市場上的競爭被減少或影響到成員國間的貿易,則該行為有可能違反該條b項規定的“限制生產”或c項規定的“交易歧視”,從而構成濫用市場優勢地位。同時,歐盟競爭法并沒有關于拒絕許可的具體規范,大多數關于拒絕許可規則都體現在司法實踐之中。⑩
(二)我國的現有規定
我國《反壟斷法》第17條,強調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的拒絕交易;第55條,適用《反壟斷法》的范圍包括經營者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合同法》329條規定非法壟斷技術的合同無效;《對外貿易法》強調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對知識產權的濫用行為進行了規制;《專利法》中對“強制許可”,“合理使用的規定”。
三、“知識產權拒絕許可”構成壟斷的行為要件
(一)主體要件:擁有知識產權的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首先,對相關市場的界定。相關市場指經營者在一定時期內就特定商品或服務進行競爭的商品和地域范圍。?由此,界定相關市場的要素包括:時間,地域,商品。
其次,對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我國《反壟斷法》第19規定在認定市場支配地位時應當依據: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競爭狀況;經營者控制銷售市場或者原材料采購買市場的能力;經營者的財力和技術條件;其他經營者對該經營者在交易上的依賴程度;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的難以程度等。?總之在認定支配地位時應綜合考慮,作明確認定。
(二)行為要件:擁有知識產權的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我國《反壟斷法》第17條規定禁止擁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沒有正當理由實施拒絕許可行為。行為涉及購銷價格不公,低價傾銷,拒絕交易,限定交易主體,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交易上的差別待遇等,為各國普遍禁止。?
(三)主觀要件:擁有知識產權的經營者的動機
經營者拒絕許可的主觀動機,一般由被認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拒絕許可行為主體承擔舉證責任,證明其實施行為合理性,正當性,合法性。通常而言,法院或反壟斷執法機構從兩個方面來認定拒絕許可行為的合理性:一是,實施拒絕許可行為的經營者自身狀況分析;二是,被拒絕許可方的狀況分許以及對相關經營者的影響。
四、對知識產權拒絕許可反壟斷法規制的建議
應對知識產權拒絕許可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反壟斷法規制建議:
在反壟斷執法機構執法過程中,堅持平等并區別對待的原則。既要對知識產權權利采取與其他財產權利相同的規制標準,同時兼顧知識產權自身的特殊性加強保護。在執法中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分析知識產權拒絕許可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等效果。
在認定知識產權拒絕許可行為構成壟斷要件。主體認定,對相關市場界定從時間、地域、商品等多方面綜合分析,而不是單純的依據《反壟斷法》規定的市場比例來判定;行為認定,分析行為與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對權利人的主觀動機在現有舉證責任承擔的基礎上,是否應當引入舉證責任倒置原則仍是值得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對壟斷行為的執法方面,建議設置專門、統一的反壟斷執法機構。該執法行為專業性要求較高,設置較高水準的獨立執法機構來擔任,依法迅速有效地處置知識產權濫用的壟斷行為,提高執法的效率和公信力。
五、結語
依據我國目前企業發展現狀,知識產權產品不足,知識產權拒絕許可地濫用又影響了企業的創新發展,不符合國家及消費者利益,應當由反壟斷法對此予以規制。借鑒美國和歐盟的相關立法和司法實踐,結合我國特殊國情,制定反壟斷法指南,合理分析擁有知識產權經營者的拒絕許可行為:包括相關市場的界定,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拒絕許可的行為,知識產權權利的動機以及行為造成的而結果等。通過這些分析在《反壟斷法》第55條明確行使知識產權行為排除、妨礙競爭應受其規制的基礎上,認定擁有知識產權的經營者拒絕許可的行為是否構成壟斷,對壟斷行為賦予相應的責任,合法行為給予規范指導。然后由反壟斷執法機構通過執法行為來規范擁有知識產權經營者的拒絕許可行為。以最大限度地保護企業的利益和國家利益,平衡知識產權保護和維護競爭秩序,實現促進經濟進步、社會發展和提高消費者福利的終極目標。
[注釋]
①王先林.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知識產權濫用的反壟斷法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24.
②文學國.反壟斷法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企業的規制[J].中國社會科學院學報,2005(4):4.
③張弋羲.拒絕許可的反壟斷法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5(10).
④參見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部門<關于濫用知識產權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
⑤胡水晶.知識產權人拒絕交易——新經濟下知識產權領域反壟斷的新課題[J].電子知識產權,2005(7):38-45.
⑥參見<95 指南>.2 知識產權和市場力量.
⑦參見<95 指南>3.4 評估許可限制的框架.
⑧參見<95 指南>4.主管機關根據合理原則評估許可安排所適用的一般原則.
⑨任何一個或者多個企業濫用其在共同市場或者其實質性部分內的優勢地位,對成員之間的貿易產生不利影響,則因為與共同市場不相容而予以禁止,尤其是如下的濫用行為:(a)……;(b)限制生產、投放市場或者技術開發,損害消費者的利益;(c)對與其他貿易方的相同交易施加不同的條件,從而使其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d)……
⑩藍靜.知識產權拒絕許可的反壟斷法規制[D].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4.
?張守文.經濟法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247.
?孟雁北.反壟斷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19.
?張守文.經濟法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248.
中圖分類號:D923.4;D9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7-0102-02
作者簡介:談笑笑(1991-)女,漢族,河北邯鄲人,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