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甜甜
鄭州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1
?
我國機動車物權變動問題研究
王甜甜
鄭州大學,河南鄭州450001
《物權法》第23條規定了動產物權變動的一般規則,第24條又進一步作了補充規定。①通過這些法律的規定,可以看出機動車作為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動產,其所有權變動規則還是略區別于普通動產的。到底何種方式才是機動車物權變化的決定性要件?交付還是登記?這一問題一直在學術界和實踐中受到頗多關注和討論。通過對整部《物權法》體系進行分析和把握可以看出,交付為機動車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登記僅為對抗善意第三人的要件。
機動車;物權變動模式;登記對抗主義;交付生效主義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國民生活日漸富裕,買賣車輛成為很平常的事情,因此機動車的所有權經常發生變動。一般來說,機動車也是動產,應該遵循動產物權的變動模式,即物權的公示方式為占有。但是機動車又不同于一般的動產,其具有較大經濟價值,如果采用一般動產的公示方式不足以對該項動產物權進行有效保護。因此,許多國家針對機動車等特殊動產的所有權變動會在基礎模式上采取一定條件下的補充保護,比如登記。關于機動車的物權變動模式應采取哪種有多種觀點,在理論界和實踐界也一直備受討論。現以我國學者為例,討論三種最主要的觀點。
(一)登記說②
第一種觀點認為,車輛所有權轉移的關鍵在于過戶登記。之所以這么認為,是部分學者基于對公權力的信賴和一些規章的參考。他們認為,既然公安、交通部門規定車輛要登記,并以此來管理車輛,那么機動車所有權的認定,就應該遵照此規章的規定,以車輛登記的信息為準。如果讓與人沒有給受讓人辦理過戶登記,那么受讓人就不享有所有權,只享有使用權和收益權。并且我國《物權法》規定,物權如果發生變化是需要公示的,登記為機動車所有權變動采用的公示方法。受讓人想完全取得機動車的所有權,就必須履行登記手續。這是因為長久以來我國普通公民更習慣于信仰公權力機關,他們覺得凡是權利的確定與歸屬都需要有公權力機關的確認蓋章和證明。③
(二)交付說
另一種觀點認為,機動車的物權要想轉移,必須得交付,交付才是關鍵。像機動車這種特殊動產雖然也需要登記,但登記僅是對抗要件。在現實生活中,基于生活經驗,交付才是最直觀也最能實現買賣目的的轉移所有權的方式。另一方面,其也是有法律依據的。根據《民法通則》第72條的規定④和《合同法》第133條的規定⑤,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的回復⑥,可以從側面說明“交付”對于所有權轉移的意義重大。
(三)合同生效說
最后一種看法,機動車等的物權轉移的關鍵在于買賣合同的生效。即只要合同有效的話,物權就會當然在當事人之間發生完全的轉移。登記和交付都不是物權變動的關鍵。但是有一個限制,即如果沒有進行登記,機動車等的所有權變動的效力不得及于善意第三方。機動車等的物權變化,如果沒有去公共權利管理機關改變原有記錄,新的受讓人取得的物權實際上是有瑕疵的。⑦
那么我國到底采用的是哪種模式呢?
曾經在1990年的時候,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下發過一個批復,這個批復中提到,車輛的所有權轉移要滿足一個特殊要求,汽車交易中介和出賣方必須都到車輛管理機關辦理過戶轉移手續,如果沒有去辦理以上兩個登記,應視為無效。但是在那個時候,機動車還沒有像現在一樣普及,價格相對來說又很高,為了保障和規范機動車市場的發展,對于車輛的買賣進行嚴格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十年后,該局給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的復函中改變了以前的觀點。該局認為:“根據現行機動車登記法規和有關規定,公安機關辦理的機動車登記,是準予或者不準予機動車上路行駛的登記,不是機動車所有權登記。”因此,將機動車所有權轉移的關鍵視為過戶登記已經沒有法律依據,只是大家之前對此的認識有所誤解。而車輛管理部門之所以要給車登記個“車籍”,主要是為了便于規范車輛市場,與確認所有權的歸屬沒有太大關系。
在這方面,我國《物權法》第24條只是清楚的規定了登記為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條件,至于是否還能產生轉移所有權的效果卻沒有說的十分明白。因此,學術界對此出現了激烈的討論,并主要出現了兩派觀點。其中一派認為機動車等物權發生變動的關鍵在于合同的有效成立,第24條對于登記的規定僅是指對抗,即我國采用的機動車等的物權變動模式是“合同生效+登記對抗”。另一派則認為,交付為機動車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登記僅為對抗善意第三人的要件,即“交付生效+登記對抗”(抵押權除外)。筆者支持后者,理由如下:
(一)機動車本身是動產,擁有動產的屬
性首先,在對于物權的客體的分類中,它們在性質上依然毫無疑問的屬于動產。同時,以體系的解釋方法來看,《物權法》第24條位于“動產交付”一節中,因此,也應該適用第23條關于一般動產物權變動模式的規定。況且,第24條也沒有清楚的否定第23條的規定。所以,對于準不動產物權變動的效力,仍應參照適用第23條的規定,即“交付生效主義”。
此外,還有一點可以說明,那就是第23條的“但書”。如果法律有例外的規定,就會作出明確的說明。比如,第188條的規定。⑧但對于機動車等特殊動產的物權變動方式,法律卻不曾像188條那樣另外作出明確規定。可見其物權變動所應遵循的方式并沒有超出第23條。⑨
(二)《物權法》中還有其他條文對登記對抗主義的規定,但同時對生效要件也有明確規定
《物權法》對于土地承包經營權、地役權等的登記對抗都有特殊的規定,但是都很明確規定了生效要件——合同生效時。所以可見,如果我國真的是采用“合同生效+登記對抗”這種模式,那么在第24條的基礎上起碼要明確說明“合同生效時設立”。所以,我認為第24條其實是對第23條所確立的交付生效的一個補充說明,明示在此基礎上登記的作用是對抗。
(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⑩
2012年7月1日,最高院頒布了一個司法解釋,從該解釋的第十條的第一和第四項規定可以窺探出,特殊動產物權的變動仍是以交付為準。
綜上所訴,在我國,登記并非是機動車物權變動的關鍵,交付才是。登記雖然不能使物權發生變動,但并不是就完全沒有意義,在下文中我們將分析登記是如何發揮它在實踐中的功效。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節【動產交付】第二十三條: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二十四條: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②任京.機動車所有權變動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③牛艷梅.試論準不動產物權變動模式[J].魅力中國,2010.
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二條: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按照合同或者其它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⑤<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三條: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⑥胡康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釋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⑦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與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八十八條: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四項、第六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⑨崔建遠.機動車物權的變動辨析[J].環球法律評論,2014(2).
⑩2012年7月1日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第一和第四項規定:“出賣人就同一船舶、航空器、機動車等特殊動產訂立多重買賣合同,在買賣合同均有效的情況下,買受人均要求實際履行合同的,應當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1)先行受領交付的買受人請求出賣人履行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手續等合同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4)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買受人之一,又為其他買受人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已受領交付的買受人請求將標的物所有權登記在自己名下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1]任京.機動車所有權變動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牛艷梅.試論準不動產物權變動模式[J].魅力中國,2010.
[3]胡康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釋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4]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與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5]崔建遠.機動車物權的變動辨析[J].環球法律評論,2014(2).
D923.2
A
2095-4379-(2016)27-0073-02
王甜甜(1990-),女,河南人,鄭州大學,2014級民商法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