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光熙 牛丹彤
黑龍江大學法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
論電子證據若干問題研究
樸光熙牛丹彤
黑龍江大學法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二十一世紀是人類科技發展的重要階段,因為伴隨著這個時期的到來,電子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以迅猛的趨勢在發展。以前的面對面溝通、交往的方式已經被這個時代所淹沒,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它的普及應用,帶給社會的生活和生產于極大地便捷。大家可以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傳遞和編輯信息與瀏覽、下載存儲,等等與之相關的應用。然而隨著電子網絡的發展也出現了很多新的交易方式如,有關電子的合同、郵件、發票、賬單等多種表現形式的出現。
電子證據;電子數據;電子證據可采性規則;關聯性
電子數據給人類生活帶來了難以想象的便捷。但與此同時,給社會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犯罪,他們利用電子數據為媒介作為犯罪的手段進行網絡技術犯罪,這是一種新型的犯案形式。因此,司法部門和學術界為了能夠有力的打擊犯罪和收集有關電子的證據,電子證據就成為了我國新型的證據形態。
(一)電子證據概念
想要探討電子證據,一定要先明確什么是它的概念。電子證據作為電子時代的產物,他的存在必須要依靠通信、網絡、計算機以及別的信息技術的發展而存在的,在近些年電子證據一詞成為了信息化時代的重要證據詞匯,其定義一直處于改善中。根據這一概念我們可以將它與信息技術相掛鉤,它是以電子的方式存在、當作證據所使用的任何材料及派生物,又可以說是依靠電子信息或電子的設備而產生的證據。
(二)電子證據研究意義
全世界許多國家在不同的司法體系和環境中已經開始運用和重視電子證據,而在我國司法界中有關電子證據的討論還在進行中,并沒有適合的定位,在中國的繁雜法律規定中和法律解釋中,也沒有作出關于電子證據的詳細闡述,因此對電子證據相關的法律問題還需要進行深一步的完善。由于電子證據的獨特性,他自身的證據能力與其自身的證明力,還有其證據的認證方法和傳統證據的形態又存在聯系也存在區別的。能夠有效的確立電子證據自身可采性標準,還有其具有的判斷證明力標準,面對法律的實際工作問題才會有效的得到解決。為了能夠更好地配合司法實踐工作的需要,是電子證據的使用能夠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才能有效地打擊和懲罰新型犯罪,使用電子證據這個手段將會是一個有力武器。
(一)我國電子證據的立法現狀
我國在電子證據方面的制度與法律建設一直在不斷的進步,但是還是處于發展的方向,而且這些立法都是傾向于取證方面在其可采性上確實欠缺認定規則。并且在現存的關于可采性內容的規定中對電子證據看似做出了比較健全的規定。但是并不是從電子證據可采性的認定規則這個思路來規定的,也沒有對可采性進行明確的且是可執行的認定規則,可能會導致難以在司法實踐中順利運用。這些最主要的問題可以分三點:1.法律規定的效力地位不統一而且這些規定分配于不同的法律規定和規章制度中。2.對于電子證據關聯性的標準中,有關其關聯性的認定規則我國法律是沒有沒有對此做出明顯規定的。3.在有關其真實性的規定上,我國有相應的法律規定要求電子證據必須是真實可靠地,而且有著重要的規定在原件還是在復印件的證據。但是有關證據的元件還是復制件對真實性的法律規定仍是一個通病,雖然在我國法規上有提出應當具備真實性,但是沒有相信具體的正規化要求。
(二)外國電子證據對我國的啟示
電子證據是一種具備一定技術含量的,隨著科學信息化技術的進步高科技犯罪也不斷的進步,想要到達高科技程度必須要依靠強大的經濟作為其發展的支柱,采證的水平和存儲證據的手段是急需進步的,因此外國發達國家對此都很早的對電子證據所涉及的關聯問題進行深刻的討論并研究出了先進的成果。對待電子證據的相關問題中,發達國家分析出了三大派系。其中有以英國為首的勛舊派,美國為首的變通派,還有以加拿大和南非菲律賓作為代表的創新派系。循舊派的意思是不需要為電子證據建立特別的規則,對于處理其可采性問題可以都按照傳統的方法解決。而變通派即在原先的法律規定中進行改善,使傳統規則的證據能夠通過變通在電子證據上使用。最后創新派是對電子證據頒布單獨的法律規則,然后設一門獨特的規則解決一些證據的可采性的問題。英國與美國為判例法系的具有代表性的國家,而且英國作為循舊派的典型國家,它對待電子證據的方法是把電子證據歸納到相對傳統的規則里,而且許多判例法國家都會推崇與模仿這類方法去處里電子證據。英國采用了分類的方式對待電子證據,依據電子計算設備在證據發展的階段中所表現的用處。
(一)電子證據可采性認定前提的完善
探究電子證據前置條件是給電子證據做出明確的
定義,同樣也是對電子證據可才行規則完善的前置條件。確定其定義在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下是非常關鍵的,其定義和范圍時確認電子證據效力的核心。然而我國最高院給出的列舉電子數據的證據類型,遠遠滿足不了當今社會的需求?,F如今電子信息科技的快速進步,所出現的證據形態也是類型多樣,比如在以前的網絡交流和聊天出現的記錄大多數還是文字或圖片,然而在近四年的時期,以微信為首的新型流行的社交類型迅猛發展并在短時間占據的主要地位。法律的嚴謹和嚴肅是其發展的重要特點,特別是在刑事訴訟方面所體現的有關對公民的合法權利引發損害的內容。如果想要一開始就對電子證據的有關規定就做出詳盡的內容,這是不明智的方式,因為電子發展太快這一規定會造成法律一出臺就變成了落后于時代進步的規定。所以我們法律這要在更高的層面去思考如何做出符合時代進步的規定,避免尷尬的事情出現。判例法系的外國規定中都更傾向于將電子證據定義為計算機記錄,然而計算機記錄切實是為電子證據所包含,這種定義范圍的界定太窄了,對電子證據的實踐應用極為不利。
(二)明確電子證據分類對待
對電子證據進行分類是判例法國家關于對研究其可采性規則重要的原則,而且起著相對重要作用對它的認定方面。是一種對電子證據的正確理解后的對待方式,借鑒這種方法對我國電子證據可采性的完善也有重大意義,從中得到修改我國有關規定不足的靈感。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視角看待電子證據的分類。按照電子證據的存儲信息和電子網絡的傳導這兩大特性我們可以將它分為兩類,靜態的電子證據與動態的電子證據:依據電子證據所錄取的內容是不是需要經過分析才可以獲得,又能夠將此分為內容證據和附屬證據。依照取證的來源能將電子證據歸類為原始的和傳來的電子證據。通過解釋電子證據的類別,在遇見復雜的問題能更好的使用去處理這些問題。
[1]劉品新.中國電子證據立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皮勇.刑事訴訟中的電子證據規則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
[3]麥永浩,孫國梓,許榕生.戴士劍.計算機取證與司法鑒定[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4]何家弘.電子證據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D915.13
A
2095-4379-(2016)26-0181-02
樸光熙(1989-),男,朝鮮族,黑龍江哈爾濱人,黑龍江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法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學;牛丹彤(1992-),女,漢族,黑龍江雙鴨山人,黑龍江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法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