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晶
海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海南 ??凇?71158
?
從《馬克思的自然概念》淺析施密特的物質概念
張晶
海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海南海口571158
物質概念是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基礎概念。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物質概念區別于傳統哲學教科書,將物質的世界放大,專注“物性”,他們則主要關注的是人的世界,強調“人性”。其中,施密特的物質觀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他跟隨馬克思的視野,揭示出以社會實踐為中介的物質觀。本文將從他的代表作《馬克思的自然概念》(以下簡稱概念)出發,剖析其物質概念的內涵以及馬克思物質觀對他物質觀的影響。
施密特;物質概念;馬克思
西方馬克思主義者一方面繼承了馬克思的物質思想,另一方面卻沒能克服他們自身的理論缺陷。盧卡奇看到了馬克思對于社會的關注,且在他的兩部著作中都強化了社會概念,這也造成了他對“自然”的漠視。他也洞察到了馬克思的實踐思想和總體性思想,但忽略了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人與人的關系的物化的關注。葛蘭西的實踐本體的物質觀突破了傳統物質概念放大物質的客觀存在性的特征,強調人的主觀實踐。然而他過分強調無產階級的信仰、意識,未體察到實踐的物質性,同時在物質的具體性和現實性上也遠遠沒有馬克思把握得深刻。而施密特以社會實踐為中介的物質觀是受馬克思啟發的,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馬克思物質觀的具體性、實踐性。但對比社會關系和物質本身,他更關注的是自然物質本身,同時對物質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與馬克思的認識存在矛盾。
施密特在他的代表作《概念》中,我們能發現他的物質思想??梢哉f始終以社會實踐作為人與自然的中介,這是他對物質概念的核心觀點。他通過對馬克思諸多文本的研究,觀察到馬克思常常使用“物質”、“自然”表達相近的術語概念。同時,他認為自然是“以一切現象形態出現的巨大物質”。這就確證了一切物質形態都屬于自然的邏輯關系。正因如此,施密特自然概念的研究對我們理解他的物質觀有一定的裨益。首先他確信正確認識物質概念必須澄清馬克思的唯物主義。他引用黑格爾的話:“從而凡稱之為物質的一切東西—即使相信它對表象具有多大程度的獨立性—對精神來說,都是作為非獨立的東西來認識的?!币源藖肀碚骱诟駹枌⑽镔|依附精神的局限性。除此之外,對于恩格斯的世界統一于物質的觀點,同樣嗤之以鼻。正如他所說:“恩格斯甚至把外部的現實僵化為只是‘事物’的總和”。正是因為認識到以上兩種錯誤觀點,即批判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物質觀和恩格斯的物質本體論,從而揭示出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中的物質概念。
他認為馬克思的物質概念是兼具兩個重要屬性,即實踐性和歷史性。我們可以從他的表述中發現端倪。其一,他認為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并不理會關于心靈的精神或物質的本性問題……而馬克思的唯物主義首先關心從這個世界上消除饑餓和痛苦的可能性問題。這里,施密特抓住了馬克思物質概念的實踐性特點,實踐性體現在人類歷史活動中的物質生產,而物質生產的首要前提是吃喝穿住的解決。其二,他強調物質的概念是從自然科學的歷史過程中不斷豐富起來的,這個歷史過程極為密切地和社會實踐的歷史結合著。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馬克思視野中的物質概念從來都不是泛泛而談,不是從思辨也不是從物理的角度去詮釋定義,而是深入到現實的經濟關系中揭示物質概念。馬克思從不滿足于“純粹經院哲學般地解釋世界”,而是致力于“改變世界”的偉大實踐中。也正是在馬克思物質概念的基礎上,施密特作出了極具代表性的物質概念的表述:“人在生產的時候,并不是處理‘物質’本身,而總是處理物質的、具體的并從量和質上規定了的存在形態。物質的普遍性、它對于意識的獨立性只存在于特殊的東西之中?!币簿褪钦f,抽象的物質本身并不存在,物質也不存在本體或是本源,物質的存在始終是以具體的物質形式且與人的實踐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那么,施密特的物質概念與馬克思的物質概念是否存在著內在的聯系呢?我們可以在施密特學習研究背景、思想的發展過程以及其著作的理論核心思想中發現線索。首先,施密特出生于德國,與馬克思同屬一國。他是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法蘭克福學派的研究方向即是重新認識馬克思主義、建立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研究當代社會問題以及批判當代社會等。正因如此,施密特的哲學和社會學研究深受馬克思思想的影響,特別是施密特稱之為辯證唯物主義或唯物辯證法的影響。他研讀了馬克思的諸多著作,為《概念》提供了扎實的的理論依據。此外,施密特師從阿多諾門下,對物質本體論的堅定批判從某種程度上是受到了老師的思想啟發。從《概念》的核心思想和他對物質概念的表述中可以判斷,他對物質概念的表述是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的物質概念。第一,他十分推崇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在《概念》的第一章他就澄清了馬克思唯物主義與一般唯物主義的根本區別和內在聯系。在對黑格爾絕對觀念主宰的唯心主義本質與費爾巴哈的以人為本的直觀性都予以了批判后,闡明馬克思視域中的唯物主義的核心觀點:“不是所謂物質這抽象體、而是社會實踐的具體性才是唯物主義理論的真正對象和出發點?!苯又谩蛾P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第八條進一步強調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內核,即: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什么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第二,他在物質概念表述中的關鍵詞及基本思想與馬克思的物質觀幾乎是一脈相承的。他強調物質并非形而上的抽象,而是應該深入到社會生產中去考察。他反對單純地研究物質本身,而應該從物質的量和質中去探究物質的具體存在形態。另外,他特別提到了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對物質問題的解釋是將物質本體化了,他認為恩格斯已經偏離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軌道,轉向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了。因為用物質去解釋世界,都是從普遍原理的抽象物質出發,而不是從物質的具體形態出發。這又與馬克思的著名論斷“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相契合。在施密特看來,黑格爾、費爾巴哈、乃至恩格斯都是無中介的本體論者,而馬克思之所以超越了他們,是因為馬克思關注的是人的實踐要素以及非本體論的中介特性。也就是施密特貫穿《概念》全文的以實踐為中介的自然觀和物質觀。
當然,施密特關于物質的某些觀點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施密特在《概念》第二章中對商品進行分析時,一開始就沒有廓清商品的存在前提,因此討論商品問題確實有些突兀。商品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具體物質形態,并非一般歷史社會所共有。馬克思曾表示過,《資本論》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生產關系與交換關系。他一生孜孜不倦的研究工作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物質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表現的具體形態不一,在資產階級社會時期是以商品大量存在,而在其他歷史時期就不會再以商品形式存在了。所以施密特忽視了物質分析的前提,對物質概念的理解就存在偏差了。總而言之,他沒有真正意義上地把握物質概念的歷史性維度。第二,馬克思強調是物質背后社會關系,而施密特則更加側重自然物質自身。雖然施密特認識到自然物質是被改造過的,是以實踐作中介具有存在價值的,他也曾經反對恩格斯將物質概念導向物質本體論,認為那是“和低劣的唯心主義毫無二致”,但如果只看到自然物質基質的具體性,而看不到具體物質背后隱藏的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對立的社會關系,那也必將重走舊唯物主義的老路。正是因為陷入了這個誤區,施密特把物質的實現訴諸于物質的自身結構、生產力等條件,將物質的自身結構提到了與社會實踐中介的相同的理論高度。就如他所言:“人的各種目的通過自然過程的中介才得到實現。這時,這些目的的內容不僅受到歷史的、社會的制約,也同樣受到物質自身結構的制約。內在于物質中的各種可能性能否實現,或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這當然是總歸因物質的、科學的生產力的狀況如何而定的?!焙茱@然,這與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中的物質概念就大相徑庭。第三,施密特關注的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不是馬克思強調的交換價值。正是因為施密特在意的是自然物質基質本身、物質的自身結構、生產力、生產過程等,恰恰沒有意識到物質背后社會關系的重要性,使得他對商品的研究也只看到商品的自然屬性—使用價值,而棄商品的社會屬性—交換價值于不顧。這似乎是將二者本末倒置了,也違背了馬克思的本意。在施密特看來,交換價值是抽象、一般的勞動創造的,而使用價值是具體的、特殊的勞動創造的。由于一開始就對物質的具體形態的偏愛。因此,他更關注的是使用價值。他表示:“使用價值是以有目的的特殊的活動為中介的特殊的自然物質,它為滿足特殊的人的需要服務”。而這種“滿足特殊的人的需要服務”并不是馬克思強調的商品交易以及價值增值。僅憑使用價值的剖析,是無法揭示出其載體的深層秘密。從這里可以判斷,施密特沒有在馬克思的語境中把握物質概念的現實性維度。
在西方馬克思主義者中,施密特對馬克思思想的研究是有一定深度的。他在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所提出的物質思想對于我們研究物質概念是有啟發意義的。尤其是“以實踐為中介”的觀點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很多對于黑格爾、費爾巴哈、恩格斯、馬克思的思想的剖析也是發人深思。雖然關于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中的物質,他的理解確實過于片面且存在一定誤解,但這不影響《概念》帶給我們的理論參考價值。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資本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單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施密特.馬克思的自然概念[M].歐力同,吳仲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5]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M].杜章智,任立,燕宏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6]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M].葆熙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A811
A
2095-4379-(2016)26-0217-02
張晶(1988-),女,漢族,安徽安慶人,碩士研究生,海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