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軍
據我所知,有些在我們國家大放異彩的花卉卻是外來戶,比如水仙。每到年節時分,我們就能在花卉市場或者街邊的小攤看到一堆一堆大蒜頭模樣的東西,旁邊插個小牌子,上面寫倆大字——水仙。把這些大蒜頭模樣的東西買回家,清理干凈,泡在淺淺的水槽中,待到新年之時,綠葉伸展,黃白兩色的花朵就會華麗綻放。那時,整個屋子里似乎都彌漫著淡雅的水仙花香味兒。
雖然水仙的模樣惹人憐愛,但也有搗亂的時候。我的一位好友曾經抱怨,家里的愛犬因為嘴饞咬掉了兩個水仙種球,結果吐得一塌糊涂,幸虧及時送到寵物醫院,這才保住愛犬一命。
這就是水仙,東西結合,溫柔和兇險并存。那么水仙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身世?同樣是“大蒜”,溫柔可人的水仙又為什么暗藏殺機呢?
扎根中土的外來戶
中國人栽培水仙的歷史悠久,有據可查的歷史已經有1300多年。如今,我國福建省漳州市和上海崇明縣都是重要的水仙生產基地。正因如此,很多人把水仙看成是中國本土的花卉。甚至有人認為野生的中國水仙本身就分布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這些水仙都是外來戶。
說水仙是外來戶,原因有二,一是在宋代之前的典籍中并無任何關于水仙的記載和描述,大量詠嘆水仙的詩詞歌賦是在宋代之后才產生的;二是我國野外生長的水仙種類過于單一,并且大多數個體沒有開花結果的能力,這些野生個體很可能是從栽培苗圃逸散到野外的,最新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也在很大程度上證實了這種猜測的合理性。
國人所說的水仙,通常是指中國水仙,這種石蒜科水仙屬植物是在唐朝的時候才隨著絲綢之路進入中國。與此同時,水仙家族聚集的地中海區域,還有30多種野生的水仙種類在悠然享受溫暖的陽光。這些水仙都是廣義上的花卉水仙,因為花形美麗,花香濃郁,大多都被“請進”歐洲的花圃之內、庭院之間。
有學者認為,在五代時期的詞人段公路的《北戶錄》中,就有對水仙的記載:“孫光憲續注曰,從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嘗遺水仙花數本,摘之水器中,經年不萎?!边@句話大致意思是說寄居江陵(今天的湖北荊州)的波斯人穆思密贈送了幾株水仙花給友人。如果這點還不足以說明真正的水仙花出現在中土的話,至少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對“中國水仙”最早的確切記載和描述。不管怎么說,中國人同中國水仙打交道的歷史一點兒不短。這些花朵在中國規?;N植至少有500多年的栽培歷史了,并且自成一派,演化出了自己的特點。
只開花不結果的中國水仙
中國水仙的花朵很容易識別,主要分為金盞銀臺和玉玲瓏兩個品種。金盞銀臺是最典型的中國水仙品種。直觀看來就是兩層花瓣顏色不一樣:外層的花瓣潔白,猶如銀色的臺子;內層的花瓣杏黃,就像黃金做成的酒杯,金盞銀臺因而得名。這其實是水仙屬植物花朵的基本形態,或者說這個屬的花朵幾乎都是這個樣子。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內層的花瓣并不是真正的花瓣,而是一種副花冠的結構,真正的花冠其實只是外層的那一圈白色部分。兩層花冠之間的長短對比,還有顏色差別就成了識別不同種類水仙的身份標志。
至于玉玲瓏這個品種的花朵,則是花瓣加倍后的產物。就像野生的月季花通常只有5個花瓣,而市場上的月季花則花瓣層層疊疊。水仙花也有這樣的現象,偶然的變異讓這個品種的水仙花有了更豐滿的花朵。至于究竟是原生態的金盞銀臺漂亮還是變異后的玉玲瓏漂亮,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中國水仙的花朵開得漂亮,香氣也足,按理說應該是能招蜂引蝶進行授粉,然而實際上,中國水仙并不結果。這并不是說蜂蝶會忽視這些花朵,問題其實出在它們自己身上,因為水仙花的染色體并不正常。
通常來說,生物體內的染色體都是成對出現的,比如人類的每個體細胞中就有23對46條染色體。在產生生殖細胞(精子和卵子)的時候,染色體會進行平均分配。在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量只有正常細胞的一半。當精子和卵子結合成受精卵的時候,染色體的數量又恢復到正常體細胞中的數量。這就是一個染色體數量的輪回。但對于中國水仙來說,問題就來了,絕大多數個體有3組30條染色體,有朋友說那平分成兩份,每份15條不就可以了嗎?但是事情并不是這么簡單,在染色體分組的時候必須首先兩兩配對,但是3條染色體就沒辦法和諧地“配對”了,這樣最終產生的精子和卵子也是不正常的。所以三倍體幾乎沒有繁殖能力,這個原理也被應用在了無籽西瓜的生產之中。
生性好水的“大蒜頭”
不能產生種子,并不妨礙中國水仙的傳宗接代。中國水仙的鱗莖就是用來繁殖的。其實這種繁殖方式在植物界中并不鮮見,比如我們熟悉的大蒜就是依靠這種方式來繁殖的。每年春天,在田里種下蒜瓣,到春末夏初的時候就可以收獲到新的大蒜頭了。水仙的栽培也是這樣,選取鱗莖周邊的側球,種在旱地或者水田之中。通常來說,3年之后就可以長成可以銷售的水仙種球了。
水仙,花如其名,生性好水。在希臘傳說中,水仙花是納喀索斯(Narcissus)的化身,這位美少年因為太自戀了,天天在水邊欣賞自己的倒影,直到郁郁而終,最終變成了水仙花。能照鏡子照到生命結束,這也算是真正的奇葩了。不過,反過頭來說,這個傳說恰恰說明了水仙花與水的親密關系。不過,水仙的培養更多是在土壤中進行。然而,家養的水仙,為了促使它們開花,大多是把它們養在淺淺的水盆之中。同時,這樣做也帶來了很多小麻煩,家中的寵物或者小朋友誤食水仙引起的中毒事件屢有發生。還有人說水仙的花朵本身就是有毒的,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
溫柔和兇險并存
水仙看似淡雅,但是這些花朵卻不好惹。因為它們的植株內都儲備了包括石蒜堿和多花水仙堿在內的大量生物堿作為防身武器。誤食水仙鱗莖的人或動物,會立即出現痙攣、瞳孔放大、暴瀉等癥狀,這是因為石蒜堿可以影響人或動物神經系統的活動,對心臟有先興奮后抑制的作用。這些效果疊加在一起,后果較為嚴重,如果不及時救治,誤食的人或動物很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如果說,誤食水仙只是動物才會干的事的話。誤食中國水仙的近親黃水仙倒是在中國留學生群體中時有發生。英國超市里會出售黃水仙的花莖,把這些花莖買回家之后插在水里,用不了多久就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這件事兒看似跟中毒一點邊兒都搭不上,可就是有人中毒了。因為黃水仙的花葶特別像中餐中特有的食材蒜薹(tái),也就是大蒜抽出的花葶,如果不仔細分辨,還真看不出兩者的區別。蒜薹雖然辛辣,但是可以吃,黃水仙雖然溫和,但卻暗藏殺機。那些想念家鄉味道的留學生把黃水仙花葶買回家,炒上一盤蒜薹炒雞蛋,不曾想,這盤家鄉菜差點要了他們的命。正是因為這類事件時有發生,英國超市開始規定,黃水仙的花葶不能放置在靠近蔬菜區的地方。每每看到這種新聞,我就頗為感嘆:懂點植物學知識也是種生存技能呢!
除了水仙,還有一種叫秋水仙的植物。這種植物通常是在秋末冬初開放,開花的時候并無葉片,花色也多以粉紅為主。要注意的是,秋水仙毒性很強,這主要取決于其中的秋水仙堿。
小小的水仙花上記載了中國花卉審美變遷的歷史,也是中國利用外來種質資源的歷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當水仙的花朵綻放在華夏大地的諸多角落時,我們更能感受兼容并包才是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