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俠
摘 要:物聯網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產物,本文則圍繞物聯網技術服務采納與個人隱私信息影響展開論述,首先對物聯網技術服務中個人隱私信息保護的實際意義進行了簡要分析,然后從個人隱私信息保護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機制以及應用調查分析等角度入手對物聯網技術服務采納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服務;個人隱私;調查
0 引言
物聯網技術是將虛擬網絡和現實世界彼此交互的系統,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而且對于發展國家生產力產生了極大地促進作用。而物聯網技術中的無線射頻身份識別,就是針對個人隱私信息泄露問題而設計的,極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
1 物聯網技術服務中個人隱私信息保護的實際意義
隨著物聯網技術應用程度的不斷加深,其對個人身份的識別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如個人隱私中的醫療信息、購物信息、家庭信息,物聯網都會對其進行有效保護,這對于提高用戶個人隱私信息安全性意義重大。作為信息時代的新興產物,在隱私保護過程中,會對與系統訪問者的事物進行信息識別,而且會對用戶的社會關系網進行識別,在物聯網系統中,由于裝設有傳感器數據采集層,所以通過屏蔽干擾、銷毀標簽以及散列鎖定等方式,對個人隱私信息進行保護。在物聯網技術服務中,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個人隱私信息的保護,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采取法律的手段。
2 物聯網技術服務采納問題探究
(1)個人隱私信息保護中物聯網的應用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個人隱私保護是在物聯網技術服務采納問題中的重點內容。如果用戶需要借助物聯網系統通過遠程數據查找感興趣的位置,物聯網系統則會對其個人信息進行保護,使第三方無法獲取此用戶的個人信息,系統會對對用戶的身份信息、位置信息以及消費過程中的個人銀行卡信息等進行嚴密保護。通常情況下,用戶個人隱私信息可以分為靜態部分、動態部分以及派生部分,而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這些信息會收到有效的保護。物聯網在對個人信息搜集的過程中會進行匹配和噪音服務,通過匹配,會對用戶的個人隱私偏好以及用戶所要求的內容進行對比,通過這種方式來對用戶信息進行保護。
(2)物聯網隱私信息保護機制分析
物聯網技術服務中,對個人隱私信息的保護從四個方面進行,第一,針對用戶在物聯網中的活動,其中包括用戶使用過的移動電話,還包括用戶自帶的物件以及所處環境中的監控設備,這些都要與網絡進行隨時連接,如果用戶停止了一切活動,其信息則不和網絡進行交,當用戶再次進行信息傳遞時,則需要再次使用物聯網的服務。第二,針對個人隱私信息保護,物聯網可以建立隱私代理服務器,如果用戶要進行信息傳遞,服務器會對用戶的個人隱私信息進行登記,然后在通過隱私代理服務器進行數據庫查詢。第三,在物聯網隱私管理中,通常情況下,管理者擁有一定的權限,必須借助誠信第三方的作用才能獲取用戶隱私。通常情況下,為了完成對用戶主體信息的匯集工作,第三方獨立機構,需要完成多方面的工作,首先,對多種管理策略進行分析對比,然后還要完成多個層面的計算,只有這樣,才可以為用戶隱私保護提供有力的支持。第四,在物聯網服務采納問題中,通過判斷行為對個人隱私信息進行窺探,必須在存儲中處于半匿名狀態,這是防止信息泄露的重要前提。
(3)個案分析
為了對物聯網技術服務積極個人隱私保護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本次研究中,以某物聯網公司事業部的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分析。在調查過程中,先播一個短片,然后開始專題的詳細介紹,然后向被調查人員發放問卷,然后對被測試人員的個人隱私保護情況進行分析探究。本次調查研究中,調查樣本為100人,本次調查中的問卷被全部收回,一共100張。在被調查的100人中男性包括38人,女性包括62人,整個樣本中,人員年齡在30-40歲之間,在這些人中,使用過物聯網的有60人,沒使用過的有40人。通過一番調查,結果發現,有73%的人非常贊同物聯網個人隱私保護,剩余的人員則不愿選擇隱私保護,這說明,物聯網隱私技術保護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重視,但是還有一少部分人缺乏重視,通過進一步調查,許多人對物聯網隱私保護比較滿意,說明,物聯網隱私保護已經收到已經受到了良好的效果。針對部分人員所提出的問題,物聯網技術服務中,應該通過多種手段并用的方式,進一步加大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力度。
4 結語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了解到,物聯網技術服務的應用程度在不斷加深,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我國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將物聯網技術應用與現代商務的相互融合,可以進一步提高網絡的實際作用。當然,在你物聯網技術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些人對物聯網技術進行個人隱私保護還不太滿意,所以,在后期的應用發展過程中,則應該加強個人信息信息采集工作,完善信息存儲與傳輸功能,提高實時信息利用率,不斷提高個人隱私信息保護效果。
參考文獻:
[1]魏笑笑.基于RFID的物聯網技術在農產品安全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24).
[2]王文生.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可用于解決“三農”問題[J].創新科技,2010(03).
[3]何偉剛.物聯網中RFID節點通信安全研究[J].信息安全與技術,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