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進
大海航行靠舵手幸福生活靠打拼——三十四團青年“雙創”故事
□龍進
青春,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靚麗的風景,是一個時代最醒目的標記,更是推動一個民族興旺發展的蓬勃動力。在全社會大眾創業創新的新浪潮中,筆者采訪了二師三十四團三位青年才俊,他們用自己的創業經歷和感受,譜寫了一曲曲當代青年的創業創新風采。
1月4日一大早,見到楊恒時,他和未婚妻王小星正在忙著給幾輛婚車裝飾。
老職工子女楊恒,畢業于南京農業大學,2013年回團參加工作。2014年年初他積極報名第一個進入了團大學生“創業園”。
在該團出臺了創業人員門面房第一年租金全免、第二年減半、水電遞減等優惠政策時,楊恒又積極響應團黨委的號召,加入了創業創新的隊伍。
楊恒花了3萬元購買電腦、攝像機、照相機等設備,利用自己(PS/DW/PR/AE軟件)技術的特長,2014年12月底在團商貿路開了一間攝影棚。主要承接日常照相、婚禮攝影、婚慶用品等業務。
“開業恰逢年關,結婚的特別多,我第一個月就掙了9千多元。開業大吉,給我增加了不少信心。”楊恒介紹說。
自主創業見到了效益,他繼續擴大經營范疇,在網上注冊了紅絲路食品有限公司,現在公司已經成功注冊絲路農夫商標,建立了公司網站,在淘寶上開通了的網店,并設計訂做了自己的包裝,承接紅棗批發、零售等業務。
“攝影棚、網店等這幾項業務收入加起來一年收益超過了小10萬。回顧這一年的創業歷程,收獲滿滿,敢想敢做才會贏。”楊恒堅定地說。
“每天忙著收發件都要折騰到12點才能回家睡覺,春節將至,往老家寄新疆特產的比較多。”三十四團圓通快遞老板劉麗紅一邊整理單據一邊對筆者說。
劉麗紅是團場老職工子女,幾年前和一個甘肅小伙小何經營著一個手機專賣店和一個小型超市,生意勉強能撐起家里的開支。
談起開快遞店的初衷,劉麗紅告訴筆者:“現在團里很多人也都愿意在網上買東西,團里只有一個申通快遞,很多圓通的東西直接發到庫爾勒,再從城里把東西取回來非常不方便。我與丈夫一合計,立即開了這個快遞店。”
為了把快遞生意做好,劉麗紅夫妻倆從親戚朋友那借了5萬塊錢專門購買了一輛中型貨車自己往城里來回配貨。每天天剛亮,他倆一個給孩子準備早飯,一個就到店里盤點發往全國各地的票據和貨物。尤其團場秋收結束后,往內地郵寄紅棗、核桃等新疆特產的特別多,每天訂單達上百單,他倆更加忙碌了。
小何說:“自己配貨、發貨保證了發貨時間,降低了費用,多虧了這小小快遞,我們家的日子才越過越紅火。團里現在正在鼓勵大家創業,等團里出臺門面房免租、貸款貼息政策出來了,我準備在弄個門面把物流也做起來。”
“張先生,您的身份證和房卡您都收好,明天中午兩點前退房,如果還需要幫助您直接拔打總臺的電話就行了。”1月3日,三十四團羅家賓館老板羅豹對客人說。
老職工子女羅豹,2006年從部隊復員回團,在連隊干了1年的治安員之后主動辭職,利用自己的攝影特長和女朋友陳琳一起開了個照相館。
2010年年底夫妻倆經過考察發現,隨著團場城鎮化的發展,人流量不斷增加,開旅館生意應該不錯。羅豹向親戚朋友東拼西湊了20萬元購買了130多平方的商品房,2011年3月“羅家旅館”開業,2013年初不僅還清所有外債還購買了一輛12萬元的私家車。
庫格鐵路動工、紅棗收購商……看到了這個商機,羅豹又決定改擴建旅館。通過借貸籌措資金30余萬元,改擴建了17間中高檔標間,2015年7月,“羅家賓館”正式營業。為了鼓勵大家創業的激情,團里在這個時候出臺了房租減免、購買優惠、貸款貼息、水電費遞減等優惠政策,僅水電費這一項就讓羅豹減少了不少成本。由于服務好、衛生好,“羅家賓館”的生意從開張到現在幾乎每天都是滿員,時常還被鐵路、部隊一包就是兩三個月。
“賓館的生意照這樣下去,用不了一年我就可以還清債務。”羅豹自信地說。
“每次創業都背負一筆不小數額的債務,你就那么有把握一定能成功?你想過萬一失敗的后果嗎?”筆者疑惑地詢問羅豹。
“創業哪有不擔風險的,每走一步我都經過嚴謹的考察、周密的思索,全心全意的經營,我始終堅守一個信念:天上不會掉餡餅,幸福的生活要靠不斷的打拼才能得來。”羅豹樂呵呵地說。
近兩年,通過創業創新過上好日子的三十四團人,有好多的故事要講述!青年群體只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中的一個縮影。
欄目責編: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