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荷
奏響創業最強音——十師一八三團職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小記
□師荷
走進十師一八三團龍疆設施農業基地的育苗大棚,一股暖流迎面撲來。承包戶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定苗、栽種,大棚內一派熱鬧繁忙的景象。
近幾年,一八三團黨委在加快城鎮建設的同時,把創業作為促進團場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抓手,緊緊圍繞“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戰略,牢固樹立“把資源用起來,讓職工富起來”的理念,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種養結合、新型工業和三產服務”等多業并舉的新格局,使團場職工群眾創業花開四季紅。
借助黑龍江省對口援疆的大好機遇,該團圍繞農業產業化發展,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建設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360多座,設施葡萄拱棚座,并采取“政策優惠、資金幫扶、信息服務”等措施,把現代經營模式、現代生產要素注入到農業生產中,培育出一批致富帶頭人,為創業者開辟新的空間。
大棚承包戶李文波瞅準時機,借助相關優惠政策,大膽承包了10座大棚。為了提高單棚效益,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他還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率先運用了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穴盤基質育苗、聲波助長儀、熊蜂授粉、無公害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等10多項新技術,并引進了荷蘭瑞克斯旺的黃瓜、辣椒、西紅柿等20多個品種,單棚收入最高達3.5萬元。
為了加快畜牧生態養殖業建設,今年,該團還繼續加快連隊的轉型,投資4572萬元,完成六連、獨立營二連綜合轉型,建設430座農業大棚,3座高標準養殖圈舍,實現104戶種植業職工轉型,獨立營二連還成為地方鄉村新農村建設的典范。該團十連職工譚捍華承包了兩座1000多平米的養殖圈舍,購買了300多只小尾寒羊,走上了轉型致富的道路。如今,該團已發展專業合作社8人,專業協會2個,帶動本地職工和周邊地方農民1800余人。
一八三團注重招商引資和“外引內生”并重,努力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努力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該團積極實施“工業強團”戰略,提出了走“工業富團”的發展戰略,以龍頭企業——新疆額河酒業有限公司為支撐,加快額河酒業產業產品研發,推進工業轉型升級。2015年,企業年生產能力達6000噸。
該團民營企業新疆沐淋節水有限公司總經理韓耀明介紹,這幾年公司效益持續增加,去年又公司投入100多萬元,用于技術改進項目。項目改進后,既能解決職工農業節水之憂,又能幫助100余人就近就業。
“如今這么支持職工創業,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為有夢想的年輕人提供了發展空間。”一八三團六連職工姚愛萍曾是在連隊種地,由于思維活躍、敢于創新,依靠北屯市近郊的地理優勢轉型做起了農副產品收購,目前年銷售額已達2000萬元。
果穗玉米烘干廠負責人張麗華是一八三團八連的一名職工,也是師市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典型代表,在她的帶動下,該團近百名職工通過從事農副產品加工交易得到了實惠。
2015年,一八三團工業完成增加值26055元,同比增長20.3%。其中民營企業實現增加值16149萬元,占團場工業增加值的60.1%。
近年來,一八三團立足區位優勢,搶抓北屯市建市機遇,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不僅繁榮了團場經濟,增強了吸納能力,而且也給團場帶來了人氣和商機,該團還多方培育創業主體,鼓勵能人創業、支持專業人才創業、幫助創業能人創業,激活了第三產業發展,為職工群眾就業創業拓展了新空間。
2013年,該團籌資建設了以西征苑、錫伯渡農貿市場等人流聚集場所,扶持發展餐飲業、服裝業等服務行業,帶動職工在家門口就業創業。
一直在外從事建筑裝修工作的團場職工王斌,抓住這幾年團場保障性住房逐漸增多、連隊職工向團場聚集的商機,開了一家裝修店,經營項目包括地板磚、壁紙、燈具等各種裝飾裝修材料,年收入達到10萬元左右。
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不僅帶動了團場職工就業創業,同時還讓一些外來務工人員也有了發展機遇。該團居民夏曙光夫婦2003年從安徽來到團場,他們瞄準團場城鎮化發展快、人流聚集的商機,在該團開了一家蛋糕店,給自己帶來了可觀收入。
據了解,年初以來,該團累計為創業人員提供擔保貸款400萬元,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同時,還組織創業專家,為創業人員提供知識儲備,累計舉辦等創業培訓7場次,參訓人員2000多人次,促進40多人實現自主創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大力宣傳本土創新創業的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并邀請優秀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現身說法,激發群眾創業熱情,讓創業在全團“火”起來。
通過“能人牽頭、龍頭帶動、職工參與”的格局,鼓勵和引導有資金、有能力的職工通過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投資興辦加工企業,團場涌現出一批創業致富的帶頭人,創業環境不斷優化、創新成果不斷增多,廣大職工在創業創新的道路上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