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科醫生知識窗·
請您收藏
——GWICC 2016:心源性休克診斷治療進展
2016年10月13日第二十七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在京召開,在心力衰竭教育培訓專場中,湖南省人民醫院心內科鄭昭芬教授對“心源性休克診療進展”進行了報告。
心源性休克的常見病因包括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償、急性心肌梗死、瓣膜性心臟病、頑固性室速/心室顫動、膿毒癥、急性心肌炎、心臟或肺移植術后、肺栓塞、主動脈疾病。心源性休克臨床演變的4個階段,包括前休克狀態:有發展成休克的高度危險;輕度休克:對低劑量的正性肌力藥物/縮血管藥物反應良好;嚴重休克:對高劑量正性肌力藥物/縮血管藥物、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有反應,可能左心室輔助裝置(LVAD);嚴重頑固休克:對高劑量正性肌力藥物/縮血管藥物、IABP無反應,LVAD。治療藥物:(1)正性肌力藥物選擇多巴酚丁胺,對于長期應用β受體阻滯劑的患者選擇左西孟旦或磷酸二酯酶峰抑制劑;(2)血管加壓藥選擇去甲腎上腺素或多巴胺。輔助循環:(1)嚴重頑固性心源性休克患者,體外膜肺氧合(ECMO)可能優于IABP;(2)與IABP相比,LVAD能獲得更穩定的血流動力學,但并發癥增多,30 d病死率無差異。同時,要注意保護重要臟器,維持內環境穩定。
(摘自“醫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