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旭
〔塔城地區纖維檢驗所,新疆烏蘇834700〕
?
影響棉花短纖維指數的因素
■張曉旭
〔塔城地區纖維檢驗所,新疆烏蘇834700〕
短纖維指數(SFI)是指HVI大容量測試儀測試棉纖維長度時,小于12.7mm(1/2英寸)或16.5mm纖維根數(或重量)占纖維總根數(或重量)的百分率。在我國,短纖維一般是指長度16mm以下的纖維。近幾年,短纖維指數不斷增長,嚴重影響了紡織企業的成本和質量。
在紡紗過程中,羅拉牽伸機構對不同長度的纖維不能予以同樣有效的控制,短纖維的運動不易被控制,浮游時間長,從而對成紗條干起到惡化作用。實驗證明,短纖維率與成紗條干成線性關系;對成紗強力也有影響,由于短纖維在紡紗過程中抱合力較差,易滑脫,因此成紗強力降低。另外還影響紡紗制成率,使紡紗成本上升,當短纖率較高時,大部分短纖維在紡紗過程中形成落棉,從而降低了制成率,增加了用棉量,而用棉量占紡紗成本的80%以上,所以,直接影響到紡紗成本。為此,紡紗廠也特別關注原棉中的短纖維含量,在選用原棉時將短纖維率控制在12%以下。
(一)棉花生長發育期自然條件因素的影響
1.溫度。棉花是喜溫作物,在整個生育期間需要較高的溫度,只有達到一定的積溫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溫度對纖維伸長有一定的作用,夜溫是影響纖維生長的主要因素,夜溫小于20℃會使纖維短1mm~3mm。夜溫低還會推遲纖維伸長,使伸長速度降低,伸長期延長。
2.光照。棉花是典型的喜光作物。光照對棉纖維的伸長有較大影響,如果光照不足,加上溫度達不到最適宜的要求,就會影響棉纖維的伸長速度和最終長度。
3.土壤。棉花對土壤酸堿度適應性較廣,在pH6.5~8.5范圍內均能正常生長,但以中性至微堿性為宜。在重鹽土棉田,纖維長度則因鹽分較重而變短。
(二)棉花種子的影響
在新疆,近幾年籽棉收購一般都是以衣分為計價標準,為了追求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棉農過分追求高衣分的種子,致使衣分越來越高,有的甚至超過45以上。筆者發現,因為衣分過高,短纖率就高,所以棉花種子也是影響近幾年短纖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三)加工工藝的影響
新疆氣候特殊,加工企業都力爭縮短加工時間,為提高加工速度和軋工質量大清大排使纖維的長度變短、長度整齊度指數降低、短纖率增大。在加工初期因氣候原因導致籽棉的回潮率過低,部分纖維長度受損而變短。有的企業為了提高棉花的加工質量和顏色級的級別,對皮棉進行過度的清理,導致棉纖維長度受損,短纖率增高。
(四)采摘因素
近年來棉花生產的成本逐年增大,為節約成本大多數棉農采用采棉機采摘,而培育機采棉品種是當前的首要問題。截止目前,我國沒有一個通過國家標準審核的機采棉種,無論是育種或是種植方式、培育方式、采摘方式并未形成單獨的專業體系,從而導致加工出來的機采棉含雜高、長度偏短、短纖維含量較高、可紡性較差。
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良種的選育工作,嚴格管理種子市場,避免種子自由流通帶來的品種混雜和退化以及質量下降等問題,盡快培育出適合機采棉種植的品種。
棉花經營企業要不斷強化質量意識,合理調試加工工藝,盡量減少對棉纖維的損傷,必要時配備烘干、加濕設備,穩定車速,以減少機械對棉花的損傷。進一步改善機采棉收購加工企業采棉機采摘流程和機采棉加工工藝,最大限度地降低機采棉采摘和加工環節對棉纖維品質的影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