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師一三七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紀實"/>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西安
冬日暖流
——七師一三七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紀實
□張西安
初冬的烏爾禾,寒氣逼人。位于烏爾禾的七師一三七團職工創業園卻熱鬧非凡。11月7日,正逢當地趕集日,創業園里商品琳瑯滿目,人群川流不息,叫賣聲此起彼伏,電腦前的商家也正將當地的土特產通過網絡銷往全國各地。一三七團職工群眾的創業激情點燃了嚴寒冬日。
一三七團行政管理屬七師,地域轄區處在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是一塊“地下有石油,地上有旅游”的風水寶地。“克阿”高速公路、北疆城際列車和克拉瑪依直達北京的航班,使烏爾禾成為北疆人流、物流、信息流環線上的重要節點。一三七團看準了這一優勢,依托一產,帶動三產,向著先進性、科技型、集團式、現代化突飛猛進。
近年來,一三七團緊緊圍繞團場“三化”建設、風城油田開發、旅游新城建設,生產性服務業等,培育發展新興服務業。依托“兵地油”后續服務建設,發揮就業和勞動保障事務所中介作用,與克拉瑪依市進行溝通,將勞務輸出作為職工多元增收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變冬閑為冬忙,實現一個人多崗、一家多職。
同時,利用團場廉租房建設、明都商業街、藍鉆水岸商業街、綠衡職工多元增收創業園、風城油田大發展等增收平臺,通過鼓勵職工投資商業店鋪、房屋出租、入股合作社等,引導有能力的職工加入到房屋裝修、商貿、餐飲、物業、家政等服務業,采用勞務輸出的形式,使團場勞動力轉移到油田服務行業,引導農業職工向二、三產業轉移。
一三七團還通過社區、物業等單位開發保潔、保綠、托幼等公益性崗位,幫助62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了再就業。目前,實現新增就業433人,職工轉移就業128人,組織職工務工313人,團場從事二三產業人數達到了865人。批發零售122戶,餐飲服務127戶,奇石業250戶,賓館住宿31戶。收入結構明顯改善,非農收入達48%,收入差距明顯縮小。
一三七團團長馬永彪說:“通過不斷完善和提升職工多元增收的措施,團場實現了職均收入42714元,增長8%;人均純收入18812元,增長7.5%;農牧職工參與率達到99%。”
為了促進果蔬園藝業規范化、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帶動職工向設施果蔬業轉型,提高種植效益,達到“職工增收,團場增效”的目的,一三七團以“綠衡”品牌、綠色安全生產質量體系的推廣應用為依托,不斷實施各項新技術,穩步提高設施園藝業的效益,實現農業持續增收。
“2014年,團場投資了3000萬元建設了占地513畝果蔬標準園,現已建成200座標準節能溫室,并配套了水肥一體化設施,2016年完成觀光、采摘、休閑等配套設施投入使用。”與一三七團合作建園的“百世利民”合作社社長高建國說。
為了打造好這一園區,一三七團提前組建了“百世利民”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50戶職工入社進行油桃、葡萄、番茄等果蔬的示范生產。合作社按照入社職工管理責任制及入社職工的管理效益,對產品銷售利潤的50%進行二次獎勵分配,實現了園區職工持續增收、產業持續發展的目標。
一三七團還建立農業新型經營組織,大力發展種養結合,加大飼草料及優勢作物種植的訂單農業。通過12個農牧業專業合作社,打造職工增收平臺,穩步增加職工的收入。
2014年9月,他出資450萬元在團場成立了“迎松牧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我在前期投資了800多萬元,建成了育鴿舍、放飛棚、倉庫、宿舍、鍋爐房一體化的現代化養鴿場。”一三七團養殖戶郭利平說,“我們還與上海金皇鴿業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一次可孵化3000只鴿蛋孵化線。在烏魯木齊、石河子、奎屯、烏爾禾建立的4個肉鴿直營店,已銷售1.3萬對肉鴿。實現收入91萬元,凈利潤18.2萬元。”
和郭利平一樣,張懷東自籌資金700萬元成立了“忠民”養殖農民合作社,吸納連隊31名職工入社,注冊資本771萬元。目前,總資產1960萬元。
“忠民”養殖農民合作社建設現代化豬舍6棟,建設面積3600平米,總投資420萬元。養殖約克種母豬300頭,每頭2800元,投資84萬元。合作社實行“團場引領、能人拉動、合作社帶頭、職工參與”的經營模式,與正大公司簽訂協議,負責提供青年雞苗、種豬、飼料和技術服務,產品統一組織進行銷售。實現了畜禽養殖規模化、品種良種化、飼料標準化、疫病防疫規范化。
一三七團的職工馮翠玲種的洋蔥,拉到了“一三七團職工創業園”銷售;蔬菜經銷戶陳信平,第一時間搬進了“創業園”;從事活魚經銷的王曉英在“創業園”里裝修門面,隆重開張……“創業園”剛一開園,就有123戶商戶搬進了創業園,園內熱氣騰騰,生意紅火,增收創業農牧產品實現了工廠化營銷。
一三七團按照“以工業化思維抓農業”的思路形成了“工廠化生產”和“產業化運作”。投資700多萬元,建設了40畝集品種引進、篩選、技術推廣為一體的工廠化育苗中心,促進了園藝業向產業化發展,實施果蔬種苗集約化標準化生產,解決了職工育苗成苗率低、人工成本高的問題,實現了職工節本增效的目的。
按照農業公司的技術要求統一育苗品種,團場農技推廣中心根據育苗的規范標準,統一技術服務,農業公司按照產品標準進行統一收購。每年春季育苗收入達108萬元,冬季育苗收入達240萬元。400多戶職工通過育苗中心節約育苗成本80萬元,間接勞務成本80余萬元。結余的時間,外出打工兩個月增收120萬元,實現創收280萬元。
2016年底,一三七團引資300多萬元對團場的智能溫室大棚進行水肥自動化改造,并從杭州空運草莓苗10萬株,使草莓生產基地在團場落地,特色產業種植不斷提升。
隨著團場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一三七團按照產城融合的發展需求,結合園藝產業優勢,建設服務團場職工,帶動職工自主創業、創新的創業園。
一三七團60畝的職工創業園,分蔬菜瓜果批發區、畜禽交易區、多元增收孵化商服區,并配套建設有保鮮庫1600平方米、交易大棚4000平方米,果品銷售門面房970平方米,場地硬化地坪8000平方米,商服門面房51套6000平方米,建設農產檢測中心及綜合樓800平方米、市場硬化面積2000平方米。具有商貿、物流、信息、配送和倉儲五大功能,市場信息管理中心與農業部市場價格中心相連接,直接帶動就業人員180人,間接帶動就業1500人。一三七團職工創業園一開園,便獲得了“兵團城鎮商業便民服務示范單位”稱號。
“蔬菜瓜果交易區建成蔬菜營銷車位30個,實現日交易蔬菜量200余噸。并實行了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使一三七團的蔬菜覆蓋北疆所有區域及部分國內市場,并出口哈薩克斯坦近萬噸。通過瓜果批發、畜禽交易,已帶動種植戶2000戶,完成2萬畝種植面積,年銷售蔬菜瓜果6萬噸,肉類產品3700噸,水產品500噸,實現交易額1.5億元。”一三七團綠衡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劉學剛說。
一三七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如一輪紅日從烏爾禾一三七團這座邊陲小城上冉冉升起,照亮了一三七團安詳、美好、和諧的小康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