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 李盈利 胡麗娜
第二故鄉援建情
□林青 李盈利 胡麗娜
“天山雪松根連根,米蘭邢臺人民心連心。”這句話在二師三十六團各族群眾中廣泛流傳,來自河北邢臺市的援疆干部,在第二故鄉這片熱土上,用真情厚意、精湛高超的技術和淵博的知識,繪出精美的人生畫卷。
2014年3月,劉云鵬同志在河北省組織部的選派和囑托下,滿腔激情地踏上援疆路,不辭辛苦,一路風塵仆仆地趕赴新疆兵團第二師三十六團任黨委常委、副團長,在第二故鄉,他克服水土不服、氣候不適應等困難,牢記使命,履職盡責,投身分管的對口援疆、文教衛生、計劃生育、對外商務、社區服務等工作中,甘做河北省邢臺市與二師三十六團的援建紐帶。
“我要把對家鄉的愛轉移到對團場的建設發展中,不辱使命,無愧重托,把第二故鄉建設得更美好。”援疆前,劉云鵬副團長就深知援疆是使命,更是責任,立志干出樣子。
了解到團場急需教育和醫療人才,2014年9月份劉云鵬和幾位有關負責領導赴河北省邢臺市考察,與邢臺臨西縣政府簽訂下長期縣團友好合作交流協議,2015年3月,3名老師和2名醫生來到三十六團。5月伊始,劉副團長帶領團醫院院長赴河北石家莊、邢臺、滄州等地,參加五所醫學院人才招聘會,他犧牲與家人團聚時間,多次與河北石家莊市人民醫學院專科學校洽談,簽訂了《友好合作協議》,三十六團醫院為該專科學院實習基地,7月,選派了6名大學畢業醫學實習生來到三十六團,轉眼間一年實習期滿,這6名大學生都申請留下,愿意參加團場建設。2015年,劉副團長積極爭取到兵團衛生局20萬元修建中醫館經費,團場積極招標建設,今年6月份投入使用。
平時,劉云鵬副團長經常和援疆教師醫生交流學習工作經驗,介紹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在他以身作則,嚴格要求的帶領下,援疆教師和醫生發揮特長,愛崗敬業,成績突出,受到職工群眾稱贊。
團場阿不旦村民多數是羅布人后裔,世代以放牧、漁獵為生,改革開放多年來,他們仍堅持放牧,收入偏低。劉副團長與村長艾沙·木莎交朋友后,村民增收致富的事就成了他的事,他多次與艾沙村長商討村里經濟增收、引導村民增收事項,使村民職均收入年年增長,2014年收入2.37萬元,2015年增長到3.39萬元。特別在今年開展的“雙創”工作中,劉副團長和村長幾經調研、動員、協調、申請小額貨款等,摸出20戶村民有創業意向,目前已有4戶村民自主創業,美食館、烤肉攤、打馕店,近日相繼開業,顧客盈門。
2015年3月,家鄉河北邢臺市臨西縣已是桃紅柳綠,于百龍老師和兩名援疆教師卻在三十六團,感受著大漠的春天。
來到團場后,于老師擔任七年級一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他努力推行“導學、自學、互學、拓學四環節”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發展空間,師生互動學。創新班級管理形式,讓學生做班級的主人。重視貧困生的轉化教育活動和搞活班級文化活動,每天開展唱一首校園歌曲,誦讀一篇名言警句等,很快班級面貌煥然一新,由“爛班”轉變為學校優秀班級。
援疆前,于百龍老師在學校就參加河北石家莊民間慈善組織“共同行動”活動,資助家庭經濟困難、想上學的初中、高中、大學學生完成學業。來到團場后,通過摸底觀察,他發現個別學生符合“共同行動”資助條件,他便向慈善組織提出申請,很快答復同意資助。于老師高興極了,他積極準備申請資料,2015年9月,新學年開始,米蘭中學有6名學生當月就領到150元的生活補助金、學習用品及嶄新的被罩、床單、暖瓶等,他們感激于老師的熱心牽線,學習更加努力,目前這6名學生成績連續上升,生活補助金也升到210元。
近期,于老師又為2名符合“共同行動”資助條件的學生申辦資助,他就是這樣,愛心育桃李芬芳,用愛心把“共同行動”的火炬傳遞下去。
4月22日,對于從河北省臨西縣對口援疆到三十六團的中醫專家周金躍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這天,以他為中心的愛心義診小組來到該團阿不旦村,還沒下車,村民們就熱情地上前打招呼、握手。
周大夫心情異常激動,握著一位位不同民族群眾的手,有他熟悉的面孔,也有熱情而陌生的面孔,屈指算來,自3月15日來團援疆短短40多天,周大夫已為50多位村民看過病,已和艾沙·木莎、古魯汗·吾斯曼、吐遜古麗·托乎提等幾位村民交上了朋友。
古魯汗·吾斯曼大媽一直高血壓,心臟也不好,關節經常疼痛。3月份她聽說團醫院來了中醫專家后,特意去看中醫,周大夫為她針灸、烤電、艾灸等,幾付中藥喝下去明顯感覺身體舒服了,人也精神了,她很高興,計劃著近期和老姐妹結伴去團醫院感謝周大夫呢。80歲的村民吐遜古麗·托乎提也是看了中醫后血壓和心臟都得到很好的控制,她高興地說:“我們相信中醫中藥,喝了中藥后,我的血壓和心臟一檢查,都好著呢,我太高興了。”老人的兒子也高興地說:“阿娜身體好了,我就可以安心上班養路了。”
三十六團“援疆專家義診送健康彰顯維漢一家親”的橫幅,在五月明媚陽光的照耀下,像盛開的石榴花一樣鮮艷奪目,優美的麥西來甫音樂,把援疆中醫和阿不旦村村民的歡聲笑語,傳得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