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峰
手表
□張秀峰
有人形容時間,常說光陰似箭、白駒過隙、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寸金難買寸光陰……古人用日晷、沙漏、滴漏來計算光陰,現代人用手表計時。高爾基在他的散文中寫時間的時候,說其夜不能眠,在一片寂靜中聽鐘表之聲嘀噠,頓覺毛骨悚然,陷于恐懼……的確是位惜時如命的人。
第一次有自己的手表是上初中不久,一天,父親趕集回來,買了一款黑色的電子表,我愛不釋手,覺得這玩意兒太神奇了。家附近的集市上駐扎著一個空軍部隊,部隊的門市部里賣這種蹦出數字的電子表,父親為我買了一塊。大概是有始無終吧,后來有很多塊電子表曾經戴過,還有懷表,第一款究竟怎么沒了,已經不得而知了,就如同許多身邊的事物一樣,在諸多的驚喜之中,第一本成語詞典、第一輛自行車都是有源無流,結局都是斷片兒,被時間的煙塵覆蓋,遺忘了。
結婚后,老岳父送我一塊上海蝴蝶機械表,銀色款式,上發條的,放在耳邊,滴答聲脆響。看著我擺弄手表的樣子,妻順口說了一件她哥的事兒。有年快過年了,她和她哥帶著家里人給的錢買新鞋子、新衣服,碰見一人賣瑞士手表,就買了回來。買回來后才發現是塊假表,那年他們穿著舊衣服過的年。有年夏天去澡堂洗澡,我的手表落在儲物柜里,想起來的時候,已經沒了蹤跡。懊惱了好長一陣子。
不久手機流行起來了。手機上有時間,代替了手表,曾經把手機裝在包里,別在腰上,看時間也很方便。時間似乎附著在自己的身上,手表就淡出了視線。
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我在教室聽講體驗式采訪,講到處理突發事件的時候,講師問大家作為一個新聞人,遇到突發事件第一反應是什么?大家七嘴八舌說了很多種答案,最后導師說,第一反應是抬手看表,記住時間,越具體越好。我們異口同聲地說有手機。導師笑著說:“手機是可以,要拿出來,按手機按鍵,打開屏幕,你們覺得方便嗎,看的還是事件發生時的那個時間嗎?所以一塊手表、一臺相機是必不可少的!”
我買了塊全自動的瑞士手表,除了看時間方便以外,覺得手表背后的故事很多,印象最深的是高爾基那篇嚇人的文章——時間流逝的恐懼,戴著手表,覺得不那么恐懼了。
時間依舊流逝,不管我戴不戴手表,生活節奏快了,時間的密度也增加了。在時間的線條上跳舞,我們有沒有戴一塊表似乎并不重要,只要不忘了惜時,這,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