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林
(西華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
淺談李斯特 .弗朗茨《匈牙利狂想曲》
劉奕林
(西華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李斯特是歐洲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重要人物,即舒曼和肖邦兩位浪漫派鋼琴家之后的又一位鋼琴巨匠是李斯特,他的演奏風格隨性、自由、夸張、張揚,演奏技藝超群,在鋼琴藝術史上作出突出貢獻。文章主要從音樂素材、結構形式,民族元素等方面,對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的民族性進行探索和研究,以便我們能更好的學習和演奏他的匈牙利狂想曲。
【關鍵詞】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民族元素
在匈牙利民族革命思潮的影響下, 在這一時期,李斯特寫出了很多蘊涵著斗爭性質的民族音樂。李斯特最著名的作品,要數(shù)十九首 《匈牙利狂想曲》。充分表現(xiàn)出作者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對民族解放運動必勝的信心, 是匈牙利人民的一曲戰(zhàn)斗凱歌,將鋼琴的表現(xiàn)力發(fā)揮到淋漓盡致,并且創(chuàng)造了“狂想曲”這種體裁,為“狂想曲”音樂體裁創(chuàng)作樹立了杰出的音樂典范,整套《匈牙利狂想曲》有匈牙利吉普賽人的民族音樂特點、匈牙利核心文化“吉普賽”音樂以及匈牙利的民族音樂風格。按照他自己的說法,這些樂曲是“愛國的音樂”,是匈牙利人民的一曲戰(zhàn)斗凱歌,充分表現(xiàn)出作者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對民族解放運動必勝的信心。這些“愛國的音樂”都是在吉普賽人的民歌和民間舞曲的基礎上,融合大量匈牙利民族詩歌進行藝術性加工,推動和發(fā)展而完成的,具有鮮明的匈牙利民族民間音樂的色彩。
在《匈牙利狂想曲》常常以兩個對比段落為基礎。第一段通常為慢板,旋律莊重緩慢,帶有詩歌性;第二段則為快板,音樂靈巧活潑,通常描繪民間舞蹈場面,最后在熱烈而又急促的高潮中結束。李斯特常用鋼琴的高超技巧來模仿匈牙利的民間樂器揚琴的音響效果,加上民間舞蹈音樂中常用的切分節(jié)奏,從而樂曲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斯特對于祖國的民間音樂有著深厚的感情, 他深入了解到匈牙利人民的生活,收集最樸實的匈牙利民間音樂,通過搜集、整理匈牙利民歌并做現(xiàn)場記錄的“采風”, 研究并記錄它們的特點。實際上,他的作品中所用的音樂素材, 基本上是匈牙利的民間音樂, 在這些民間音樂素材中最主要的是:1民歌。由民歌小調發(fā)展而來。3.民間舞曲。特別是“維爾本科什”和由它發(fā)展而成的“恰爾達什”,它是 19世紀上半葉匈牙利最流行的一種舞蹈音樂;李斯特在匈牙利狂想曲中,采用了自由隨性的形式。舞蹈與歌唱相結合,通過李斯特的加工創(chuàng)作,在結構形成自由而富有激情的音樂,融合了幻想曲、敘事曲等體裁,成為內容豐富,形式結構完美的經(jīng)典之作。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深刻地揭示了匈牙利民族音樂風格、民族文化的特點以及李斯特的性格特征,反映了匈牙利人民獨特的精神風貌和豐富的民族生活。他運用的音樂元素是來自匈牙利民歌整合而成的,在《匈牙利狂想曲》中的三首都有描述性的題目“悲歌型英雄詩” (heroide-elegiaque,第五首),“佩斯城的狂歡節(jié)”(lecarniual a pesth,第九首),和“拉科奇進行曲”(marche de rakoczi,第十五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所謂的音階“吉普賽音階”,在里面運用了增四度,小六度和大七度,以至于在音階的六級和七級之間產(chǎn)生一個增二度。例如在《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中就運用了鋼琴震音來模仿洋類樂器“辛巴隆”,以及a小調和升c小調,在鋼琴上也是模仿匈牙利的揚琴類樂器“辛巴隆”。還第二首中就有著名的《查爾達什舞曲》,這是一種匈牙利的民間舞曲,包含兩部分內容:拉蘇(lassau)和弗里斯(Friss)。拉蘇沉穩(wěn)緩慢,弗里斯則是速度飛快的舞曲。在旋律方面運用了匈牙利特有的旋律:一個樂句長且慢的音符移動構成,突然出現(xiàn)快速的裝飾音,伴奏和弦突然加重,突如其來的爆破,是整個情緒出現(xiàn)既狂想又悲傷的效果。正如李斯特評價的那樣,“可以采用吉普賽人既傲慢又憂郁的風格進行演奏”。他經(jīng)常使用描述性語言如“悲傷”(mesto)”、“伴有悲傷”(con duolo)或者”憂郁”(malinconico)等。這也許也正是李斯特對匈牙利民族的音樂旋律、音樂風格的一個感受。
《匈牙利狂想曲》的結構形式通常是松散的,整個包含了大量的對比原則。開始階段通常是特別慢,憂郁且?guī)в锌裣胄缘摹>o接著對比的部分,也就是增強原則。可能是一個優(yōu)雅的段落,充滿熱烈的宣敘性、隨想性特征。樂曲的最后由一個大型及其輝煌的尾聲作為全曲的總結。對于李斯特來說,《匈牙利狂想曲》是他的心靈寫照,他追求自我,他天生的性情他對匈牙利民間音樂舞蹈的自由改編是在他自由創(chuàng)作的原則之下進行的,主動地再現(xiàn)民族音樂的形式和主題,在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脫離原來的素材,按照自己的藝術構思重新創(chuàng)作的具有鮮明的、表現(xiàn)個性的音樂作品,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去表達不僅沒有掩蓋原有的匈牙利風格,反而更加豐富和發(fā)展了匈牙利所具有的獨特的民族色彩,同時又融合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使之成為完美的藝術品。例如第二首《匈牙利狂想曲》是以民間舞曲“查爾達什”為音樂素材寫成。堅定有力的引子具有宣敘調的性質,展示出沉重的背景。在引子后面出現(xiàn)內在激情的慢板,飽滿而堅定,悲傷的旋律像是一位民間藝人在講述這個民族的不幸。慢慢加強,固定的伴奏音型模仿匈牙利樂器“火不思”的特點,形象的表達了人們在邊彈邊唱的情景,輕巧敏捷,通過再現(xiàn)引子,旋律又慢慢的在沉重而又悲傷的情景里表述心聲,接下來,樂曲進入第二樂章快板部分,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匈牙利民間舞蹈的場面。用同音反復模仿?lián)P琴的音響。場面逐漸熱鬧起來,仿佛跳舞的人越來越多,之后出現(xiàn)了一個堅定有力的音樂主題,主題經(jīng)過多次變奏,用不同的音樂性格展現(xiàn)出不同的舞姿。有活潑、淘氣、調皮、歡快、呆萌,
向人們展示一個宏大而又熱烈的舞蹈場面,在進入高潮之后,音樂一度平靜下來仿佛是跳舞的人們稍稍休息片刻,然后又重新跳了起來,一陣狂舞,在振奮人心的氣氛中結束全曲。狂想曲對演奏技術要求很高,需要表演者具有高超的技巧。
李斯特是一位獨立音樂家,追求自我,表現(xiàn)個性。李斯特對演奏技術的追求與匈牙利音樂中獲得的旋律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在浪漫主義時期,他是風暴與夢幻相結合,他為藝術,為祖國而戰(zhàn)。鋼琴占據(jù)了李斯特的生活和工作的中心。通過對于鋼琴的技術掌握,他成為歐洲最著名的音樂家,通過他所創(chuàng)造的音樂,與時代的音樂發(fā)展潮流并肩而行。它的鋼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鋼琴曲的文獻寶庫。在他的鋼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例如他的其他作品超技練習曲音樂會練習曲、帕格尼尼主題而作的大練習曲、旅行歲月等等,在作品中充分發(fā)揮了鋼琴所具有的音樂表現(xiàn)力,并且,為狂想曲這個音樂體裁創(chuàng)作樹立了杰出的音樂典范。《匈牙利狂想曲》是以匈牙利吉普賽人的民歌和民間舞蹈為基礎,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而成的,從而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是音樂形象鮮明而質樸,體現(xiàn)了匈牙利民族的自然美和藝術美的完美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F.E科爾比著.劉小龍,孫靜,李霏霏譯.[J]《鋼琴音樂簡史》第256頁、第271頁,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11(36),[美].
[2]田藝苗:《古典音樂的巨匠時代》第181頁、182頁,[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天津。
[3]杜亞雄著:《風,來自多瑙河:匈牙利音樂文化》第124頁,125 頁,[M].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