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燕 冉軍
“巴國糧倉”重慶市墊江縣公安局
文/陳燕 冉軍
警局名稱:重慶市墊江縣公安局
地理位置:墊江縣位于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北部; “上接巴渝之雄,下引蘷巫之勝”,是重慶一小時經濟圈和渝東北翼的重要節點,是川渝東部的陸上交通樞紐;是經聯合國認定的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
轄區面積:1518平方公里
總人口:97萬人
總警力:510余名民警
現任領導:墊江縣副縣長,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馬強
警局地址:重慶市墊江縣桂西大道南段216號
聯系電話:023—74666110
墊江建縣于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新中國成立后,墊江縣先后隸屬于大竹、涪陵專(地)區;1996年涪陵設市,屬地級涪陵市;1997年12月,墊江縣正式隸屬于重慶直轄市;現轄兩個街道、22個鎮和兩個鄉。
墊江土地肥沃、物產富饒,素有“巴國糧倉”“絲綢之鄉”“丹皮之鄉”之美稱,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長江中上游優質水果基地縣”,中國四大名柚之一的“墊江白柚”久負盛名,綠色食品“墊江醬瓜”“墊江藁頭”風味獨特;獨具神韻的“墊江角雕”工藝品極具收藏價值。
這里礦藏資源獨特,天然氣、鹽鹵資源得天獨厚,大天池、臥龍河兩大氣田年采輸氣20多億立方米以上;這里還是全國“書畫之鄉”“銅管樂之鄉”,境內擁有世界最大古城堡鶴游坪、東漢巖墓、摩巖石刻等文物古跡,有明朝天官夏邦謨、抗倭英雄胡帛、現代數學家董澤清等300多位杰出人物;其森林覆蓋率達33.9%,城區綠化率達38.2%,“山水牡丹”享譽國內,“牡丹紅、菜花黃、柚花香”亦成為墊江農業生態觀光旅游的獨特資源。
作為重慶市重要的產業布局地,墊江縣是大西南天然氣能源供應基地,是重慶市天然氣精細化工、機械制造、生物醫藥和電子信息產業配套基地。這里的“一園四區”工業發展平臺初具規模,形成了以富源化工、長安集團、捷力輪轂等骨干企業為龍頭,天然氣精細化工、機械加工、電子電器制造、醫藥食品、輕紡服裝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導的特色工業體系。
清光緒28年(公元1902年),墊江縣始設警察局,置址于縣城東街禹王宮。1949年12月24日,墊江縣公安局成立。
2016年以來,墊江縣公安局緊盯社會發展新形勢,聚焦公安管理、破案打擊、為民服務等群眾新期待,以“微平臺”做大文章,充分整合基層一線警力資源,不僅把“微平臺”變成破案“利器”,還以“微平臺”問計民生平安,建成了“便民服務臺”:在微信群里曬嫌疑人照片;在微鏡頭下聚焦治安管理;在微消息平臺中進行警情提示,將安全“錦囊福利”第一時間送到群眾身邊。
為了最大限度地破解難題,該局依托微消息平臺、微鏡頭視頻、微信群交流等“微警務”,及時向群眾發布防騙寶典、防盜常識、消防知識,架起服務平安民生的橋梁;將治安管控、交通管理、服務群眾聚焦于指揮大廳微鏡頭,及時調度警力,優化疏堵保暢和巡邏防控;將涉案視頻、嫌疑人圖像、協查指令、緊急求助在民警微信群中發布,擴大共享范圍,廣辟線索來源,群內民警即時共享并反饋信息,實現“信息快共享、偵查大合成”。
微消息平臺創建以來,迄今已發布各類警情提示、安全防范、服務群眾等方面的微消息十萬條,成功阻止被騙事件十余起;轄區內安裝視頻監控,不僅大大提升了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感,也極大地震懾了犯罪分子,為案件偵破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年治安、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5%。
微消息平臺推送的消息并非一成不變,而是緊扣時間節點和當前社會治安現狀,把群眾最想知道的事情第一時間推送出來,增強服務性和時效性。據初步統計,僅2016年一、二季度,該局通過微信群平臺發布共享線索20余條,抓獲犯罪嫌疑人26名,抓獲網上逃犯八名,破案52起,服務群眾79起,有力地發揮了微信平臺“鐵拳利劍”的作用。
近年來,該局先后多次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平安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穩定、保平安優秀單位”,多次被重慶市公安局授予“公安工作先進集體”“嚴打整治專項行動先進集體”“燃放煙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在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大督查”專項行動中被評為“先進公安(分)局”;先后有多名民警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人民警察”“重慶市先進工作者”“重慶市優秀青年人民衛士”“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巴渝刑偵先鋒”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