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效強(山東省成武縣第二中學,山東 菏澤 274200)
讓高中學生的歌聲更美妙
朱效強
(山東省成武縣第二中學,山東 菏澤 274200)
音樂其實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也是一門情感藝術,其內容及表現均與人的情感息息相關,高中階段的音樂課必須重視唱歌教學,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手段,讓學生通過正常發聲練習的途徑,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使歌聲更加美妙,讓學生用“心”、用“身體”、用“眼睛”歌唱,為學習歌唱打下堅實的基礎,愿我們共同努力,讓高中學生的歌聲更美!
高中階段;音樂教學;歌唱藝術
音樂其實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僅憑理論知識和以往所學內容進行教學是非常困難的。高中音樂課必須重視唱歌教學,要通過正確的聲樂訓練和不斷的歌曲演唱逐步完成教學任務,要調動每一位學生的歌唱積極性,引導他們用美妙的歌聲來表達歌曲的思想內容和情感,用動人的歌聲來美化人生,在歌唱中享受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提高音樂素養,陶冶高尚情操。在音樂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總結了一些促進中學歌唱教學的方法。所以,唱歌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應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很多音樂課,學生放聲高唱,老師卻不糾正,更有甚者為了體現課堂氣氛的熱鬧,有的教師讓學生聲音再洪亮些,于是學生常常出現喊唱的現象,還被老師夸為“雄壯有力”。由于長時間的不當歌唱,造成聲帶疲勞、充血從而產生了個別學生聲音嘶啞等現象。我覺得,開展好小學唱歌教學,“輕聲歌唱”和“有表情、有感情”的歌唱才能讓學生的歌聲更美。
好多學生一唱歌的習慣就是大聲唱、用力的唱,不知他們是故意的,還是想引起老師的注意,這種歌唱是一種“喊叫”式的,唱出的是又白又散的聲音,絕對不可能唱好歌的。
教學中,運用比較的手法,讓學生用“喊唱”和“輕柔”的聲音分別唱同一首歌曲,然后讓同學們自己聽辨和領會,讓同學們進行自己認真進行比較,看看自己唱歌的聲音有沒有變化,還存在著哪些不足之處。例如歌唱《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時,我讓學生們用兩種聲音分別唱了一遍讓他們比較聲音有什么變化,于是學生們仿佛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駿馬奔騰,風一般的從草原上掃過,在一片塵土飛揚中,消失在草原的深處,只有那奔騰的聲音回蕩在耳際,馬的嘶叫在心中回味,隨著被濺起的塵土落地,一切恢復如初,只有那豪邁的情景留在了腦海中,好像自己的家就在草原上。“大聲唱時搖的不是夢之船,并且也不是在海上輕輕蕩漾。”“輕聲唱時音色變化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感覺到了輕柔的夢之船在綠色的海上輕輕蕩漾,有一種朦朧美,看到的是夢幻中的仙境”。然后我們討論怎么才可以用小小的聲音來突現力度呢?并且一起實踐,學生們體驗到了輕聲唱法帶給他們美的感受。慢慢地,學生們能用最自然的嗓音歌唱、輕聲的歌唱,這樣,學生們的也歌聲越來越美。
唱歌教學中,很多老師往往把歌曲教會就認為完成了教學任務,重復的教唱、練唱,感覺就是一杯白開水,唱不出一點“味”來。我們要教會學生用“心”、用“身體”用“眼睛”來歌唱。
(一)教師示范引導
范唱作為唱歌教學的重要一個環節,對一堂課的成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想學生動情,教師必先動情,教學中,音樂教師專注、投入的神態,有感情、有表情、帶著自己的真切情意,全身心地融入情境來歌唱,此時的情境就不再是簡單的場景,而是滲透著、飽含著教師的情感,學生可以直接受到教育和感染,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也會得到激發,同時還會主動地去探索和模仿,再就是在教學中一些形體動作和必要的眼神、也會使學生們學習音樂課程起到啟示的作用。在這種“情”與“境”的合力之下,學生們用“心”、用“身體”在體驗音樂美,身心掠過一種愉悅的情緒,思維進入積極的狀態,激起對歌曲內容的企盼和渴望,從而陶醉在歌曲情境中。
(二)創設情景歌唱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其內容及表現均與人的情感息息相關,情感是第一位的,教學中,我們善于抓住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創設音樂情感與環境和氣氛相和諧情境,學生會把情感迅速地融入到音樂情景中,就會用音樂語言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達出來。
歌曲的藝術感染力在于“情”,利用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畫面創設情境,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在教學中,讓學生對歌曲的藝術感染力有所體會,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直接領略歌曲的情境,加深情感體驗,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進入角色去體驗。生動的感人的場面就會感動學生,感動老師,再歌唱時更投入、更專注了,歌聲也更富有情感了。
任何聲音失去了情感,便不可能是美的。要使學生走向教學中的情感世界,激發共鳴。可根據歌曲的意境布置場景或是有情感的朗讀歌詞等等,都是好辦法。例如學習歌曲《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伴隨激情,用自己的手勢、眼神、聲音感染學生,在朗讀歌詞這一環節我是這樣做的,讓學生有感情地讀,體會歌詞的內在韻律,深刻的內涵以及所蘊涵著的豐富情感。剛開始,學生對“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意境體會不深,讀時力度稍強,此時,我馬上用柔美的聲音,輕柔的手勢,寧靜的眼神去引導他們:“父親曾經形容草原的清香,讓他在天涯海角也從不能相忘.母親總愛描摹那大河浩蕩,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遙遠的家鄉……”此時,聲音急昂,手勢上揚,凝重的面部表情一下子感染了學生,他們的聲音力度強了,聲音里充滿了激情,充滿了對老師的愛。
音樂課有其自身的特點,每首歌曲都有其自身的音樂情境。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設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通過語言、多媒體、音響、表演、活動等多種途徑,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唱出更多優美、動聽的歌聲。
在唱歌教學中“輕聲、動情”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次總結。新課程對歌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手段讓學生用“心”、用“身體”、用“眼睛”歌唱,愿我們共同努力,讓高中學生的歌聲更美妙!
[1]徐小懿.聲樂演唱與教學.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8).
[2]余開基.高考音樂強化訓練(聲樂卷).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6).
[3]許講真.語言與歌唱.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10).
[4]張淑芳.歌唱藝術與訓練.重慶大學出版社,2001(9).
朱效強(1979—),男,本科,山東成武人,中學二級教師,就職于山東省成武縣第二中學,研究方向:聲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