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恒陽(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扒帶在高校電腦音樂課教學中的應用
許恒陽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電腦音樂制作專業,目前已成為許多高校音樂藝術院系的熱門專業,備受學生青睞。然而,很多高校卻沒有開設與電腦音樂專業配套的理論課程,這給電腦音樂制作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扒帶教學在電腦音樂課程中的創新應用,不但可以彌補缺少配套理論的不足,還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曲和編曲能力,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有較大的提升。
電腦音樂;扒帶;創新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流行音樂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它通俗時尚,曲調順口,便于傳唱。對于很多樂隊而言,如何完美演繹這類歌曲便成了他們的追求。在那個網絡還沒有像今天這樣發達的年代,很多優秀歌曲的樂隊總譜是很難找到的,許多樂隊的樂手不得不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即耳朵)通過錄音帶將所聽到的旋律、節奏、和聲以及樂器所表現得內容(即音符)記錄下來,使其成為一種書面格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扒帶”。
扒帶,在一定程度上屬于對同一個音樂作品的二度創作。扒帶不僅僅可以提高音樂人對音高、音準、節奏的辨別能力,還能通過扒帶練習讓音樂人對整個音樂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精準扒帶是檢驗一個音樂人綜合素質的尺度。流行音樂主要的四大件(吉他、貝斯、鼓、鍵盤)是扒帶教學和練習中最主要的元素,這四種樂器支撐起了流行音樂最主要的框架。在扒帶過程中,這四種樂器的相同或者近似的音色便成為扒帶的必要條件。當然,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是扒帶人必須擁有完整的原錄音帶和具備對音樂敏感的聽力。
電腦音樂從21世紀初開始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電腦音樂演奏作品,從設計、創作、修改到成品的全部過程,一個人就可獨立完成,并通過專業音樂軟件對音樂進行記錄模式,如出現錄制錯誤可直接對錯誤處進行修改,無需反復錄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扒帶教學是電腦音樂制作課程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筆者認為,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如能靈活和創新地使用扒帶教學手段,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興趣,還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曲和編曲能力。在扒帶教學中,筆者認為可采用以下步驟:
(一)定速(以Cubase為例)
速度和節拍是音樂的框架和骨骼。不同速度的音樂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扒帶就是根據錄帶把原版音樂準確地記錄下來,在預錄之前,確定速度就成了第一步要解決的問題,把音樂作品導入Cubase中,通過不斷試聽,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速度可有一個大概的數值。在Cubase的操作界面中有默認的小節線,對齊音樂的波形重拍,打開Browser(瀏覽器)找到Tempo track(速度軌道),把音樂作品的速度改成音樂人心里的感覺速度。再次試聽如果節拍還有差錯,再進行微調。直到音樂的速度完全吻合。
(二)Bass和Drum的扒帶
在開始對樂器進行扒帶時,首先要在豐富的音源庫里找到音樂作品中各類樂器相同或者近似的音色。每一種樂器都有一定的調式和音色, 樂器的演奏風格和手法因人而異,即便是同一種樂器,演奏者不同,樂器演奏所產生的音色效果也會有別。所以在扒帶過程中首先找到相同或近似的音色,是確保扒帶準確率的前提。
Bass作為流行音樂的四大件之一,是樂隊不可缺少的樂器。Bass演奏重低音和節奏,是整個樂隊的低聲部樂器。在和聲上它是旋律聲部的向導,在節奏上它是樂隊的指揮。Bass演奏多用分解和弦輪指伴奏的方式,很少撥動整個和弦,所以Bass在演奏上經常是單音分解和弦,在聽覺上是演奏單音。Bass演奏的是音樂旋律的低聲部,并且音色很厚重,很多音色跟鼓的音色非常相近,在整個音樂作品演奏時,Bass的聲音在感覺上是一種鋪墊,音量也比其他樂器要小。盡管Bass演奏的是單音形式且帶有旋律性,但要在整首音樂作品中扒出Bass也并非易事。反復試聽Bass后,我們會發現一個規律,即Bass演奏的單音大都是每拍中和弦的根音、三音、五音,音樂人可根據小節中Bass的單音基本確定每小節的和弦。作品和弦確定后,音樂人就能對整個音樂作品有了一定的把握。
和弦是整個音樂作品的核心,所有弦類樂器都是按照和弦來進行編配的,但弦類樂器的演奏較為復雜,演奏模式上大都以演奏整個和弦或者轉位和弦及分解和弦為主。通過聽取Bass的聲音確定音樂作品的和弦,要比直接聽弦樂來確定音樂作品的和弦簡單易行。所以,在電腦音樂授課時,我們可以把Bass作為第一個要扒帶的樂器。
鼓(drum)也是樂隊中極為重要的樂器。在整個音樂作品中,架子鼓的首要任務是穩定音樂的節奏,與其他樂器形成完美配合,使音樂表現得更有節奏質感。鼓沒有固定的音高,不像吉他、貝斯、鍵盤那樣可以表現出優美的旋律,演奏時節拍敲打規律性明顯。音樂人可根據底鼓和軍鼓的演奏,把控整個音樂作品的節奏。鼓作為一種節奏型最強的樂器,在整個音樂作品中音響效果比較突出,鼓的扒帶相對簡單,但對扒出的音符要求非常嚴格,要跟每小節嚴絲合縫地重疊,如果在扒出的音色中,有一點搶拍或者拖拍,就會使整個音樂聽起來非常混亂。如果不能把鼓的節奏準確地扒出,那么接下來對其他樂器的扒帶會帶來不小的麻煩。
對Bass和drum扒帶的完成,音樂作品的速度、節拍、和弦,音樂作品的基本框架已經構成。其他樂器在演奏作品中主要起到填充和美化作用。
(三)吉他、弦樂以及鍵盤的扒帶
吉他、弦樂、鍵盤在整首音樂作品中,是旋律感最強也是最出彩的部分。在演奏形式上,多以獨奏和伴奏為主。在扒帶過程中,首先要對這幾類樂器分類,先扒伴奏的樂器部分。
一般說來,弦類樂器和鋼琴對于伴奏而言是無旋律的,演奏時往往是整個和聲部的掃弦和轉為分解和弦,聽起來很難準確找到正確的音高和音符。由于前面部分我們對Bass的扒帶已確定了整個作品的和弦,那么對弦類樂器的扒帶,無論是轉為還是掃弦,都要在已確定的和弦內進行。并且這類樂器的演奏往往有固定的節奏節拍,準確扒出一首作品整體的和弦結構,在重復時便可復制加以利用,提高了音樂制作速度。
獨奏部分的扒帶是考驗音樂人的試聽和音高判斷能力的標尺。獨奏部分大多是歌手在唱到作品的間奏時,一種樂器的華彩展現,它可有效地提高和升華整個音樂的聽覺效果。獨奏樂器在樂隊中多以吉他獨奏為主,在獨奏的過程中,常常會打破原有的節奏規律,在規定的幾小節內,隨心所愿地跟著音樂的感覺演奏,不受主旋律的影響,和弦和節拍上也不受控制,速度時快時慢,對普通音樂人來說聽出獨奏的所有音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獨奏樂器多是以炫技為主,獨奏時間也不會太長,演奏上單音較多,聽這類樂器首先要聽出獨奏樂段中主音,然后反復聽取,方可把音樂中的主要音色扒下來。其他樂器往往是一些經過音色,不會有長時值,也不會貫穿全曲,演奏形式上也比較簡單,比如鈴鐺、豎琴、薩克斯等等。這類樂器可放在最后扒帶。
(四)后期矯正
電腦音樂扒帶,不需要先把它落實到紙面上,而是通過添加音色和軌道,直接通過MIDI鍵盤,按照自己聽到的音符直接用MIDI鍵盤錄制。扒帶完成后,基本的伴奏帶已經成型,此時要對原聲帶做靜音處理,演奏所有樂器的扒帶部分,主要聽整體音樂的和諧性,如果出現節奏亂,音符卡不上拍子,應及時調整和處理。
扒帶教學屬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扒帶對音樂人的音樂素養和經驗要求很高。音樂人不但要熟悉或者會演奏多種樂器,最好還要掌握一定的音樂理論作為基礎。在高校里大部分學生只會一門到兩門樂器,有的甚至也沒學過作曲、編曲、配器等理論課程,在這種情況下讓他們獨自一人完成一整首作品往往是困難的。教師可采取任務型教學手段分節處理,讓學生合作完成整首作品。
電腦音樂利用軟件技術,可將多種樂器音色用鍵盤來進行演奏和錄制,把聽、做、錄三個步驟融為一體,有效地解決了高校學生不會演奏多種樂器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音樂制作能力。
扒帶教學在電腦音樂課上的應用,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通過扒帶,學生不僅對各種樂器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在扒帶過程中增強了對音樂作品的節奏、和弦、和聲等知識。通過不斷實踐,可以彌補學生對配器和編曲等理論方面的短板。扒帶教學強調實踐,讓學生自己在制作過程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1]葉耀.電腦音樂制作與傳統音樂制作的方式比較.大眾文藝.
[2]趙冠亞.高校電腦音樂課程學習的現狀與探究.音樂教育教學.
[3]王萌.淺談高職院校音樂專業電腦音樂制作課程的內容設計.藝術科技.
[4]張宇.師范類院校電腦音樂制作選修課程設置的幾點思考.教育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