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芬(新疆昌吉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昌吉 831100)
發揮音樂欣賞課在職業院校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功能
馬艷芬
(新疆昌吉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昌吉 831100)
2004年10月,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要深入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音樂欣賞;素質教育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已經為中外歷史所證明。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音樂教育歷來受到高度的重視,并且創造性地開發出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如德國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匈牙利的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瑞士的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法、日本的鈴木音樂教學法、美國的綜合音樂教學法等。我國古代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也把“樂” 擺在顯著位置。自二十世紀開始我國近代學校教育,已把體育、音樂、美術列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科目。音樂欣賞課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健康的身心具有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不僅可以緩解學生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疲勞和緊張,排除憂愁煩惱,調節情緒,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在更高層次上增強學生們的文化藝術修養,培育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性格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良好作用。
欣賞課作為職業院校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抓手,既能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又具有一定的輔德功能,它能引導學生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激發對美的熱愛與追求,進而內化為一種美的意識,使其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華。
職業院校的教育對象在各方面與普通高校存在很大差距。他們普遍文化基礎偏低、心理問題比較突出、自控能力較差,對理論知識的灌輸不感興趣。音樂欣賞課作為職業院校的一門選修課程,形式活潑生動,內容豐富多彩,學生容易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
欣賞課的教學不僅是音樂作品的欣賞,更是文化知識的學習,包含歷史知識和音樂文化知識。欣賞一部音樂作品,應逐層深入。學生首先聽到的是音樂旋律,形成整體印象,接著老師要對音樂作品的作者、創作的背景進行介紹,進而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
音樂是具有時代特征的藝術形式,每一部經典的作品,都是在相應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只要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就能領悟其思想內容的表達。這樣,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對相應的歷史文化知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達到了欣賞課對知識傳播的要求。
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就要對作品的風格、曲式結構等進行講解,由于職業院校的學生音樂底子薄,教師就應從音樂作品入手,講解基本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優秀的音樂作品是音樂家對人生體驗的真實藝術寫照,因此這些作品寄托著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未來的向往。體會音樂作品其中的真諦,不但要用耳朵,還要學會用心來聽。健康的音樂,能激勵人、鼓舞人、教育人,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向往美好的未來,使人進入高尚的精神境界,從而產生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高雅的音樂使人升華自己的情感,為獲得精神的愉悅而喜愛音樂。在教學中,應選一些帶有濃郁感情色彩和思想傾向的作品,讓學生從歌詞、節奏、旋律中直接感受、理解到音樂內涵的美,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使他們受到鮮明的形象感染和高尚的情感熏陶,培養他們健康的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淺薄的音樂只有娛樂性,易使人停留在感官刺激的層次,為追求單純的快感而迷戀音樂。趣味庸俗、格調低下的卑劣音樂,其負面作用不容小覷,它不僅污染社會風氣,妨害精神文明建設,而且侵蝕人們的心靈,使人精神空虛,甚至腐化、墮落。
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說過:“在藝術上就不像服裝那樣無所損害,穿著低級趣味的人并不危及自己的健康,而藝術的低級趣味卻是一種真正的精神疾病,它將人的精神禁錮起來,使之無法接觸名作及其賦予生命的營養,精神就會萎縮或發育不全,整個性格就會打上怪異的烙印。在成年人身上,這種毛病大多無法醫治,只有預防才有作用,進行免疫工作應是學校的任務。”
流行音樂對于在校青年學生來講,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不適合的。職業院校的欣賞課就是要將一些優美的、健康向上的音樂作品帶給廣大青年學生,堅決避免那些良璓難辨或低俗刺耳的音樂對學生的影響。
音樂是人類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對現實生活有巨大推動作用。中外經典音樂作品中,大部分都是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歌頌。我國近代以來音樂的創作,基本都是愛國主義題材,如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長征組歌》……其作品都表現了對國家興旺和民族解放的理想追求以及愛國思鄉之情,我們能聽出作者對故鄉的眷戀和愛國的激情,給人以莫大鼓舞和力量。通過對此類音樂作品的賞析,讓學生感悟到音樂的動機和主題,感受心靈的震撼,能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熱情。
為了實現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目的,我們不但要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優秀的、經典的、學生喜愛的音樂作品作為教學內容,同時,不斷探索音樂欣賞課的新形式、新方法,吸引更多的學生,更好地發揮音樂欣賞課在職業學校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功能。
[1]吳躍躍.學生音樂學習心理研究[J].音樂教育與創作,2015(02).
[2]向陽光.音樂文化與素質教育的關系[J].音樂教育與創作,2012 (8).
[3]黃曦璇.淺談從音樂欣賞課看音樂教育的作用[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1(4).
[4] 劉五華.音樂欣賞[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