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微
閃亮的“草根”明星
□劉微
前山遼闊的天地是他們展示自己才能的天然大舞臺,前山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為他們提供了無盡的創作源泉,他們從田間地頭走來,他們從連隊社區走來,他們就是一顆顆閃耀在前山夜空的“草根”明星。
“屯墾打造了一支支建設大軍,戍邊筑起了一道道銅墻鐵壁,熱血鑄忠魂,青山不老,我是兵團人我驕傲……”七師一二八團八連職工張永現邊在田間干農活,邊吟唱自己創作的歌詞。
今年51歲的張永現已從事歌詞創作10余年,是該團職工群眾公認的文化能人。他創作的多首歌詞榮獲國內大獎,并被譜成曲子進行傳唱。《保重》獲2014年亞洲國際藝術節金獎;《驕傲的年華》獲2014年北京國際青少年藝術節銀獎;《這輩子沒白活》獲2013年《長白山詞林》主辦的全國精短歌詞比賽銀獎;《追夢》獲2014年大音中國詞曲征集銅獎……
“很多人都讓我好好種地,別瞎折騰。但我認為,種地與創作并不沖突,我的很多創作靈感都來源于田間地頭。”張永現說。
張永現種植有100多畝棉花,這100多畝土地就是他創作的“根”。“有一次我在地頭樹蔭下休息,看到老柳樹樹干上的一道道溝,立刻來了靈感,這不就是老軍墾人的象征么,回家后就寫下了《老柳樹,你不平凡》這首歌詞,后來這首歌詞被收錄到團志《崢嶸歲月著華章》里。”“去年我正在給棉花打頂,一只小鳥一直跟著我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又立馬來了靈感,難道小鳥也知道今年是個豐收年么,隨即就用手機寫下了《小鳥跟我把歌唱》這首歌詞。”說起自己的歌詞創作,張永現臉上寫滿了驕傲。
除了歌詞外,張永現還從事詩歌、曲藝、快板、小品等多種形式的創作。
“我有一個愿望,就是希望我寫的歌詞被譜曲后,能夠成為我們團廣場舞的主旋律,唱兵團人的歌,跳兵團人的舞。”張永現說。
“在距離箏碼約1分米處用力按壓3弦,然后用右手彈奏這根弦。同樣,用左手在箏碼左側按壓6音弦……”在雅韻箏藝琴房里,付鳳麗正在教學生們彈奏古箏。
付鳳麗,45歲,一二八團個體戶。從小酷愛樂器演奏,尤其是古箏、葫蘆絲等民族樂器。“我從2009年開始從事樂器培訓,初衷就是不能讓這個手藝斷了,要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咱們的民族樂器,演奏咱們的民族樂器。”付鳳麗說。
付鳳麗培訓的眾多學生中,很多都已走上舞臺進行演出,將民族樂器的魅力展示給更多的人。在今年該團小春晚的舞臺上,翟揚帆、高吉旺兩位9歲的表演者演奏了葫蘆絲曲目《金風吹來的時候》,獲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沒想到孩子的進步這么大,原來特別膽小,跟人說話都害羞,更別提上舞臺表演了,現在變得又自信又開朗。我會鼓勵他繼續學下去,既能提高孩子的綜合修養,也能幫助孩子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高吉旺的媽媽吳玲艷說。
邊學邊教是付鳳麗的教學原則。“我每隔20天要到烏魯木齊學習一次,向新疆音樂教育協會的馬躍武老師學習古箏技藝,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將更好的技藝傳授給學生。”付鳳麗說。
如今,付鳳麗已成為新疆音樂教育協會會員,傳承民族樂器成為她不變的人生主題。“現在我們團職工群眾的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生活也不能落下,希望盡我的微薄之力,提高團場孩子的綜合素質,同時也讓我們的民族樂器不斷傳承下去。”付鳳麗說。
侯祥林,59歲,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兵團美術家協會會員、兵團剪紙協會理事。
“剪紙是我熱愛的事業,我要用一把剪刀、一張紙,剪出我們兵團的特色與精神,讓更多人了解兵團,了解新疆,弘揚我們的軍墾文化。”侯祥林說。
2011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舉辦了建黨90周年文藝作品展覽,侯祥林創作的剪紙作品《美好時光》榮獲三等獎。“那次展覽的主題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我創作的《美好時光》描述的是在一頂氈房外面,一位哈薩克族老奶奶扶著自己的兩個孫兒騎駱駝去上學。這既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邊疆特色,也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新疆人民希望下一代學知識、學文化,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大發展的形勢。”侯祥林說。
除此之外,剪紙《墾區秋色》榮獲兵團成立50周年作品展三等獎,《牡丹情》榮獲西北五省在銀川舉辦的電影宣傳畫展覽二等獎。侯祥林的剪紙作品大部分為軍墾題材,用剪紙來描述兵團季節性的生產活動,描述兵團人的日常生活,至今,20余幅剪紙作品在疆內外各類報紙、雜志上刊登,10余幅在師級以上展覽中獲獎。
近期,一二八團正在有序籌建兵團剪紙展覽館,展覽館建成后將為兵團更多的剪紙愛好者提供更大的展示平臺。“我的愿望就是自己的作品能夠在兵團剪紙館中展出,讓更多的人了解軍墾文化,尤其是下一代的青少年,希望他們能多來展覽館看看,感受軍墾前輩的艱辛,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侯祥林說。
欄目責編: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