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飛元 陳 虎
(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
探析混聲合唱《茨岡》
唐飛元 陳 虎
(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摘 要:合唱名作《茨岡》選自由德國著名作曲家舒曼所作的《混聲合唱曲集》,這是一首混聲帶伴奏的合唱作品。本文將對于這首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技巧、結構分析、藝術特色、排練要點、情感處理等諸多方面進行探究與分析,以期能夠對于這首合唱作品的傳播與演出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茨岡》;舒曼;合唱
茨岡是對一個民族的稱呼,這個民族的人們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稱謂,如:吉普賽人、波希米亞人、艾弗吉特人、阿金嘉諾人、羅里人等等,但他們自稱為羅姆人。這個民族的人有著漂泊流浪、自由奔放、能歌善舞等特點,同時也經常遭受到其他民族的壓迫與歧視、驅趕。
德國著名詩人海涅以茨岡人的日常生活場景為素材,為這個民族的人們創作了詩作,著名作曲家舒曼又為之譜曲創作,使其成為一部廣為流傳的合唱佳作。
這首作品呢的創作首先運用了四部混聲合唱這一重要形式,在作品的題材上就要比朗誦以及獨唱等形式更加豐富、更加抒情、更加動人、更加有表現力;其次,在這部合唱作品的創作過程中運用了齊唱、交替唱、平行八度、變換節奏節拍等手法;還有不同伴奏手法的運用也是極具特色的部分,優秀的伴奏創作往往能夠對一首音樂作品起到畫龍點睛之筆,而在這首作品中,這個特點被體現的淋漓盡致。作品先后運用了柱式和弦式、復調寫法、分解和弦等伴奏手法,為這部作品的完美展現錦上添花。
這首合唱作品的曲式結構為三部曲式結構。在調式調性上采用了e小調開頭,中間進行了b小調、C、F、C、G、D大調等調,最后回歸于e小調。多次轉調主要在中段B部分,這樣使得調性與和聲更加豐富多彩,在增強作品感染力的同時也使得中段的對比性增強,從而使得作品整體的三部性結構更加清晰明了;歷次不同調的進行雖然變換頻繁,但大部分都在近關系調內進行,這又體現出與呈示部和再現部在調式調性上一定的統一性,使這首作品在曲式結構上前后之間呈現既對比又統一的特點。
在節奏與節拍方面,4/4拍的運用使作品速度中庸,節拍穩定感強,與作品內容與題材相得益彰。作品的鋼琴伴奏部分寫的華麗流暢,時而旋律線條現于左手,時而現于右手;時而柱式和弦結構,時而復調織體進行,使得鋼琴伴奏部分與合唱部分渾然天成、密不可分,極大的增強了整首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性。
合唱部分各聲部旋律線條的寫作也極為考究,旋律起伏有致,大量采用弱起節奏,中部亦有圣詠式同節奏進行,與作品的敘事性和寫景特點進行了緊密結合;中段部分出現了輪唱的形式,很好的展現了四個聲部各自的聲部特點,同時也使作品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讓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
首先,A段的排練與演唱要特別注意音樂術語的提示:Belebt活潑生動的。這一部分的音樂活潑流暢,歌詞以問答形式出現,描寫了茨岡人自由奔放、漂泊流浪的特點。在排練時要嚴格按照譜面上的力度記號提示,特別注意漸強漸弱、強和弱的處理,指揮揮拍的要點在于指揮圖式幅度的大小、手位高低的掌握。之后的模仿復調進行,先由男低音弱起節奏開始,然后依次進入男高、女低、女高,與作品的開始部分在聲部進入前后順序上形成了對比。這一部分的排練要特別注意揮拍的聲部提示,要做到拍點清晰明了,避免拍點模糊不清,從而導致演唱節奏雜亂、聲音混濁不清等問題,使這部分短小詼諧的樂句充分體現出茨岡人無拘無束、自由浪漫的特點。最后四聲部以強力度同節奏的演唱結束A部分。
中段B部分的演唱要分為兩部分來處理。第一部分(29-44小節)的演唱要分為上下兩句。“有人講著故事,有人唱著歌,唱西班牙花園鮮花千萬朵”,作曲家用了ff力度圣詠式地進行,表現了茨岡人充滿希望,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揮拍圖式宜用合拍。第二句是第一句的下五度模進,力度從開始的ff變為p,指揮揮拍應在低位進行,以便于合唱隊員更直觀的看清楚力度的變化,聲音的處理要用弱聲演唱,避免聲音強弱對比不清而導致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打折扣現象的發生。
中段第二部分采用了交替唱的形式,女低聲部和女高聲部形成下方五度模進關系、男低聲部和男高聲部形成下方四度模進關系、男高聲部和女高聲部形成下方三度模進關系。處理這一部分指揮揮拍要更加注重方位感,也要輔以眼神交流,同時也可以讓每個聲部的演唱比混聲部分稍微夸張和突出一些,使每個聲部的特點得到充分展現。中段結束部分的處理要注意弱力度漸慢結束,揮拍手勢要在低位進行,漸慢部分揮拍的反射線應逐漸增長,這樣便會使揮拍的力度與速度提示更加準確。
A1段為作品的再現部分,與A段形成“同頭變尾”關系,歌詞數次重復疑問句:“有誰能夠知道他們去哪里?”,表達了作者對茨崗人遭受歧視、驅趕和壓迫、居無定所、漂泊流浪生活的同情。這一部分的處理最關鍵在于力度的處理和情感表達,在排練過程中指揮要對這部分歌詞所包含的情感向合唱隊員解釋說明,以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和表現作品內容。
《茨崗》這首作品以其持久的藝術生命力流傳至今、久唱不衰,筆者很有幸能夠為這樣一首合唱佳作做分析與研究,若能夠對讀者排練和演繹這首作品起到哪怕一點點的幫助,也將使本人倍感欣慰。但限于筆者知識水平有限,難免出現一些謬誤和差錯,懇請讀者批評與指正。
[參考文獻]
[1] 周躍峰.合唱與合唱指揮普修教程.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1: 128-139.
[2] [美]霍默·烏爾里奇,周小靜、周麗潭譯.西方合唱音樂概論.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5.
作者簡介:
唐飛元,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合唱與指揮。
陳虎,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