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夢真
(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
淺析科學性的兒童聲樂教學
栗夢真
(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摘要】近年來,很多家長希望通過一項音樂訓練來提高孩子的“綜合競爭力”,這就促進了兒童音樂教育的蓬勃發展,其中聲樂學習者占到了半壁江上。兒童聲樂的訓練過程中,如果照搬成人的訓練方法就會限制其以后的發展,嚴重者還會使聲帶產生病變。因此,我們應該在保護兒童健康發展的前提下,制定一套有針對性的聲樂訓練方法,使兒童能在快樂的環境下進行科學性的聲樂學習。本文對兒童聲樂的培養提出了一些科學性的方法。
【關鍵詞】科學性;學習方法;快樂學習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近些年來,學習聲樂的群體也越來越小齡化。兒童群體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正處于發育階段,我們不能把成年人聲樂訓練的方法照搬到兒童身上。在兒童學習聲樂的過程中一定要用對方法,前期要培養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感受到學習聲樂的快樂,從而真正的喜愛音樂,然后,再制定一套具有針對性的、適用于兒童的科學性方法對他們進行塑造,我們更要根據兒童自身的特點對個體實施不同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學水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1](第60頁)。
(一)兒童對聲樂的先天性感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喜歡歌唱是孩子們的天性,因此,我們應該保護好兒童歌唱的興趣,不管其歌唱的音色音調是否動聽,都要給予鼓勵和贊美。
家長的鼓勵與老師正確的引導尤其的重要,老師可以把單純的歌唱結合上舞蹈、表演等其他藝術形式,同時讓孩子多欣賞一些情感豐富的音樂來感染他們,并注意培養兒童的表現欲望,家長在這時就要多多加以鼓勵,鼓勵孩子要敢于表演,對于孩子學習音樂的成果家長給用充分肯定。
(二)兒童聲樂教學現狀分析
現在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很優秀,假期一到孩子們就會被父母送至一個又一個的輔導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加入到了聲樂學習大軍當中。 其中不乏一些家長聚在一起互相攀比,恐怕自家孩子落后一步,絲毫不去考慮孩子的感受。這樣不僅不會起到音樂學習應有的效果反而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發展[2],加之目前師資力量的良莠不齊會更加對兒童聲樂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所以聲樂的學習首先一定要考慮孩子們的感受,充分調動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一)兒童學習聲樂的生理條件和心理條件
1.生理條件
童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2歲—5歲,可稱為初期童聲。這時候孩子的身體特征變化最快,但聲音比較單薄且音域較窄,氣息較短淺,一首小的兒歌很難流暢的完成下來。
6歲—10歲,為中期童聲,兒童聲帶在這期間發育相對穩定,音色明亮清脆,氣息也有所增長,且音域在十度左右。這階段的兒童已經可以獨立學習,也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對歌曲的情感表達有了自己的理解,是童聲最佳的歌唱時期。
11—13歲,為晚期童聲。音質變得更加結實有力,通過一定的訓練,可以對兒童音域進行適當的擴展,在13歲左右,兒童進入變聲期階段,聲音會變得沙啞、粗燜,這個時期要特別保護兒童的聲帶,對于聲音的訓練密度就要相對減少,但仍要保持音樂的興趣與發展,可以多采用聽的方法來適當的轉換學習音樂的方式[3](第70頁)。
2.心理條件
兒童的好奇心強,在他們眼中新鮮的事物都很容易能引起他們的注意,所以,我們要抓住兒童的心理特征,在孩子教學中歌唱時,做到聲情并茂,將歌曲的形象更直觀的塑造并傳達給他們。
(二)兒童聲樂教學要把握循序漸進的原則
每個孩子的自身條件都不斤相同,我們就要針對兒童的特點因材施教。由于孩子年齡小,知識范圍有限,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一些專業知識應轉換成孩子們能理解的語言,有時甚至可以用夸張的動作、形象的表情來引導學生。這樣,比單純性的闡述更容易讓孩子們接受。
教學中要把握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這樣,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不會感到困難,并在輕松愉悅的體驗中信心倍增。相反,我們若急于求成,或是發現某個學生接受能力很快就跨越式前進,學生在勉強掌握技巧的同時會覺得力不從心、舉步維艱、長久下來便會失去了信心。我們應因教施材有規劃的傳授知識,使孩子們一步步地接受聲樂知識,在快樂的環境下和聲樂培養感情,感受音樂的魅力[5](第34頁)。
(一)歌唱姿勢
正確的歌唱姿勢是歌唱發聲的前提,它對演唱的效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確的歌唱姿勢是:身體自然直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放松自然下垂,自然地放在在褲縫邊;雙眼平視前方;臉部表情應自然,可根據歌曲的情感需要生動表現歌曲內容[6](第93頁)。演唱過程中,整個人應處于精神振奮的狀態,這些要求,在歌唱前就應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呼吸與發聲
由于少兒年齡特點的關系,他們肺活量小于成年人,較長的音唱起來就比較困難,少兒歌唱正確的呼吸簡單說和平時差不多,但是要稍微夸張一點。初學時,必須要求兒童放松站立,用比喻的方法啟發他們,像聞花香一樣氣息吸深、吸足,然后發出“s”聲音慢慢把氣吐出來體會呼氣的保持,同時也可以形象的讓孩子們學習“狗喘氣”,進一步感受呼吸的擴張與循環。呼吸到位了,喉嚨的位置也能隨之放下來,我們用“第二顆扣子”表示唱歌時喉嚨的假象位置,這種形象簡潔的術語很容易被兒童理解和掌握,把復雜抽象的教學變得簡單而輕松。
(三)聲樂教學中的咬字、吐字
吐字和發聲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練習吐字最好的狀態就是說話,說話時孩子最放松的時候,喉嚨和口腔沒有多余的力量。讓孩子先清晰地念字,要求孩子平時要講普通話,掌握好普通話的正確發音,克服膽怯的心理障礙,能把文字放聲的讀出來,然后再結合著拼音的朗讀方法,把每個字的字頭、字腹、字尾清楚地拼讀出來
[7]。
(四)歌唱作品的選擇與處理
少兒時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每個時期的特征、愛好、情感體會都不同,其音域音質也在不斷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在為孩子選擇作品時一定要選擇適合他們生理發展規律的,多選擇一些旋律動聽的,節奏生動的,容易接受且能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他們有時很難理解大人們的想法。在一個少兒歌曲比賽上,一個女孩演唱了一首《媽媽格桑拉》,坐在臺下的母親感動的淚流滿面,而臺上的孩子演唱聲音節奏都很到位,可是卻表情木訥。所以在教授孩子處理歌曲的情感時要抓住重點,首先要讓他們對音樂速度和強弱有一定的認識。比如“快”可以表示歡樂的、活潑的、熱烈的、積極的、憤怒的等等;“慢”可以表示優美的、回憶的、憂傷的、深沉的等等。然后再根據歌詞的意思來驚醒情感的分析和情緒的表達。
(一)聲樂學習中健康的用嗓
兒童說話習慣、發音著力方法、錯誤的歌唱方法等因素,都會造成兒童聲帶發育的不健全,和變聲期的聲帶損壞。因此,我們在兒童進行聲樂培訓的同時要注意保護嗓子。
首先,兒童不能過度用嗓,每次在進行歌唱練習時,最好每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休息一次,這樣讓充血的聲帶得到緩沖,然后,在下巴放松的狀態下,發出“氣泡音”,讓聲帶按摩、松弛一下,這個方法不僅在學習聲樂時可以用,兒童在平時讀書或過度興奮玩耍后造成的疲憊也可以適用。很多孩子由于不適當的用嗓,在變聲期間聲音音色變得沙啞低沉,在同學面前不敢說話,產生自卑心理。因此,合理健康的用嗓,不僅僅是讓孩子有一個好聽的聲音,更重要的是要兒童能有一個好的發育過程,使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8](第66頁)。
(二)快樂的歌唱
曲目選擇的不合適、聲樂訓練缺乏感情投入、自身缺乏自信心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孩子歌唱的積極性。老師鼓勵的眼神、父母贊許的表揚都會使兒童從中獲得快樂,教師快樂的教學和兒童快樂的歌唱在聲樂培養的初期是可以讓孩子解決很多問題的。快樂的歌唱可以激發孩子純真的天性,也能培養他們的興趣、建立自信,給生活和學習帶來積極的影響,讓他們健康的成長。
兒童聲樂的教學應該受到人們的重視,兒童聲樂作為聲樂學習的一個分枝,一定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培養。每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我們每個人都應持有負責任的態度來培育祖國的下一代,讓他們健康快樂的學習聲樂,并為孩子們今后聲樂學習的道路做好鋪墊,在歌唱中快樂地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參考文獻
[1]李重光.怎樣叫孩子學音樂[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
[2]臧歡.兒童聲樂學習中的心理因素及其運用[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3):61—65.
[3]沈湘.聲樂藝術教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版.
[4]劉金花.兒童發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5]薛良.歌唱的藝術[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86.
[6]唐琳.聲樂教學泛論 [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7]董英姬.劉安斌.少兒聲樂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3):97—98.
[8]彭莉佳.嗓音的科學訓練與保健[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栗夢真(1990—),女,漢族,河南省駐馬店市人,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生一年級,音樂與舞蹈學專業,研究方向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