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翠
(重慶師范大學,重慶 404100)
?
探討本土音樂融入中學音樂課堂
王二翠
(重慶師范大學,重慶 404100)
【摘要】開發與利用本土音樂資源已成為時下教育工作者關注的話題,將本土音樂融入到中學音樂課堂中,拓寬了中學音樂課程資源,在豐富中學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同時對保護、傳承與發展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本土音樂;中學音樂課堂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國家,孕育、產生出具有獨特韻味的民族音樂文化。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豐富多樣,有很強的地方色彩,彰顯出中國的民族特色與中華精神。其中本土音樂是指集當地人文、環境、風土等因素為一體的地方音樂文化,體現出本土特色和風味。中學生是形成三觀的重要時期,將本土音樂文化融入中學音樂課堂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將本土音樂文化融入到中學音樂課堂中,首先要在傳統中學音樂教學體系的基礎上結合本土音樂文化,創新教學理念。近年來,《中國新聲代》、《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多樣的音樂類比賽,在帶來效益的同時也讓一些中學生過度的投入到流行音樂的學習效仿中,在加上西方音樂的沖擊,我們要以正確的態度來對待音樂市場的發展。學校音樂教育是傳承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應跟隨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教學理念,有效的引導學生在吸納、借鑒的各種音樂文化的同時更好的傳承與發展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中學生對自身所接觸到的事物已經有了一定的想法,在中學的音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對本土音樂文化有充分的認識與了解,讓學生體會到本土音樂文化的獨特價值與內涵。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樹立多元文化審美理念,讓學生投入到對本土音樂的深入學習中,為學生以后對音樂更有效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且要將本土音樂文化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用更加現代化的理念與手段為學生營造一種優良的音樂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對本土音樂文化的充分學習。并且將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結合教學實際進行改革創新發展,推進中學生音樂教學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其次,中學生對本土音樂有著不同的偏好與喜惡及認知狀況,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經過課堂實地教學,逐漸完善教學內容。教師常授的教學內容是依據教學配套課本資源設計的,音樂課程教材是經過教育專家們集體編輯而成,符合學生的特點與音樂教學的需求。在我國中學教材有人音版、人教版等不同教材供學校選用。但在音樂教學中本土音樂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尤為重要。在我國的福建、山東、廣州等地方都已經嘗試將本土音樂文化融入到中學的音樂教材中,豐富教學內容。音樂課堂的潛移滲透能讓中學生們加深對本土音樂的理解,將本土音樂合理的融入到中學課堂的教學內容中,培養學生對鄉土音樂的熱愛之情。我們在挖掘、整理原有本土音樂的同時,還要時刻關注其發展動態,為課堂音樂教學增添活動與生機,吸引學生的眼球。在教育前線的教師應多與同行交流、溝通,補充教材內容的不足,為學生做好引路人。同時在課堂上適時的引入本土藝人為學生表演或演講,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從心靈產生情感共鳴,感受到本土音樂文化的藝術魅力。
再者,豐富的實踐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對本土音樂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本土音樂的好奇感與內心的認同感。素質教育的推進,讓我們更加關注新時代中學生的音樂教育手段。目前的中學音樂教育已逐漸打破傳統的“教”—“學”形式,在課堂音樂教學活動中加入了實踐環節。將本土音樂融入到中學音樂課堂中需要我們隊音樂實踐活動進一步改革創新,引導學生挖掘身邊的本土音樂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在電子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中學生已經具備一些基本的自身學習能力,實踐的體會加上文字的講解,更易于學生對本土音樂文化的接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本土音樂文化類活動,如花火音樂&JoyLuck 即興之夜”本土音樂交流活動、河南本土音樂節目校園好聲音活動等。讓學生在課下組織、編排與本土音樂有關的節目,在課堂實踐環節進行展示與表演。豐富的實踐活動不僅有助于中學生的個性發展,也助于學生從中學時代就探尋本土音樂的精髓,領悟其文化意蘊,為學生未來的綜合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現代流行音樂與外來音樂的影響,中學生對音樂教材涉及中、外等許多優秀作品的學習變得淺顯,甚至排斥,這時將本土音樂文化融入中學音樂課堂變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挖掘本土音樂文化作為教材的補充資源,培養學生鄉土音樂情懷,提高學生音樂素養。中學生作為介于不成熟到成熟的階段,在中學音樂課堂上有機的融入本土音樂,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探究本土音樂的精華,也更有效的傳承與發展中國優秀民族民間音樂文化。
參考文獻
[1]崔學榮,《本土音樂文化進中小學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9-08:66-67.
[2]陽金花,《將本土音樂融入初中音樂課堂的策略》[J]廣西教育,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