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匯蓮
(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新碧初級中學,浙江 麗水 321400)
?
“師家?!本S度下音樂教育的完善路徑
占匯蓮
(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新碧初級中學,浙江 麗水 321400)
【摘要】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工作,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現代教育的根本宗旨和任務。音樂教育作為現代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構成,對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具有關鍵作用。但就現狀來講,我國音樂教育依然存在家庭認識不足、教師能力不足、學校重視不夠等問題,嚴重制約了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對此,本文從教師、家長和學校三個維度入手,探討音樂教育的完善路徑,以期為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帶來一定啟發。
【關鍵詞】音樂教育;三大維度;完善路徑
在音樂教育實踐中,教師、家長和學校無疑是最重要的三大主體,在音樂教育發展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要想推動音樂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也需要從“師家校”三個維度入手,尋求音樂教育的完善之路。
(一)明確角色定位
可以說,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助推者,是教師最具時代性的特征。首先它要求教師摒棄落后的教育思想,轉變傳統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而是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個性發展、全面提升、素質培養為重點。就師生關系而言,要求教師在傳授音樂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其次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讓他們能夠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最后要培養學生堅強意志,及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讓他們終生受益。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必須要明確自身角色定位,對自身地位有著正確且合理的認識,熱愛并全身心投入音樂教育事業。用自己的努力去證明音樂教育在現代素質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讓人們進一步加深對音樂教育的認識。
(二)提高專業能力
教師的專業能力是實現音樂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保障,這就要求音樂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知識系統,只有如此才能在音樂教育實踐中,將教學內容和各種知識相融合,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新課改的深入開展,為教師創造了更多自我學習和提升的渠道,如教育部門組織的“通識”培訓、“課標教材教法”培訓等,這些培訓活動具有較強針對性,可以將音樂改革最前沿信息、現代化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傳達給教師,有利于拓展他們的教學思路,提高音樂教學能力。此外,教師還要不斷培養和提高自身音樂編排能力,全方位挖掘和訓練學生音樂能力,以促進他們的綜合發展。
(一)理解音樂教育
了解音樂教育屬于一項系統工程,家長不應將自身意愿強加給孩子,而是要有步驟、有計劃的漸進展開。具體來講就是,家長要結合家庭條件和生活氛圍,在充分考慮孩子生理和心理特征基礎上,選擇最佳的音樂類型。
首先,培養孩子的音樂興趣,在感興趣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音樂類型進行學習;其次要培養孩子音樂理解力,有效的家庭教育、良好的音樂氛圍,對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有著事倍功半的效果;最后要注重孩子表演能力的培養,個人表演能夠有效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并能夠在群體表演中提高團隊合作能力,養成良好的競合意識,進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而所有上述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家長對音樂教育的正確認識和深入理解,都需要家長充分考慮孩子自身現狀的基礎上,有針對、有步驟地培養他們的音樂學習興趣,并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二)提高藝術修養
家庭教育具有較強的日常性、便利性和滲透性,而其所起的作用也是其他教育所無法比擬的。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孩子的觀察,并學會因勢利導,隨時開展針對性較強的引導教育。這就要求家長具備較強的音樂教育能力,要有目的地豐富相關音樂知識,并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身藝術修養,要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學習榜樣,對他們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內化影響。但需要指出的是,每個家長的教育背景和學習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如果要求所有家長都做到上述這些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所以并不是說讓所有家長都成為音樂領域的專家,但要不斷加強自我學習和完善,循序漸進地提高自我的同時培養孩子的音樂興趣和學習能力。例如,家長可以報修自己感興趣的音樂學習班,如古箏、吉他、小提琴等課外學習班,用業余時間充實自己,為子女樹立良好榜樣。
(一)完善音樂設施
學校要提高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度,加強基礎教學設施建設,為音樂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物質保障。學校要一視同仁地對待音樂課,不應將其視為可有可無的課程,不應肆意縮短音樂教學課時,而是要加強音樂教學現代化建設,提高其教育地位。同時,學校要引進現代化音樂教學理念和方式,積極打造高效音樂教學課堂;學校還要配備專業的音樂教室,購置鋼琴、吉他、二胡等西洋或民族樂器;要及時更新圖書館音樂書籍和電子資料,為教師備課、教研和學生閱讀提供便利條件。
(二)營造良好環境
良好環境對培養學生良好品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環境具有重要的感染、熏陶和滲透作用。只有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才能實現情感熏陶、靈魂升華和理性認同,進而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效率。加強校園環境建設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硬件建設,包括環境綠化、文化設施配備、音樂教室建設等,這樣能夠讓學生在良好環境中強化自主學習意識,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另一方面是軟件建設,包括校風建設、班風培養、師生互動等。只有從這兩方面入手營造良好音樂學習環境,才能形成整體合力,充分發揮環境的感染作用,推動音樂教育的高效開展。
總而言之,要想推動音樂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提高音樂教育有效性,教師、家長和學校就要共同發力,教師要明確角色定位,提高專業能力,家長要理解音樂教育,提高藝術修養,學校要完善音樂設施,營造良好環境,只有如此,才能為音樂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物質和精神保障,進而推動音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秀萍.中小學音樂教育應重視審美性與實踐性的融合——基于對杜威“審美經驗”的內涵的理解[J].教育研究,2015(05).
[2]李方元,謝芳.關于“專業性”音樂教育中“教育”意涵的討論——我國教育角度的歷時考察及其思考[J].中國音樂學,2014(01).
[3]龔永紅.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技能課程改革思辨——實踐性音樂教育哲學之維[J].中國音樂,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