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飛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
藝術歌曲《大江東去》演唱研究
周 飛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雨果說:“音樂是思維著的聲音”。那么我們聲樂研究者及愛好者都想唱好歌曲,唱出天籟之聲,如何做到呢?本文以藝術歌曲《大江東去》為線索,首先對發聲方法進行了解讀,其次對《大江東去》作品內涵進行了表述,再次對大江東去的作品處理進行了闡述,接著對大江東去的情感就行了探究,最后對舞臺經驗進行了歸納。希望本論文的研究會對聲樂研究者及愛好者提供幫助,希望本文的研究會推動聲樂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藝術歌曲;大江東去;演唱研究
呼吸訓練。我們聲樂界公認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方法一般用鼻子呼吸或者鼻子和嘴同時呼吸。我們講究“快吸忙呼”,快吸就是以特別快的速度將氣息吸好,并到達丹田位置,慢呼就是“有控制地”呼出,氣息支撐聲音慢慢呼出。 在演唱歌曲《大江東去》頭一句時氣息已經呼吸到丹田位置,氣息由橫隔膜(好像注射器的活塞)將之控制。氣息沉到丹田位置后,兩肋和丹田都有微微擴展的感覺。我們在干活時用力的感覺和呼吸感覺相似。演唱“大江東去”四個字共用一口氣,由于要求強唱,所以我們吸氣時就要吸夠,氣息支撐聲音慢慢呼出,我們可能會感覺到小腹有微微的振動。在演唱“故壘西邊,人道是 ” 時,節奏雖然是唱一拍休息一拍,但這句氣息是一氣呵成的。當音的時值較長、強度較強、音高較高時運用氣息較多,如“卷起千堆雪”這句較長,我們一定要把氣息呼吸正好。反之,則相反。例如頭一句“大江東去”就需要較強的氣息,而“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氣息六分氣息就正好。
共鳴訓練。我們常常使用口腔共鳴、頭腔共鳴及胸腔共鳴。口腔共鳴要求抬笑肌,舌頭呈自然狀態,舌尖頂住齒齦,喉頭放下,口腔里的小舌頭有規律的振動就會產生口腔共鳴。有時候朋友們找不到小舌頭,建議用鏡子找到。還有的朋友喉嚨不會放下,建議用意識控制下去,實在不行就在嘔吐時找這種放下去的感覺或者用干凈的筷子先將舌頭按下去,再找見小石頭,最后多體驗這種感覺。頭腔共鳴是每個聲樂者追求的,因為運用頭腔共鳴聲音特別美。在氣息的支撐下,將聲音送到眉心,多次訓練,第一次使用有“頭振動”的感覺,這就是頭腔共鳴,這個共鳴運用得當,會使聲音美化和增強。胸腔共鳴一般在低音區,胸部的規則振動產生了胸腔共鳴。胸腔共鳴的使用會使低音區更加渾厚,猶如大象發出的聲音。需要指出的是,三種共鳴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著,而是整體都使用著,只不過是高音區頭腔共鳴突出,低音區胸腔共鳴突出。例如在唱“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時,頭腔共鳴發揮了主要作用,在唱最后一句時,主要運用胸腔共鳴。
作品內涵可以通過歌曲及創作背景和歌曲結構進行理解,下面將詳細論述。
歌詞及創作背景。談到歌詞,我們會想到《大江東去》的作者蘇軾。蘇軾是唐宋有名的詩人,看見長江滾滾的流水,回顧著三國戰亂英雄輩出的畫面,想想自己的處境,借景生情寫下了不朽之作《大江東去》。歌詞第一二段主要是借景生情,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中借江河、浪花來感嘆英雄人物的命運。第二段借亂石、驚濤、千堆雪來刻畫時勢造英雄的畫面。曲作者青主在德國時,恰巧碰到大雨,雷聲震耳,久久不能使心靈平靜。想起自己身處異國,想起自己的往事,想起古代的蘇軾,作者借《大江東去》這首詩來抒發自己的情感,以天然的天氣情景為動機,結合詩詞的情景,創作了眾人喜歡的藝術歌曲《大江東去》。值得一提的是,《大江東去》這首歌是近現代第一首藝術歌曲,而且是高質量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歌曲結構本曲有三個樂段,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本曲結構和調性有著密切聯系。第一二段運用主調e小調,第三段轉到了E大調,結尾又回歸到了主調。歌詞結構與調性結合是一大創新之處。第一二段、結尾和第三段都是抒情,不過第三段的旋律起伏較大,是本曲的高潮樂段,抒情性更強,在本曲里非常具有吸引力!
聲樂演唱時一門特殊的樂器,歌唱者通過自己的身體展現最具魅力的音色。正確的歌唱技巧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大江東去》是藝術歌曲,我們可以用美聲方法進行完美的闡釋,像上面敘述的發聲方法,也可以用民族唱法及流行唱法進行演繹,就像廖昌永和蔡明用不同的唱法演唱《因為愛情》。另外,強弱處理是作品處理的關鍵。我們要重視青主作曲家的標記,比如第一段,唱“大江東去”時,力度是f,“浪淘盡”時是由弱到前進行漸強,“人道是”的“人道”要漸強,“是”要突強,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重視的。再如,第三段力度處理越來越強,情感也越來越濃烈以及結尾的漸強處理,豐富了本曲藝術表現力。
咬字處理。漢語中的字分為字頭、字腹、字尾三個部分,字頭我們要咬準,字頭一般為聲母,按類型分可以分為唇音、喉音、牙音、齒音、舌音。每個部位的發音都強調相應部位,如唇音主要通過上下嘴唇發音。如在發“大江東去”的“大”時,要發好d,字腹我們平穩過度就好,如在發“大江東去”的“江”時,字腹是韻母i,我們平穩送出就好,一定要保持好,不要提前進入字尾。字尾非常重要,我們要收好尾,例如“浪淘盡”的“盡”時,要把尾音收在n上。在發“江”時要把尾音收在ong上。
情感是歌者與聽者的紐帶。我們在演唱歌曲《大江東去》時,要體會到《大江東去》所表達的情感,只有歌者自己先打動自己才能打動聽眾,才能獲得情不自禁的掌聲。此曲第一二段要唱出歌詞所描繪的特定情景:滾滾的長江水消失,英雄像江水一樣只留了名而一去不復返,想象出三國的赤壁之戰,想象出西邊的故壘,想象出故壘下的戰爭道路。亂石伴隨著密密麻麻的各式各樣的云彩到處
紛飛,海水拍打著岸邊將海岸充的裂開了紋,大風將大雪卷起,滿天彌補,這樣的畫面哪能少了曹操、孫權、劉備等英雄豪杰。將這種情感表現到音樂中,將這種心情融入到音樂中,充分理解詞曲作者所表達的意境并進行完美演繹。第三段的音樂和尾聲是是感動聽眾的切入點。第三段主要通過描述周瑜、小喬等人來感嘆時光流失,使人聽了有懷念時光、懷念過去的感覺。尾聲直接上升到人生的高度,指出人生如夢,就像江月一去不復返。我們也時常感嘆光陰如流水,將這種感覺融入音樂勢必會感動許多人,把聽眾帶入懷念的思緒中。情感是聲樂歌唱的靈魂,在聲樂歌唱中特別重要,我們要非常重視情感的抒發。
首先,在舞臺上干凈整潔的穿著是對觀眾的尊重。當你首次亮相時以一個良好的形象出場,無疑會給評委老師和觀眾留下好的影響。壞的影響更容易留,因為大多數演唱者都會注重形象,一旦出現一個不注重形象的表演者,反而成了焦點。其次,我們在舞臺上要用眼神與觀眾交流,增進觀眾與歌者的親切感。適量的眼神交流經常使歌迷歡呼甚至興奮。適量的動作會使音樂視覺效果更加完美,如在第一句演唱時自然地伸出右手從低到高伴隨音樂進行以及最后一句高潮時雙手伴隨音樂到達最高點,音樂結束后將手隨著音樂律動緩慢放下來。再次,上場及下場的鞠躬也會增進歌者和觀眾、聽眾的親切感,縮短兩者的距離。鞠躬有時候還代表著對評委和觀眾的尊重,要重視這一簡單動作,大大方方的彎腰鞠躬。最后,在演唱《大江東去》時,我們可以排練一下,讓朋友同事看看有什么不好的或者更好的將音樂表現到最佳。
伴隨著社會的加速發展,人們對聲樂的追求越來越高,學習聲樂的朋友也越來越多。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幫助這些朋友聲樂的進步,也希望本文能推動聲樂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華樂出版社,2003.
[2]鄒本初.歌唱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周飛,男,山西大學商務學院青年教師,山西大學碩士,聲學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