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偉東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助力企業“兩轉”發展
文/陳偉東
作為最具活力的發展要素,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在徐礦集團“兩轉”發展新的起點上,建設極具創新力、競爭力的大型能化集團,全面落實既定的發展戰略,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理念,穩步提高人才隊伍的核心競爭力,方能實現人才強企的目標。徐州礦務報業傳媒公司,作為徐礦集團二級子公司和新聞輿論的“喉舌”,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境界,鍛造人才優勢,激發內生活力,加快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助推企業“兩轉”突破和媒體融合發展。
人才是企業之本,發展之魂。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
樹立“第一資源”觀。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就是生產力、競爭力,在企業發展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和決定性作用。加強人才建設,是關乎企業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煤炭企業要發揮黨組織優勢,把擁有人才作為企業最豐厚的資產來經營,推動企業人才建設實現新跨越。徐礦集團現有5萬多名職工,是打造企業人力資源優勢的根基和源泉。必須切實轉變觀念,牢固樹立“人人都可成才”的理念,將幾萬職工看成重要的資源進行全方位開發,著力將人多的因素轉化為豐富的人才資源,將人力資源轉化為推動企業發展的人力資本。
樹立“全面人才”觀。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人才適應不同崗位的需要,在生產經營中起著不同的作用。樹立全面人才觀,需要用識才的慧眼、用才的氣魄、愛才的深情、聚才的方法,營造符合人才成長的良性機制和良好環境。
樹立“長遠發展”觀。人才是企業發展壯大最可靠的戰略資源。培養選拔優秀人才是一項具有長期性、科學性和系統性的工程,是關系企業改革發展繼往開來、薪火相傳的根本大計,更是新形勢下黨組織必須常抓不懈的一項重要工作。加強新形勢下的人才隊伍建設,給予人才成長成才正確的引導、積極的鼓勵、施展的平臺、良好的氛圍,才能幫助人才“茁壯”成長。
樹立“辯證識才”觀。識別人才是人才隊伍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在識別人才的過程中,既要看到人才的長處,也要看到人才的短處;既要看到人才的學歷文憑,也要看到人才的實際水平;既要從此時此事來看人才,也要從彼時彼事來看人才;既要考察人才的言論,也要考察人才的行為;既要看人才在當面的表現,也要看人才背后的表現;既要看到人才個人所發揮的作用,也要看人才在群體中的作用;既要看人才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也要看人才在關鍵時刻的作用;既要看到人才的主流,也要看到人才的支流。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辨識人才,才能真正發現人才并實現人盡其才。
加快人才培養是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的基礎。培育人才是人才隊伍建設的動力和源泉。煤炭企業要以授業育人、實踐育人、作風育人為導向,按照各類人才的成長規律和不同特點去使用人才,把優秀人才放在關鍵崗位去鍛煉,促其學習創新能力和品德素質修養在實踐中得到升華,平等地為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崗位的人才提供服務,積極營造有利于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和充分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
構建培訓體系,搭建“充電”平臺。要深化對各種類型、各種層次人才成才規律的認識,根據不同人才的開發對象、開發重點、培養方向,積極探索新的教育培訓機制和方法,有步驟、分層次地對職工進行全方位、前瞻性、系統性培訓。近年來,徐礦報業傳媒公司以業務培訓、技能競賽為抓手,千方百計培養適用性人才。突出抓好新聞采編、經營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根據工作性質,以業務能力提升為目標,分群體編印培訓手冊;建立培訓(記者、編輯、經營、設計學習)項目牽頭人制度,采取走出去、請進來、跟班脫產學習、參加自學考試、“1+N”傳幫帶、內部業務研討和論文交流、業務技能比武等多種培訓形式。持續開展記者“下基層鍛煉”“走轉改”活動,開展月度“崗位之星”、季度新聞好作品評比及年度“十佳記者(編輯)”評選工作,進一步提高職工參加學習培訓的積極性。
科學配置資源,搭建“鍛造”平臺。人才資源的科學配置,既能充分調動人才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還能保證人才隊伍的穩定與發展,收到1+ 1>2的效果。在用人上,要依據專業特長,注重人才使用的最大效益,讓英雄有用武之地,給雄鷹翱翔的藍天。對此,徐礦報業傳媒公司進一步健全競爭激勵機制,提高廣大新聞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在采編人員中試行“首席記者”“首席編輯”聘任制度,推進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職業化、專業化、制度化建設;以打造全媒體記者為抓手,穩步推進采編隊伍融合,適時整合電視與報紙的新聞采編人員隊伍,培養一專多能人才,通過實行“采”“寫”“拍”“攝”復合型培養,實現人才成長和企業發展互促共贏。
做好人才儲備,搭建“蓄勢”平臺。人才儲備是滿足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也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做好后備人才梯隊建設,才能確保企業發展后繼有人,形成“才”源滾滾之勢。當前,徐礦報業傳媒公司人才隊伍還存在人才資源總量不足、部分專業人才力量薄弱、后續人才隊伍短缺等現象。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按照集團公司人才管理“四自”要求和業務線與管理線并重的管理模式,以培養造就高素質的采編、經營人才為重點,進一步發揮業務骨干的示范帶頭作用,促進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轉變,確保有充足的人才資源可供移動互聯新形勢下媒體融合開發使用。
拓寬引才渠道,搭建“外腦”平臺。近年來,徐礦集團加快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煤炭、電力、煤化工三大主體產業,并不斷進軍新興產業領域,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端優秀人才和善經營的管理團隊。一方面要眼光向內、優化存量,通過卓有成效的培訓和實踐鍛煉,充分開發現有人員的潛能,不斷提高職工隊伍素質能力,為企業發展培養和儲備人才;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創新方式,加大外部人才引進力度,真正做到不論地域,不分內外,一視同仁,敢于給平臺、給待遇,加快占領人才高地;第三,要善于借用“外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與外部高層次機構、人才建立合作關系,引進先進理念、專利成果等為徐礦發展服務,做到統籌考慮、系統推進。
合理使用、用好用活人才是人才隊伍建設的核心。選什么人、用什么人是一個旗幟和導向問題,因此,對于決策者來說,選人用人不僅僅是一種管理,更是一門藝術。在使用人才的過程中,要把“以用為本”貫穿于人才識別、選拔、培養、使用的各個環節,努力使各類人才各得其所、用當其時、各展所長。
一要揚長避短,各盡所能。人的知識和才能,由于受天賦、閱歷、環境、教育背景等因素的限制,因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要了解每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優點和缺點,用心分析每個人才的特點。善于用人所長,避其所短,短中見長,變短為長,使每一個人都能各得其所,將不同人的長處組合起來,凝聚成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
二要熱情關愛,做好服務。要不拘一格、慧眼識才,放手使用優秀青年人才,為他們奮勇創新、脫穎而出提供舞臺。不僅要在政治上熱情關心人才的成長進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參與領導決策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還要在工作上放手使用,積極為人才創造條件,做好服務。并在生活上要關心人才,幫助解決困難,使其解除后顧之憂,更好地做好工作。
三要不拘一格,優化配置。在選人用人上,需要注重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專業結構及性格特點的優化配置。同時,也必須從履歷表和述職報告中跳出來,在實踐中看人才的業績。不拘一格,科學選人,創新用人。不僅有益于人才隊伍建設,有益于事業的發展,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不拘一格用人才,打破諸多條條框框的束縛,體現的是管理層的胸襟。
四要有效開發,合理流動。用人不僅重在使用,而且需要不斷開發和管理,在使用中開發,在開發中使用,通過使用促進開發,把使用與開發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制定人才開發規劃,加強人才開發機制建設,通過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另一方面,要完善職工流動配置機制,使職工在企業范圍內有序流動、優化配置,既滿足業務發展需要,又合理控制用工總量。還要逐步加大人才競爭性選拔使用的力度,推動各類人才進行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營造更加適宜優秀人才不斷涌現、健康成長的環境。
(作者系徐礦報業傳媒公司董事長)
(責任編輯:周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