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今
天津工業大學,天津 300387
?
海上事故溢油污染法律問題研究文獻綜述
古今
天津工業大學,天津300387
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海上事故溢油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的健康遭遇了極大的挑戰,我國海上事故污染防治已經迫在眉睫。[1]因此,有必要對我國防治海上溢油污染現狀及特點進行梳理,從而總結國內外先進經驗,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法律制度是防治海上事故污染、保護海洋環境的核心與關鍵。
船舶;溢油;污染
(一)期刊及文獻檢索
在中國知網“期刊、篇名”中使用檢索詞“船舶、溢油、污染”共檢索文獻219篇,法學期刊21篇,分別涉及法理學、民商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經濟法、刑法、國際法6個學科。[2]其中核心期刊僅1篇。
在“博碩士、題名”中使用檢索詞“船舶、溢油、污染”共檢索文獻67篇,收錄了自2000年—2014年的博碩士論文,其中法學論文11篇。[3]主要涉及船舶溢油污染損害評估、油污清除、賠償基金、立法方向以及最新的海洋環境公益訴訟等方面法律問題的研究。在會議與報紙中分別檢索出50篇和56篇。
在谷歌學術中使用檢索詞“船舶、油污”共收到檢索結果238個,涉及海內外各類新聞報道及臺灣地區相關論文。[4]研究角度與國內略有不同。
(二)圖書及著作檢索
在亞馬遜網中使用檢索詞“船舶、海洋、污染”共檢索圖書6本,其中法學類圖書3本。在“讀秀圖書”中使用檢索詞“船舶、海洋、污染”共檢索圖書294本,其中法學類圖書35本,其中,最早的關于海洋環境的著作為《南黃海北部石油污染調查報告》出版于1977年。最新著作為《海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實務》,出版于2013年12月。
其中,專門論述海洋溢油污染問題的圖書為《海上溢油生態損害賠償的法律與技術研究》,由徐祥民,高振會等編著,出版于2009年3月。該書是關于生態損害賠償法律和技術問題的專門研究。
伴隨著2002年“塔斯曼海”號溢油案以及2011年某跨國公司海上鉆井平臺泄露造成海洋污染的問題,海洋溢油污染法律問題的研究在2012年達到了高峰。隨后國務院針對海上溢油污染事件修改了《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但是相關細則及技術性標準尚未明確規定引發各界學者廣泛探討。目前,學界研究的主要問題多傾向于立法建議方面以及海洋污染的賠償問題。還有如何綜合運用立法、司法、行政手段解決海上事故溢油污染造成海洋環境危害問題。隨著2013年《海洋環境保護法》以及2014年《環境保護法》修改確立了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海洋環境公益訴訟日益成為熱門話題。
(一)核心期刊文獻研究
由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教授趙微所著的《船舶溢油污染海洋的法律問責制研究》中針對我國海洋環境現狀結合規制船舶溢油污染海洋環境的法規、公約,作者進行了民事、刑事以及行政方面的反思。
民事賠償制度方面:存在船舶溢油污染損害賠償民事法律規范征出多頭以及技術性依據缺乏的問題。建議根據現有國內立法以及國際公約進行統一規定,解決船舶溢油污染的法律適用問題。
行政問責方面:主要存在行政執法主體權限的劃分上注重分工但缺乏合作;執法權限船舶污染海洋的最高行政罰款額度過低,無法起到預防和警示教育作用。
刑事問責制方面:犯罪構成和罪名適用的理論難題尚未解決;刑事立案標準難以確定;刑事司法程序難以啟動。
最后,作者進行了域外立法借鑒,主要借鑒了我國臺灣地區以及俄羅斯的先進經驗。例如:《俄羅斯聯邦刑法典》第252條專門設置了“污染海洋罪”以及區“刑法”191-1條設置了“流放毒物罪”專門防治海洋船舶污染。
(二)最新博碩士論文研究
海南大學訴訟法學研究生蘇釗琦在其學位論文——《我國海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研究》中提到我國海洋環境公益訴訟主要存在法律法規不健全,訴訟主體不明確,可訴范圍局限性以及救濟方式不科學等問題。[5]并以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以及美國公民環境訴訟案為例,主張借鑒美國先進的訴訟資格制度。針對我國海洋環境公益訴訟主要問題,主張從原告資格、訴訟程序、激勵機制以及損害賠償機制方面進行完善。
作者對于我國海洋環境公益訴訟理論、實踐、問題、對策進行了全面的探討。該論文的主要問題在于缺乏相關數據的引用且在解決對策方面缺乏實踐經驗的有力支撐,稍顯單薄。
(一)“塔斯曼海”號溢油污染案
歷時七年的“塔斯曼海”輪溢油案體現出我國船舶溢油海洋環境損害賠償面臨“海洋生態損害”概念模糊、損害賠償難以量化、國家行政主管部門索賠存在交叉的困境。傳統侵權法理論無法確定海洋環境損害的范圍,更無法將海洋環境損害量化。這些都是海洋環境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6]
(二)某跨國公司海上鉆井平臺泄露致海洋污染案
我國在海洋環境尤其是海上事故導致的溢油事件中存在立法缺陷,主要表現為:立法缺乏前瞻性;應急反應機制不健全;行政處罰力度過低;賠償基金制度不完善;海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不完善。在執法過程中主要存在:機構職責劃分不明;海洋生態損害賠償難以量化、難以操作;缺乏國際合作以及缺乏公眾參與等問題。[7]
從目前理論與實務界的研究來看,多數論文從立法、司法角度闡述我國船舶溢油污染法律問題,對于公眾參與海洋環境保護并未過多涉及。從目前我國海洋環境現狀來看,防治海上船舶溢油事故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截止到目前,我國相關法律共有7部,專門行政法規2部,司法解釋1部,部門規章3部,近年來,我國相繼加入了《國際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公約》、《國際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公約》、《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等國際公約。尤其是2013年,國務院對于《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進行了修改,進一步完善了我國船舶污染海洋的相關規定。在實踐環節,國家海事管理部門和環境保護等涉海部門也通過多部門海上聯合執法、設立海上溢油應急反應中心等行政手段,彌補目前立法存在的不足,以完成其保護海洋環境的職責。這些成果都為我國建立完善的船舶溢油污染防治法律體系奠定了必要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但是,目前我國存在執法主體不明確,污染損害賠償機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應急反應系統,溢油污染事故賠償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問題。其實自新《民事訴訟法》以及《環境保護法》修改后明確提出“環境公益訴訟”的概念,從此,為環境而訴訟成為了每一名公民的責任,“海洋環境公益訴訟”這一話題有待專家學者進行專門探討。
[1]李偉鵬.我國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法律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2.6.
[2]http://epub.cnki.net.er.lib.hdu.edu.cn:2008/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2015-11-10.
[3]http://epub.cnki.net.er.lib.hdu.edu.cn:2008/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2015-11-9.
[4]http://scholar.google..com/scholar?as_ylo=2014&q=船舶+油污&hl=zh-CN&as_sdt=0,5 2015-9-25.
[5]蘇釗琦.我國海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研究[D].海南大學,2014.3.
[6]白佳玉.船舶溢油海洋環境損害賠償法律問題研究——以“塔斯曼海”輪溢油事故為視角[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12-17.
[7]王宇平.從康菲溢油事故看我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完善[D].中國海洋大學,2013.3.
D922.68
A
2095-4379-(2016)21-0180-02
古今(1991-),女,天津人,天津工業大學,2014級經濟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