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萬裕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
淺議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
——以對檢察院自偵部門審查為切入點
賀萬裕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江蘇南京210023
2012年《刑事訴訟法》設立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賦予檢察機關對訴訟全過程羈押必要性的審查職責,來降低我國目前居高不下的審前羈押率。本文通過從羈押必要性制度在檢察院自偵部門的應用入手,從學理以及實務上對羈押必要性制度進行分析,初步探索出一些制度本身的不健全和權力運行機制的限制,借鑒美國的審前羈押必要性制度,試圖彌補我國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機制的不完善之處。
羈押必要性審查;自偵部門;美國審前羈押
2012年修正后的刑事訴訟法第93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對于被逮捕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進行羈押的必要性審查。如果發現不需要逮捕的,應當通知有關機關在十日內處理,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從完善強制措施和功能體系為目的,首次設置了逮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賦予檢察機關對刑事訴訟全過程羈押必要性的審查監督權。
2012年刑事訴訟法頒布后,對于由哪個部門或者哪些部門來行使羈押必要性審查,學術界以及實務界不同觀點,最高檢《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為對此做出了司法解釋定論,確立了分段審查的模式。該規則第617條明確規定,檢察院偵查監督部門負責審查偵查階段的羈押必要性工作,公訴部門負責審判階段的審查工作。監所檢察部門對于羈押必要性的審查貫穿于訴訟全過程中,如果發現不需要羈押的,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建議。
2012年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規定了國家工作人員的經濟類犯罪以及侵犯人身權利的犯罪由檢察院自偵部門偵查。對于檢察院自偵部門的羈押必要性審查,無論是從法理上亦或是實務上,都是迫切且有必要的。
最高檢《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二章管轄,即第八條到到第十九條,細化了刑事訴訟法中關于有關對于自偵部門直接受理案件進行偵查監督的規定。在羈押必要性分段審查制度下,自偵部門將承受偵查監督部門以及監所檢察部門兩重主體的審查。
偵查監督部門以及監所檢察部門對自偵部門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首先必須具備主體資格條件。檢察院偵查監督部門行使對立案階段包括檢察院和公安部門偵查合法性審查,而監所監察部門主要職責是監督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維護監所穩定。從權利外觀來看,偵查監督部門對于自偵部門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監所檢察部門卻要打個問號。
首先,最高檢出臺的刑事訴訟規則以授權形式賦予檢察院偵查監督部門以及監所檢察部門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的職權,其中當然包括檢察院自偵部門。再次,檢察機關是我國法律規定的法律監督機關,就其權力內涵和外延來看,應當包括對于公安部門的偵查活動的監督以及自身執法活動的監督。
(一)偵查監督部門對自偵部門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存在以下難點
1.傳統觀念的影響。偵查監督部門對自偵案件的審查,會被原有辦案工作所影響,在一般情況下只經手過目,履行羈押必要性審查職能流于形式。且由于偵查監督和貪檢、法紀、監所等自偵部門同在一個檢察院內,屬兄弟部門,審查工作人員出于對本院榮譽、利益等方面的考慮,有可能會影響到公正執法,因而監督力度有所削弱。
2.業務部門之間因工作的磨擦造成某些不信任感。自偵部門與偵查監督部門同屬一個檢察院,存在一定的業務競爭關系,為了部門利益,借助偵查的優勢把有些材料扣下來,不移交給偵查監督部門。而偵查監督部門對此也無可奈何,無法全面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審查監督權,難以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
3.分管領導不一,相互間協調困難。自偵部門和審查監督部門一般分屬于兩個檢察長分管,由于分管領導有時對案件的難以統一,造成案件的拖沓,羈押必要性審查則無法順利進行。[1]
筆者認為,偵查監督部門對于本院自偵部門的案件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容易引起自偵部門的反感,出現推諉、扯皮現象,延誤案件的審查時機。
(二)監所檢察部門的對自偵部門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優勢與劣勢
與偵查監督部門相比,監所檢察部門對自偵部門進行審查有以下優勢。一是法理上站得住腳,監所檢察部門雖然雖然與自偵部門同屬一個檢察院,但由于其業務的特殊性,監所檢察部門既不直接參與辦案,也不負責批捕與起訴工作,與自偵部門不存在直接的利益沖突或者業務上的競爭關系,因此在進行審查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是相對來說能保持一定的保持客觀中立。[2]二是,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貫穿于訴訟全過程中,而監所檢察部門對嫌疑人、被告人的在押期間具有全程監督的職責。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接觸最多的就是監所檢察部門的人員,根據心理學的上的原理較易產生信任心理,對于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詢問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情況是大有裨益的。即便監所檢察部門可能對于案情不太熟悉,其也可以利用內部本案信息共享機制以及駐所檢察室與看守所的執法信息聯網等途徑來彌補。
然而實務中監所檢察部門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存在著兩大障礙:
1.對案情不熟悉的障礙。根據目前檢察院內部機構設置情況,自偵部門辦案子有“一竿子捅到底”的情況,不要說監所檢察部門,偵查監督部門對于案件事實、證據情況以及逮捕必要性情況都不熟悉。如上文提到,自偵部門經常以“密卷”等借口阻礙偵查監督,監所檢察部門想要“橫插一腳”恐怕是難上加難。
2.監所檢察部門本身工作能力不足。最高人民檢察院監所檢察廳廳長袁其國曾經說過,在整個司法系統中,監所檢察部門的人員配置最為薄弱,整體業務能力不強,司法資源很難向監所檢察部門傾斜,這和長期以來監所檢察部門的工作不被重視是有關系的。[3]新刑訴法實施以后,監所監察部門在原有檢察業務的基礎上,新增了羈押必要性審查、刑罰變更執行同步監督、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執行監督等八項業務工作。[4]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具有相當強的獨立性以及專業性,在原有監所人員配備不足并且任務逐漸加重的情況下,由監所檢察部門承擔較重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是較為困難的。
美國在其長期司法實踐中,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易于實施的審前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獲得保釋的憲法權利,以及確保刑事訴訟的有序、規范開展而我國逮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尚處于初始階段,尤其對于檢察院自偵部門的審查,實踐中顯示出很多問題。盡管我國法律制度與美國法律制度分屬不同法系,無論從訴訟規則還是司法程序都存在很大區別,但從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的價值定位、訴訟功能來看,兩者之間并無實質性區別。因此,美國的審前羈押必要性制度對我國相應制度的改革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如上文所述,我國的羈押必要性審查仍然是由檢察官主導的單項調查核實模式,行政色彩較強。尤其對于檢察院自偵部門的審查實踐中多采用行政審批的流程,即由承辦檢察官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批審批。[5]這不可避免導致“審”、“決”分離,影響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實際效果。
我國刑事訴訟法可以借鑒美國的羈押必要性聽證制度,完善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確保刑事訴訟規則的有序開展。在聽證制度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直接參與,雙方代理人、辯護人也要一同參與,雙方可以就是否繼續羈押進行舉證、辯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陳述自己的觀點。居中裁判的法官在了解案件事實,聽取雙方意見或者辯論后,綜合其他因素裁判。
[1]王延祥.自偵案件偵查監督的完善[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
[2]袁其國.刑事訴訟規則在監所檢察工作的理解與試用[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3(1).
[3]袁其國.認真履行修改后刑訴法賦予監所檢察工作的新職責[J].人民檢察,2012(7).
[4]余才忠.困境與突破: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的若干問題——基于監所檢察實踐的理性思考[J].中國檢察官,2014(4).
[5]曹建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Z].新華社,2014-3-10.
D925.2;D926.3
A
2095-4379-(2016)21-0184-02
賀萬裕(1995-),男,漢族,江蘇常州人,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