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文
吉林財經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
論刑法修正案九中貪污受賄犯罪死刑適用的限制
陳文
吉林財經大學,吉林長春130117
刑法修正案九和兩高最新頒布的貪污受賄犯罪司法解釋,具體量化了定罪量刑標準,能夠有效地指導司法實踐。特別其中關于貪污受賄犯罪的死刑適用限制內容,即對被判處死緩的犯罪不得減刑的規定能夠使得我國刑法在保障自由和人權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刑法修正案九;死刑限制;積極意義
現代法治國家基于社會發展而主動修訂法律,以期更好地反映社會生活,至少不大幅度的滯后于社會發展現狀。我國刑修正案九已經在2015年通過并施行,雖然刑法修正案九的草案在征求意見階段曾引起不同的階層和有關方面激烈地討論與爭論,但還是可以看出我國立法活動越來越公開,公眾參與積極性也越來越大。這是社會在依法治國引導下的可喜表現。作為我國法治建設中的一件大事,刑法修正案九中有關貪污罪和受賄罪的修改自然格外引人關注,結合我國當下反腐的熱度,貪污賄賂犯罪應當值得認真研究、分析。特別是刑法修正案九對貪污賄賂犯罪的入罪標準與量刑標準進行了更加切合實際、更容易進行司法實務操作的修改。本文針對刑法修正案九中貪污受賄犯罪在量刑方面中死刑適用的限制,立足我國國情實際,分析其立法背后的價值平衡,闡述對死刑適用進行限制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死刑是對犯罪分子處以剝奪生命權的最嚴厲的刑罰。我國刑事政策確立的標準,歷來堅持的是慎殺、少殺。雖然中間有過波折,但基于更好地保護國民的自由和人權,最高人民法院將死刑復核權重新從地方收回,有效地減少冤假錯案、量刑過重等導致任意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情形。應當指出的是,我國刑法堅持的罪刑法定原則,不僅僅只是保護受害人,追求對犯罪分子的報應,而也應當積極地保障犯罪分子的自由和人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與國際刑法發展保持大體一致,踐行我國參與國家條約等的承諾和義務。但是,如果只在司法層面對死刑的適用進行限制時明顯不夠的,任何司法適用均是以立法的規定作為前提的,因此立法活動要先做出表率。刑法修正案九在以往多次立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死刑罪名,嚴格控制死刑的適用和嚴格規范執行標準,毫無疑問這些立法活動對我國死刑的相關改革是有著深刻的重大意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2016年4月聯合頒布并施行的最新司法解釋對貪污受賄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進行了具體的量化規定,只需貪污受賄達到三萬元以上,同時具備一般情節嚴重的情況下就可以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責任。結合刑法修正案九所通過的相關條文,構成了現階段我國懲治職務犯罪較為完善、更科學合理的定罪量刑模式。
首先,我國刑法中關于貪污受賄犯罪量刑的條文在本次修改之前,存在明顯的落后于實際、不科學、不合理的情況,將數額限制在較低的十萬元以上,其早已經與我國經濟發展情況和實踐中貪污受賄的犯罪分子的動輒千萬元以上的情形不相適應。同時,之前刑法典對情節特別嚴重的規定過于抽象,給司法工作人員的判斷帶來了不小地障礙,也使得個別的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該規定,不當地擴大了貪污受賄犯罪死刑的適用。我國多個地方出現的相似案件而最終刑罰適用嚴重不一的情況應當是對此恰當地解釋。刑法修正案九與最新貪污受賄的司法解釋將死刑適用條件修改為數額特別巨大,要求達到三百萬以上,同時具備是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可以說最新的規定是具體、明確的,不但有利于統一貪污受賄犯罪的適用標準,有力地避免司法工作人員裁量的任意性,而且更科學、合理,更有利于司法實踐中司法機關的操作,不會大規模地出現同罪不同刑的情形。
其次,如上所述,修訂之前的刑法在貪污受賄犯罪上規定了十萬元以上數額同時情節需達到特別嚴重的要求,這種絕對確定的條文規定在對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后,可以認為其明顯不利于實務操作,學者和司法工作人員都要求改變這種絕對確定的規定。這種對死刑適用的絕對確定,使得司法機關在判斷犯罪分子是否具備刑法典要求的酌定情節時難以著手,也可以說如果貪污受賄的犯罪分子在符合數額十萬元以上和情節特別嚴重的條件下,又有酌定情節,那么直接依照之前的刑法條文的絕對要求,酌定情節將無法對犯罪分子發揮其應有的功能,這樣酌定情節在刑法中就顯得多余,實際上違背了立法者在刑法條文中明確規定其的立法目的。而刑法修正案九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頒布的最新司法解釋對貪污受賄犯罪量刑標準的修訂,可使司法工作人員在合理的空間內進行判斷,之后選擇選擇刑種,進而使得做出的裁量與在犯罪分子具備酌定情節的實際相適應,不損害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可有效地限制司法工作人員在死刑適用上的肆意,有力地保障犯罪分子的自由和人權。
最后,作為我國特有的死刑執行方式,即死刑緩期執行在刑法修正案九中也得到進一步嚴格限制。眾所周知,死刑緩期執行的適用是基于我國一貫堅持的慎殺、少殺的形勢政策,限制死刑的過度適用,可以說是我國獨有的保障人權制度。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針對罪行特別嚴重的貪污受賄的犯罪分子,過去幾年的司法實踐雖然基本上均對他們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但這些犯罪分子及其親屬利用減刑或保外就醫等方式使本該接受法律制裁的犯罪分子少服刑或不服刑,對社會造成惡劣影響,使得公眾誤以為國家和法律無法給予貪污受賄犯罪分子足夠的懲治和威懾,從而損害了刑法應有的威懾力、公信力,也對國家的正面形象造成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正是為了堅決遏制濫用減刑制度情況的繼續出現,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央政法委發布相關意見,要求各地切實做好減刑工作,防止嚴重的職務犯罪分子利用其逃避相應刑罰。刑法修正案九的修訂,引進先進法治國家的終身監禁制度作為死刑的有效執行方式,在犯罪分子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兩年后減為無期徒刑,對其不得適用減刑,這樣可使刑法本身的威懾性、嚴厲性作用發揮到最大程度,體現國家依法嚴厲打擊貪污受賄犯罪。當然,作為死刑的有效替代執行方式,終身監禁制度在限制死刑適用和保障犯罪分子人權方面都有重大的意義,這與我國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是一致的,應當值得肯定。
如上所述,近年來司法機關針對情節嚴重的貪污受賄的犯罪分子最嚴厲的懲治基本上是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可以認為在現階段司法機關嚴格限制在職務犯罪中適用死刑,有效地踐行慎用死刑的現代刑法思想。應當指出的是,死刑緩期兩年執行作為死刑的執行方式在我國社會公眾的現實語境中基本可以成為死刑的同義詞,在不存在犯罪分子及有關方面濫用減刑制度的情況下,公眾是能夠接受對嚴重職務犯罪的犯罪分子處以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可以這么說其作為有效、積極的代替方式發揮了本身所固有的功能。刑法修正案九中貪污受賄犯罪的死緩適用條件的進一步提高,即不得適用減刑的規定可以對犯罪分子起到充分的威懾和改造,同時也可以教育社會公眾和潛在的犯罪分子,起到刑法的預防作用。當然,應該明確的是,要使新的死緩制度發揮出其應有的,甚至更好的作用需要包括司法機關在內的有關方面切實、嚴格實行刑法的規定,任何打折執行或者弱化制度的做法都將對刑法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后果。同時,刑法修正案九關于貪污受賄犯罪的修訂在很大程度上與國家刑事司法相接軌,綜觀先進法治國家刑法對于貪污賄賂犯罪的定罪量刑模式的規定,基本排除了死刑的適用,這些國家一般都認為貪污受賄犯罪侵犯的法益不足以使得刑法做出剝奪犯罪分子生命權的評價,這正是我國轉變死刑的相關思想、觀念所應學習的。總之,刑法修正案九對貪污受賄犯罪死刑適用限制的修訂對于我國死刑制度的改革乃至廢除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
[1]趙秉志.論我國死刑改革爭議問題[J].法律科學,2014(1).
[2]莫洪憲,張昱.酌定量刑情節在死刑案件中的適用及其完善[J].刑法論叢,2014(2).
[3]彭新林.酌定量刑情節限制死刑適用:價值、空間與路徑[J].法學,2014(9).
D924.392
A
2095-4379-(2016)21-0193-02
陳文,男,漢族,福建福州人,吉林財經大學,法律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刑法、理論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