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龍
西北師范大學,甘肅 蘭州 730070
?
試述對第三人撤銷之訴中原告范圍的完善
滕龍
西北師范大學,甘肅蘭州730070
2012年8月31日,我國對《民事訴訟法》又完成了一次全方位的修訂,其中,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確立的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尤為引人注目,但由于相關具體規定的缺失,導致該制度在司法實踐運用中產生諸多問題,尤其是對原告范圍的界定過于籠統,不易把握。故急需在立法規定的基礎上對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范圍進行具體化,保障第三人的合法利益。
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適格
為防止當事人通過惡意訴訟等手段損害案外人的合法權利和利益,2012年我國在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第56條中規定了第三人撤銷制度,這是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確立了該制度,其中規定將原告第三人界定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雖然,法律賦予這兩種第三人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主體資格,但規定過于籠統,對于這兩種“第三人”如何具體界定卻沒有明確的答案。
據此,針對上述問題,學者和實務界對新增設的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中的原告適格的具體范圍產生了激烈的探討,主要產生了幾種不同的觀點:其中最具典型性觀點有:第一種觀點的持有人通過對既判力和判決相對性原則的分析論證認為,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原告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被告型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①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應當能夠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只能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但該第三人需為有權利主張和防止詐害兩種類型。②除此而外,很多學者對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適格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比如有學者就建議應當將“第三人”的界定適當進行擴張并將第三人撤銷之訴程序后置。③而也有其他學者認為適格的當事人只能是未參加訴訟的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④
判決效力的相對性原則與第三人撤銷之訴在理論上是息息相關的。判決效力的相對性原則理論上不能約束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僅在判決效力擴張的情形,才會發生對當事人之外第三人的約束。本質上來說,第三人撤銷之訴突破了判決既判力的約束,它一方面追求司法權威的樹立以及良好法律秩序的建立,另一方面力求實現實質正義;在這兩方面對立沖突時,第三人撤銷之訴恰能在其沖突中尋找兩者的平衡點。現階段我國尚缺少通過既判力制度對第三人權益進行保護的模式,故第三人撤銷之訴在對第三人合法權益的保護上還是必要的,適當地擴大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適格范圍也是適合的。
根據不完全的統計,在部分法院,大約90%左右的辦案法官都表示曾接觸到此類案件,80%的則表示該類案件呈現逐年上升的現象,并且此類案件往往涉案標的較大。⑤據統計,浙江省在短短不到的半年時間里(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全省法院共受理了137件虛假訴訟案件,涉案人員高達110人,刑事犯罪以及民事制裁各占37.3%和40%。而且,自新《民事訴訟法》2013年1月1日生效實施以來,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在司法實踐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適用,各地法院也紛紛開始受理了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第三人撤銷之訴出臺為2012年,并且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相關的司法解釋對主體資格的認定予以參考,而各地法院在立案受理時,對能夠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的審查標準也莫衷一是,在司法實踐中顯得較為混亂、無序,尤其是案情較為復雜時,更不易把握。因此迫切需要立法機關出臺相關規定,對適格原告的判斷標準予以細化和明確。
針對現有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認定存在的問題,我國法律并沒有給出明確的標準,只是簡單的將其表述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而在不同法域中,我國并不是最早建立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國家,在此以前,在法國,以及我國的臺灣地區均已設立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不同國家對于原告的適格問題各有不同。在此,筆者就法國、臺灣地區關于第三人的相關規定加以分析,以期通過對比尋求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原告。
(一)域外規定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在法國的相關規定中,立法機關將可提起第三人取消判決異議的適當原告界定為“任何于其中有利益的人”,即任何一個與受攻擊判決有利益的人均可以提起異議,但關鍵在于該人無論以任何形式均沒有進行訴訟。此種立法主要是針對未參加訴訟的第三人在自己的合法利益遭受侵害時賦予其在實體上的一種救濟途徑,有效的保障了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這一點值得我國借鑒,但在此種規定下,法官角色偏向了第三人的立場,忽略了原判決當事人的利益。與法國的規定相比,我國臺灣地區的規定更為嚴格,認為非因可歸責于己之事由而未參加訴訟、就確定判決之結果有法律上利害關系之第三人即為適格原告。臺灣地區學者認為,這種設計有一舉兩得之效,既達到了糾紛一次性解決的程序保障,又平衡了裁判正義與安定之間的沖突關系。此種立法與法國規定有異曲同工之效,都是針對在程序上未參加訴訟與在實體上有相關關系。但臺灣的立法規定中對“利害關系”的界定又存在著巨大爭議。
(二)對我國第三人撤銷之訴適格原告的構想
筆者認為,第三人撤銷之訴中的適格原告應當是未參加訴訟的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民事訴訟法對于程序保障和糾紛一次性解決的沖突問題上采用了“訴訟參與”與“訴訟代表”來調和的方式進行。兼采二者調和的方式為受到判決既判力所及的第三人提供了正當性基礎,既加強訴訟參加和告知的范圍和效力,為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增加訴訟機會;又借由對當事人制度的靈活運用及適格擴張,加深理論法理的適用,引進團體訴訟的概念,如果發生判決的既判力向外擴張時,需保障第三人的機會均等以及權益的主張,否則,第三人需要通過提起撤銷之訴對其產生的不當影響予以糾正。我國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確認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提起撤銷之訴來改變生效判決對其產生的不利后果,來保障其合法的民事權益,但前提是這兩種第三人未獲得訴訟參與的機會。依據程序保障理論的要求,代表人訴訟中,被代表人未被行使代表權責的代表人充分代表的情況下,也應當給與其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資格,針對這一情形,未獲得訴訟參與的機會就應包括應當參加而未參加的情形,也應包括代表人訴訟中代表人未能盡職保護多數人一方的利益,不當作為或不為某個行為的情形。所以,綜上所述,第三人撤銷之訴中的適格原告應當是未參加訴訟的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這體現了法律對第三人利益的程序性保障,又沒有因過度關注第三人而造成原判決當事人利益的受損。
[注釋]
①張衛平.第三人撤銷判決制度的分析與評估[J].比較法研究,2012(5):10.
②董少謀,董露.第三人撤銷之訴探究[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2(16):100.
③宋春龍,蘇艷戀.新民訴法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適格問題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69.
④劉君博.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適格問題研究——現行規范真的無法適用嗎?[J].中外法學,2014(1):268.
⑤魏新瑋,張軍斌,李燕山.對‘虛假訴訟’有關問題的調查與思考——以浙江法院防范和查處虛假訴訟的實踐為例[J].法律適用,2009(1):68.
[1]張衛平.第三人撤銷判決制度的分析與評估[J].比較法研究,2012(5):10.
[2]董少謀,董露.第三人撤銷之訴探究[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2(16):100.
[3]宋春龍,蘇艷戀.新民訴法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適格問題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69.
[4]劉君博.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適格問題研究——現行規范真的無法適用嗎?[J].中外法學,2014(1):268.
[5]魏新瑋,張軍斌,李燕山.對‘虛假訴訟’有關問題的調查與思考一以浙江法院防范和查處虛假訴訟的實踐為例[J].法律適用,2009(1):68.
D925.1
A
2095-4379-(2016)21-0200-02
滕龍(1992-),男,甘肅白銀人,西北師范大學,2015級訴訟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