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晗
武漢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
《立法法》修改后我國環境立法體系的發展
高晗
武漢大學法學院,湖北武漢430072
《立法法》修改之后,我國立法工作將朝著更高的目標而努力,我國整個立法體系都將得到完善和發展。近幾年,我國環境立法工作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我國環境立法體系也借此契機得到調整,不斷發展和完善,從而推進我國立法事業和環境保護事業的和諧發展。
《立法法》;環境立法;環境立法體系
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環境立法體系,是指由全部現行的規范性環境法律文件構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等級聯系的有機統一體。①近些年,隨著環境立法活動的頻繁增加和日益活躍,環境立法體系也不斷壯大,《立法法》的修改勢必也會對我國環境立法體系產生巨大的影響。
為實現科學立法,《立法法》此次修改,新增了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等立法要求,符合科學性的第二和第四方面的要求,這些立法要求使得今后我國環境立法體系更加科學化。例如,《立法法》第五十二條規定,要求國家立法機關作出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來統籌立法工作。通過對環境立法項目作出立法規劃、年度計劃,一方面表明有進度、有步驟地進行法律制定或修改,可以使得規范性環境法律文件更符合自然生態環境的客觀發展規律;另一方面也便于立法機關適時根據環境要素、環境標準等的變化作出調整,及時應對我國自然資源管理和污染防治的現實需要。
此次《立法法》修改,將立法公開作為一項基本原則寫入本法第五條,要求立法機關在立法活動中,保障社會公眾的參與和監督權利,充分實現民主立法。此外,本法第三十七條、第六十七條以及第一百零一條分別對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行政法規、全國人大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的審查建議應當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反饋并予以公布作出規定。為此,今后立法機關在制定和修改規范性環境法律文件的時候,將會更多地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向社會公眾公布審議情況,讓立法活動在公眾的監督下進行,使得環境立法體系朝著民主化方向發展。
環境立法是一項領域獨特、專業性強的立法活動,需要立法機關要充分考慮環境要素的獨特性,環境標準的科學性等影響因素,需要結合環境自然科學的知識、技術,再運用法律手段來調整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從而實現保障規范性環境法律文件的專業化才能保障法律公平正義的效果。《立法法》第三十六條的修改,表明今后立法機關在制定規范性環境法律文件的時候,碰到涉及環境要素、環境標準等的難題,將會更多地向有關環境科學家、環境法學家等專家或有關人大代表進行咨詢,征求其意見和建議,這樣有助于該規范性環境法律文件更加具有專業性,從而使解決專業領域法律問題實現公平正義的效果。
我國環境立法體系最主要的特征體現在法律效力上,從國家立法權制定的規范性環境法律文件到地方立法權制定的規范性環境文件,由上到下,形成從中央到地方的縱向體系。此次《立法法》修改,最大的地方在于擴大了地方立法權。根據第七十二條和第八十二條的規定,設區的市被賦予在一定事項范圍內的地方立法權,即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政府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由于環境保護方面的事項地方性差異較大,國家不好做出統一的規范予以適用,所以必須由地方立法機關在《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的統籌性規定之上,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予以補充和細化,使得環境保護事務可以得到有效實施。擴大了設區的市、自治州的地方立法權,使得我國環境立法體系的主體從較大的市擴展到設區的市、自治州,使得規范性環境法律文件的效力層級發生了新的變化,影響環保法律執行的地域性差別問題將隨著地方法規規章針對性的增強而得到有效緩解。②
修改后的《立法法》使我國環境立法體系更加嚴格化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加強備案審查,防止相互交叉矛盾、重復立法;二是規范立法機關權限,防止濫用權力,保障公民權利。我國環境立法體系中涉及眾多的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規章等等,存在著相互交叉矛盾的隱患,如果不加強對這些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將會出現適用混亂、落實不力的情況,也會不利于國家法制的統一建設。在賦予有關機關立法權的同時,也要對其進行約束和限制。今后我國環境立法體系的規范性文件將更加嚴格化,不能違背《憲法》、環境法律、環境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不能損害公民的環境權益、參與和監督環境事務的權利,地方立法機關和政府及其部門將不能濫用職權犧牲環境正義,而要更多地去履行環境事務的法定職責,要嚴格遵守《立法法》的立法要求,保障我國環境立法體系的嚴格化。
我國環境立法體系的發展與完善任重而道遠,它將是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借此《立法法》修改契機,我國的環境立法將會邁向一個新的高度,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彰顯環境正義的價值追求。
[注釋]
①王樹義等著.環境法基本理論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88.
②穆治林.立法法修改:基于環境立法視角的解讀[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5(5).
D920.0
A
2095-4379-(2016)21-0238-01
高晗(1992-),男,河南鶴壁人,武漢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