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曉博 蔡志麗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河北 保定 071028
?
縣級政府環境網格監管污染治理的完善建議
畢曉博蔡志麗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河北保定071028
污染協同治理的呼聲越來越高,協同治污現已成為環境問題中的焦點。本文將從環境污染治理實施情況著手,提出縣級政府在污染治理方面的相關建議。
環境污染;綜合治理
環境污染治理是恢復生態平衡,實現環境保護的有力途徑。新環境法在2015年實施后,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我們國家采取了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從面到體的系統網絡監管治污體系。但是這樣的體系構建,依然暴露出諸多問題。
(一)環境評定耗時,阻礙實施步伐
如在摸底調查環境污染源,建立網格數據信息檔案時,需要對污染源進行界定和環境評定,但現實情況是這樣的評價機構均設立在市區,距離污染源距離遠,且評定歷時長,加之地形等種種特殊條件的影響,以及企業個人利益的左右,使污染源環境排查評定的難度增大大,嚴重時還會導致人員傷亡的出現。
(二)司法速度過緩,救濟難以及時
根據調查顯示,該縣訴諸于法院通過司法程序進行解決的環境污染糾紛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是司法審查從立案到宣判歷時較長,救濟難以及時,且訴訟標的額大,對于受污染者而言難以支付,因此更愿意尋找快捷方便的途徑來解決問題。根據調查發現,該縣環境污染的信訪、舉報案件增多,因此不難看出,民眾更多的選擇了靠政府進行行政救濟,而不是靠法院進行法律救濟。
(三)執法力度單薄,難以立竿見影
盡管現在力求實施鐵腕治污的策略,但是在執法力度上還是盡顯單薄。在排污查污過程中,執法部門與部分污染源制造者呈現出“躲貓貓”的現象,遇到執法部門排查時,則關閉排污,待執法部門排查過后,則偷放、超標排放。
(四)工作推進被動,治污配合不夠
在整個環境污染防治中,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的建設運行中,對于工作的推進缺乏主動性,部門和鄉鎮之間工作開展不平衡,有的單位部門積極主動,措施到位,有的單位重視程度不夠,存在推推動動,不推不動,應付差事,甚至存在互相推諉扯皮,推卸責任的現象。
黨的十八大提出“新十六字方針”中要求嚴格執法,“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污染的區域綜合治理和部門合作就需要高效且嚴格的執法措施。
(一)在排查污染源及對其進行環境評估方面,環境污染的破壞程度和污染范圍界定十分困難,而且某些環境評估所處地區并不方便測量,因此,在評定上存在相應的難度,就會使評價時間無限延長。筆者認為,應當加強環境污染侵害的鑒定能力,培育大量的環境評估人才,明確鑒定機構的法定義務,規定堅定機構的法律責任,在縣區應當設定一定的評估機構并且對評估機構的資質進行認定,同時應當通知相關部門配合工作,要求公眾及時參與,且要做好群眾的安撫工作,避免因評估造成的損傷和損害。
(二)在實施網格化環境監管的體系下,應當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設立社會監督員的同時,各個部門應當聯合執法。由同一領導部門負責,對環保聯合執法行動實施統一協調調度,對于環境安全監管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以及重大節假日、重大會議、重大社會活動期間的環境安全等進行聯合執法,同時在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等大型環保專項行動中也要進行聯合執法。各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各自職責和主觀能動性,加強協調配合,定期協商,聯合檢查,不定期抽查,實現各部門工作開展的平衡性,同時性。
(三)公眾參與環境污染治理和監管的各階段是關鍵要素。人民群眾是污染治理工作的核心動能。因此公民參與整個環境污染治理的過程,不僅能提高公民自身的環保意識,參與社會管理,輔助環境防治,而且能有效監管污染的排放,監督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工作,更能監督企業的行為。公眾參與不僅能發揮群眾的集體智慧和創造力,更能保障縣區環境污染的協調治理和部門的有效配合。另外,不能忽視社會團體的力量,同時也對企業進行宣傳教育,促進企業努力提升其認識水平,避免偷排偷放、超標排放。
(四)利用經濟、技術手段進行污染管理監管是必要途徑。污染治理歸根到底是要實現產業的優化升級,利用經濟手段,技術革新從源頭上減少環境污染。據悉,在國外的污染防治中,大量建設法律要求的排污處理設施是一個重要的治污保障,在《歐盟水框架指令》中明確規定需要使用市場手段,并且稅服務的價格需要包含服務成本,更需要包含水的資源和環境價值。①因此,在環境污染治理的區域合作中,更應當依靠經濟和科技的力量,提高排污處理技術。同時利用市場機制的有力杠桿進行調節。
污染治理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工作,只有抓好縣級基層的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才能在多方參與和多方監督的條件下,實現聯控聯防的治污工作,更好的保護生態環境。
[注釋]
①沈百鑫.德國湖泊治理的經驗與啟示(下)[J].水利發展研究,2014.6.
[1]王斌.環境污染治理與規制博弈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
[2]曹厚良.跨界環境污染治理的環境執法研究[D].山東大學,2013.
X830
A
2095-4379-(2016)21-0243-01
畢曉博(1991-),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經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蔡志麗(1990-),女,漢族,河北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經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