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波
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
“于某某案”刑事判決書點評
郭波
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許某案”與“于某某案”均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兩案均是由于ATM機故障,犯罪人惡意竊取銀行資金,許某與于某某均被判盜竊罪。“許某案”的審判經歷了“由無期到五年”的量刑變更,“于某某案”被告人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于某某案”的一審裁判文書一經公布,社會各界對該裁判文書的爭論便從來沒有中斷。案件的審判告一段落,但留給我們的思考和反思卻遠未結束。
刑事判決書;點評
該案刑事判決書,洋洋灑灑,內容極其充實。主體部分惠州市惠陽區人民法院關于本案的綜合分析評判詳細論述了本案“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刑罰的衡量”、“最后的說明”,極盡論述說理之能事。在本案的判決書中亦不乏法官的人文關懷考量:“我們不能苛求每一個公民都具有同等的道德水平和覺悟”、“我們唯一能保證的是,合議庭三名法官做出的這一細致和認真的判斷是基于我們的良知和獨立判斷,是基于我們對全案事實的整體把握和分析,是基于我們對法律以及法律精神的理解,是基于我們對實現看得見的司法正義的不懈追求。”讀這一判決書時,作為法科學子的我能感受到三名法官對事實的細致把握分析,對法律的敬畏,對正義的追求。
正如該案審判長自己所說:“職業生涯中能遇到這樣的案件是我的幸運”。他認為,裁判文書不單只是一份法律文書,更是一名法官的作品,它承載了法官對事實及證據的思考、對結果的衡量乃至徘徊和糾結,透著鮮明的個性色彩。通過裁判文書,讀者可以更多地了解法律精神、明白公平正義、理解法官所思所想。
從“許某案”被告人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二審改判為五年有期徒刑到“于某某案”被告人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刑期的變化以及從裁判文書中所體現的對人性的關懷,我們可以窺探到社會文明的進步,人權保障的力度不斷加強以及法官對司法正義的不懈追求。
“法官絕對不可以改變法律織物的紡織材料,但他可以也應當把法律的皺褶撫平。”而要把法律的皺褶撫平實際上就是一個法官為追求正義而行使自由裁量權的過程。司法正義并不具有唯一性,實踐中個案情況不同,法官對待具體案件,需要綜合考慮證據事實、適用法律等因素,運用自由裁量權,尋求自己內心所信奉的公平正義。通過這一過程,當事人的人權得以保障,司法正義、社會文明不斷進步。本案的刑事判決書以相當篇幅站在人性的角度,在法律的框架內充分給予了當事人以人文關懷,剛柔并濟,使得法律條文不再那么冰冷嚴酷,相反充滿了人性的溫暖與關懷,不外乎被稱之為可能是“史上最偉大的判決”。
見賢思齊,自己設身處地想想,如果自己是本案的法官,在壓力如此之大下會如何明察秋毫,認清事實?又會如何在此基礎上適用法律,加以定罪量刑?兩相對比,只覺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多之又多。雖然爭議較大,但我認為,這兩個案件的量刑都是合理的。“許某案”量刑“由無期到五年”的變更,社會公眾可能有不同的解讀,但法官當時當地的判決還是具有其說服力的。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之前有已發生過的“許某案”,而該案件引起社會各界沸沸揚揚的爭議,故“于某某案”的法官在書寫刑事判決書時,有取舍地對專家意見進行了引用,并對不予引用的部分進行了詳盡的解釋,可以看出是期待通過判決書,最大化地減少社會爭議。某一個案件可能具有很典型的研究意義,成為推動司法改革的一個素材或標本,但是我始終認為判決書是針對個案的法律文書,如果在判決書中對專家意見進行說明并加以取舍,這難免有損司法的公信力與獨立性。法官對案件的判決只要是基于事實,基于對罪刑法定原則,對程序正義的遵從,對內心正義的確認,其結果就是正義的。對于具體的案件,每個人可能有每個人的考量,但法官做到了上述這些,就夠了。專家意見可以作為考量的因素,但不必體現在法律文書中。
瑕不掩瑜,“于某某案”的刑事判決書,剛柔并濟,論證充實而又嚴謹,定罪準確,量刑適當。透過這份判決書,我們能感受到法律職業共同體對司法正義孜孜不倦的追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身處象牙塔中的我要實現自己作為法律人的價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有信心,法治建設在路上,而我也在路上,并為它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1]趙秉志主編.中國疑難刑事名案法理研究·許霆案件的法理爭鳴(第4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謝望原,付立慶主編.許霆案深層解讀——無情的法律與理性的詮釋[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
[3]陳興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趙秉志,張心向.刑事裁判不確定性現象解讀——對許霆案的重新解讀[J].法學,2008(8).
[5]王利榮.應確立常見犯罪的量刑規則——以許霆案為視角[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8(4).
[6]<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2014)惠陽法刑二初字第83號.
[7]<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2008)穗刑再初字第197號.
D925.2
A
2095-4379-(2016)21-0244-01
郭波(1992-),男,山西運城人,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