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忠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 201306
?
論“合法”型環境污染侵權
李國忠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201306
環境污染與環境破壞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而“合法”型環境污染,就是發展經濟過程中所造成的一個問題,它的排放符合國家行政管制法律許可要求,但是有些“合法”型排放造成了環境的污染以及生態的破壞。對于這個問題不能僅僅依據傳統的無過錯的原則來進行解決,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合法型環境污染;環境侵權;歸責原則
企業按照國家標準排放的污水,造成了附近村莊的水質污染,造成的損失,由誰承擔。本文具體從環境污染的排放型污染中的“合法”型環境污染侵權問題進行研究,論述了無過錯原則在“合法”型環境污染侵權的缺陷,進而提出完善建議。
環境污染侵權,是指排污單位因污染行為,使他人的生命權、健康權等人身權或所有權、用益物權等財產權受到侵害,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①。而環境污染侵權可分為違法型環境污染和“合法”型環境污染。違法型環境侵權是指排污企業的污染行為違反了以保護環境為目的的行政管制法律,造成了對公民人身權,財產權的損害的侵權行為。而“合法”型環境污染侵權是指公司或企業按照國家或者行業標準將污染物排入環境,造成環境質量的下降,進而對人身、財產權利等造成損害。
(一)“合法”型環境污染是漸進性的環境污染。它是由排污單位的連續排放所引起的,有相當的時間延續性。且排放行為的危害后果是在可預測之內,是通過一定的預防措施可以減少或者可能避免的。
(二)排放的污染物符合國家或行業的排放標準。該環境污染是公司或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所附帶的,但是此類生產經營活動本身就是社會所允許和鼓勵的促進經濟發展、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行為。
(三)排污單位沒有明顯的主觀惡意。有別于違法型的環境污染侵權,“合法”型環境污染侵權并沒有違反行政管制法律,僅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造成的侵權,且排放單位沒有故意造成環境污染的意思。
(四)排污行為客觀上造成了環境污染以及人身、財產的損害。雖然“合法”型環境污染侵權沒有違反行政管制法律且主觀上沒有惡意,但現實上造成了環境質量的下降,進而對人身、財產造成損害。
當前,無過錯原則是我國環境污染侵權的歸責原則。該原則的實施具有其合理性。但是,由于“合法”型環境污染侵權有其獨特的特征,筆者認為“合法”型環境污染侵權行為實行的規則原則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當今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里,環境侵權行為大量存在,對于具有根本差異的污染的侵權行為如果再適用完全統一的的歸責原則就不會達到公平正義的理想效果,僅僅依靠無過錯的歸責原則已經不再適應解決環境污染侵權糾紛的需要。從邏輯學來說,無過錯責任即無論有無過錯均應承擔責任并不代表有無過錯均承擔相同的責任,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環境污染侵權已成常態,深入研究環境污染侵權的類型并且探討相適應的責任規則是完善環境污染侵權理論體系的需要,也是保護環境、實現環境公平的迫切要求②。
因為“合法”型環境污染侵權與違法型環境污染侵權在主觀心理狀態上有所不同,因此在確立侵權責任規則時,將違反行政管制法律導致的環境污染即違法型環境污染侵權與遵守行政管制前提下造成的“合法”型環境污染侵權區分開來是必要的。相對于違法性環境污染適用無過錯原則,“合法”型環境污染侵權應適用客觀過失歸責原則。所謂客觀過失歸責原則,即指基于社會生活秩序之要求,依一般人之觀念厘定而得之客觀注意義務,以決定惹起損害之原因者,應否負擔責任之法律判斷原理③。“合法”型環境污染侵權適用客觀過失歸責有其合理性:首先,污染物的排放的損害后果具有可預期性并且是可以減少或者避免的,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已經了解到環境污染必將導致一定程度的損害,否認污染損害的可預期性將變得不合潮流,又考慮到環境污染程度是一個逐漸增進的過程,即“合法”型環境污染侵權是由污染物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而引起的,如果染排放者盡到“合理注意”的義務,是可以減少或者避免損害發生的;其次,如果忽視污染排放單位的主觀狀態而直接適用無過錯責任,就會造成賠償范圍的過于寬泛化,而如果適用客觀過錯原則,就會存在客觀的過錯認定標準,即僅認定造成明顯損害的情況為有過錯,從而為具體的賠償范圍提供了客觀依據,避免了合法排污行為剛要開始就要面臨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窘迫局面④。最后,客觀過失歸責原則有利于加強對環境污染的預防。通過客觀標準來謹慎實施“合理注意”義務,有利于減少污染排放的行為,起到侵權責任的預防的作用⑤。
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歸責原則已經不能完全適用當前中國環境污染侵權的狀況,對于“合法”型環境污染侵權的研究有助于平衡受害人救助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環境污染侵權制度要立足于我國的具體國情和具體的實踐情況,汲取國外的先進經驗,不斷進行完善、發展。
[注釋]
①徐文煜,王偉東.論環境污染侵權責任的歸屬原則及舉證責任[J].法治視點,2013(05):92.
②劉長興.環境污染侵權的類型及責任規則探析[J].法治論壇,2010(03):131.
③邱聰智.從侵權行為規則原理之變動論危險責任之構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36.
④劉長興.環境污染侵權的類型及責任規則探析[J].法治論壇,2010(3):132.
⑤肖晶尹.傳承與嬗變—中國環境侵權規則原則之探析[J].經濟與法,2014(24):34.
D923
A
2095-4379-(2016)21-0247-01
李國忠(1990-),男,山東濰坊人,上海海事大學,碩士,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