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衛忠
〔新疆兵團第一師八團加工廠,新疆阿克蘇843000〕
做好棉花加工的安全工作
■ 張衛忠
〔新疆兵團第一師八團加工廠,新疆阿克蘇843000〕
通過長期實踐和探索發現,我國棉花加工產業的創新能力處于我國農業的前沿,作為我國農業主導經濟的棉花加工業起著轉變農村經濟效益的重要作用,然而頻繁的棉花生產加工事故給我國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失。安全生產是棉花加工的工作中心,棉花加工沒有安全保證,質量和生產進度都會失去保障。在解決安全生產隱患、杜絕事故發生的多項政府性文件出臺后,棉花加工安全工作必須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原則。只有在棉花生產的過程中堅定安全意識,強化管理者責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才能真正落實棉花加工安全生產工作。
在生產過程中,不遵守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違反勞動紀律,就是違章違紀行為,相當于不安全行為。違章違紀分為兩類:一類是生產者違章違紀作業,另一類是管理者違章違紀領導。
(一)企業管理者的安全意識淡薄
政府部門一直致力于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方針植根于棉花加工企業的管理思想中。雖然一些棉花產業的負責人承認安全生產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安全生產工作建設投資大、利潤小,因此把安全生產投入作為“非生產投資”看待,減小企業在消防安全方面的投資比例。另外,有些企業消防法制意識不強,不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監管不到位、現場安全管理力度不足,防范機制不健全的問題仍然存在,也不服從有關部門提出的安全隱患整改建議,甚至有些企業私自拆除重要安全設備,致使事故數量依舊不減,事故多發的問題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二)安全生產文化基礎薄弱,生產者的安全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
在大眾意識層面上,“惜命勝金”、“珍愛健康”是西方人的價值理念,而在我國的文化意識中則被視為“活命哲學”、“貪生怕死”,是反面印象,這反映出我國安全觀念的落后。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成分、經營方式、用工形式和生活方式都呈現多元化,私營、個體企業大量出現,大批農民工進城打工,加大了安全管理及其監督檢察的難度和復雜性。棉花加工的生產者數量規模大,整體素質較低,自身的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有待提高。
(三)有關部門對安全隱患的督促力度小
雖然有關部門曾多次指出一些棉花加工企業存在的安全隱患,但是整改力度不大,導致一些隱患遲遲未得到解決。而有關部門對當地出現的隱患沒追究到底,只讓企業整改安全隱患卻未做出處罰決定,以至于得不到企業的重視,督促整改效果不那么令人滿意。
(一)強化意識,行政問責
現代化棉花加工生產的特點是系統化、連續作業,安全是一件大事,棉花加工企業必須牢牢抓住“安全就是天”的宗旨,把安全建設和經濟建設共同研究、共同部署、共同監督、共同落實。如果發生了事故,不但牽扯到企業經營者的大部分精力,而且經濟損失更為嚴重。由事故產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可知,要預防事故的發生必須切實將安全生產意識深入人心。對棉花加工企業負責人責任落實不到位、造成嚴重安全事故的,要嚴懲不貸并在業內通報,引起全行業警惕,實行安全生產責任制,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交納事故風險抵押金,制定安全生產目標和獎罰條例,使職工的安全生產思想根深蒂固。
在安全工作中,首先 做到“三個強化”,即強化企業的責任意識,強化企業安全設施建設意識,強化常管常查意識。棉花加工企業應配有專職安全員,定期組織職工學習安全生產條例、技術操作規程和棉花企業消防安全制度匯編,對于新上崗的員工要堅持先培訓再上崗的原則,做到不培訓不錄用。
(二)分級監督,責任到人
現在我國棉花加工安全生產趨勢不穩定,棉花加工事故此起彼伏,究其原因,雖然存在一些客觀因素,但是責任意識認識不到位是致使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只有把棉花加工企業放到第一線,將責任落實到工廠、車間、班組、職工的每一位職工,結合加工工藝、設施安全防護、現場環境、人員操作技能等情況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行業管理部門應邀請多名專家對工廠安全生產隱患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按照當地地方性以及行業規范的要求進行差異化監查、定期抽查,把考核的結果與企業的信用等級、項目審批、政策優惠進行掛鉤,督促企業按照法律法規落實各項安全生產責任。
(三)建立長效的事故保障體系
我國對棉花加工安全設備實施了安全許可市場準入制度,整合安全生產與科技的發展,以棉花加工事故的原因及規律為出發點,改革棉花加工安全生產舊模式,制訂安全生產理論制度,確保安全隱患檢察與管理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采取安全生產與管理上的多措施并舉,將棉花加工安全管理與物質、社會活動的全過程相融合,根據科學技術的含義、理論實質和基本要求建立了長效的棉花加工事故保障體系。實踐證明,實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機制是預防各項安全隱患的重要保證。要真正做到安全工作有人重視、有人負責、有人管理,從而完善管理機制,形成有效制度,提高棉花加工行業的監督水平,降低安全隱患,避免安全事故。
(四)安全防范,“實”字當頭
生產安全的本質是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生產環境,安全生產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而安全生產的主體不是財富,而是創造了財富的“人”,既包括社會管理層上的人,也包含企業管理層上的人,更涵蓋了生產一線的工作人員。預防安全隱患,避免棉花生產加工一線上人員的受傷,這是每一個人的義務。要實現安全生產的目標,必須防范安全隱患,以“實”字當頭。棉花加工企業首先要從火、電、水三個經常發生事故的源頭抓起,生產區應該在醒目的位置張貼火區標志以及防火警示標志,嚴禁攜帶火種進廠;棉花加工廠的生活區、生產區、倉庫必須要分開設置,生產、照明、消防用電設施獨立設置;要有足夠的消防用水儲備,消防設施設備應該處于無損和警惕狀態,以便應急之用。在這里,有三個環節需要注意:一是通過安全生產宣傳教育使職工自覺做到安全生產的相關工作,這是避免出現安全事故的前提和基礎;二是要有關部門加大監查力度,及時制止安全隱患的發生,這是督促管理機制落實的強力手段;三是要嚴力考核,賞罰有度,這是責任制落實的重要保障。只有做好這些,才能預防事故的發生。
(五)加大安全投入比例,納入企業規劃
棉花加工安全關乎人命,要研究解決棉花加工事故預防的安全投入,我們需更進一步提高棉花加工企業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改正把安全投入視為“非生產性投資”的主觀偏見,擴大對安全生產的投入,加強對安全隱患的整改力度,統籌規劃棉花加工事故預防與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資金規劃上,支持事故預防生產技術的引進與發展工作,把提高棉花加工生產水平、淘汰棉花加工安全落后的設備歸入技術改造的規劃之中。除此之外,還要從行政上強化管理,有過必罰,督促棉花加工企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對于發生重大火災事故的企業單位,要嚴懲相關企業領導的責任,增強其對生產的安全意識和對企業的責任感。
(六)提升工作水平,加大監管力度
首先,要重點加強對棉花生產行業的監督管理能力,加大執法力度,嚴懲各種違法違章的危險行為,確保順利踐行棉花行業的各項安全生產工作。其次,進一步提高工作水平,杜絕安全審核程序不完善、不仔細等情況的出現,落實棉花生產行業的安全管理責任,提供高效率的服務。
綜上所述,棉花生產企業應當加強企業管理,強化職工的安全意識,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提高職工的專業技術人員安全意識,努力做到無事故、無火災、無傷亡的“三無”目標,確保生產安全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