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靜
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與政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1
?
車輛貶值損失賠償問題
胡靜
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與政法學院,四川成都610031
隨著經濟的發展,道路上的車輛突飛猛進的增加,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的事件也隨之增多。交通事故發生后,常規的做法是修理事故車輛使其恢復原狀或賠償損失,但是受損的車輛即使經過修理后也無法到達原來的狀態,機動車輛的外觀、顏色、使用壽命等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無論是車主自己使用還是放到二手市場倒賣車輛都會發生貶值,對車主而言該機動車的貶值損失是否可以得到賠償,目前我國法律對車輛貶值損失還沒有明確的規定,對車輛貶值損失的賠償問題各地法院和學界存在不同的觀點,本文就主要對車輛貶值損失賠償問題展開相關的討論。
車輛貶值損失;賠償制度;司法實踐
車輛貶值損失,指車輛在交通事故中遭受損傷后,即使車輛經過修復,車輛的外觀、使用壽命、舒適性也發生了改變使該車輛在再出賣時價格大大降低,從而給車輛所有人造成的損失。目前學界對車輛貶值損失賠償是否應該得到支持存在三種觀點。
(一)反對說
首先,車輛貶值賠償缺乏法律依據。目前我國法律和司法解釋都沒有明文規定有車輛貶值費;其次,認為車輛貶值損失是間接損失,不是事故造成的直接損失,保險公司不應該賠償。《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第十條:“下列損失和費用,交強險不負責賠償和墊付:絕對不賠……(3)被保險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停業、停駛、停電、停水、停氣、停產、通訊或者網絡中斷、數據丟失、電壓變化等造成的損失以及受害人財產因市場價格變動造成的貶值、修理后因價值降低造成的損失等其他各種間接損失;該法將車輛貶值規定為間接損失,規定只對車輛的直接損失進行賠償,對間接損失不進行賠償;再次,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是否存在貶值不一定。不是所有的車輛在發生事故后都發生貶值,比如該車是一輛已經使用多年的舊車,發生交通事故后造成該車外觀變形、發動機損壞,該車經過修理后外觀和發動機都達到了新的狀態,此時該車輛不但沒有發生貶值反而使該車的價值得到了提高;最后,只有在交易時才存在貶值。車輛通過修復達到恢復原狀的狀態,車主自己對車輛使用是不存在貶值問題的,即使有貶值也只是車主自己心理的想法,只有在車主將該車投入到二手市場進行交易時貶值才能得以體現,這屬于預期利益損失,因此車輛應該修復達到原來狀態時車主不能主張車輛貶值費賠償。
(二)支持說
第一,車輛經過修復后即使外觀達到了原來的狀態,但是車輛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恢復到事故前的狀態,車輛的使用壽命、安全性能、舒適性等方面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導致車輛的使用價值大大減少;第二,車輛貶值損失是客觀存在的直接損失,不是可得利益的間接損失,這種損失在發生事故后就客觀真實的存在,不需要車輛進行二手交易時才得以體現;第三,適用全面賠償原則。只要一方對另一方造成了損害,損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則一方就必須賠償另外一方,無論該損失是直接損失還是間接損失,加害人都全部賠償;第四,雖然目前我國法律沒有明文規定車輛貶值費賠償,但是從相關法律中可以找出法律依據。如《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道路交通法》等法律規范。《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并應當賠償損失”。可見支持車輛貶值損失是有明文法律依據的。
(三)折衷說
該觀點認為,車輛貶值費應該適當賠償。車輛經過修復后不影響車輛的安全駕駛程度的,一般只支持車輛的修理費不支持貶值費賠償,若車輛經過修理后不能完全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對車輛的外觀、使用性能、使用壽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則應支持車輛貶值費的賠償。
(四)我的觀點
學界上對車輛貶值費是否應該進行賠償存在較大的爭議,部分人持贊成的觀點,部分人持反對的觀點,我的觀點更傾向于支持說。雖然車輛經修復后達到了正常使用的狀態,但是車輛駕駛達不到以前的水平,車輛外觀達不到以前的程度,事故多少都對車輛造成了一定的貶值,而這種貶值是客觀存在的,不論修復后的車輛是車主自己使用還是當做二手車出賣都會有貶值。雖然目前我國法律上沒有明文的法律規定車輛貶值費賠償的問題,但是根據從道德層面、公平原則來講,我贊成車輛貶值費賠償,在確定賠償數額上應該謹慎,考慮到賠償人的賠償能力、車輛使用的年限、當地的經濟水平、市場因素等各方面。
國外將車輛貶值費規定為“商業價值”差額,與我國車輛貶值損失費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不同國家對于車輛貶值賠償問題根據自己國家的國情制定了不同的法律依據。
(一)美國
美國的法律對于車輛貶值問題已經制定了一套詳細系統的規定,機動車輛保險規定中己經明確了保險公司承擔遭遇道路交通事故的機動車的貶值損失,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由保險公司賠償機動車的貶值費用。
(二)法國
法國大部分判例認為:賠償權利人并非對于所有的商業價值額都可以請求予以賠償,如果受損車輛經過修復后車主自己繼續使用該車而不將其出賣,則賠償權利人無權請求責任方賠償商業價值差額,只有在車主將車輛出賣存在貶值時才可以向對方請求賠償商業價值差額。
(三)德國
德國的做法與法國的做法大相徑庭,德國對于機動車貶值賠償贊成支持說的觀點,法官從利益說出發,認為事故車輛貶值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該損害是由于事故造成的,車輛修復完成后無論該車是車主自己使用還是進行出賣,賠償權利人都可以請求對方支付商業價值差額。
(四)奧地利
在奧地利責任方是否應該承擔機動車貶值費以責任方主觀過錯為依據,只有在事故發生時責任方主觀上有惡意的情況下,責任方才承擔車輛的貶值損害賠償,若事故發生時責任方主觀上無惡意,僅僅存在輕微過程的情況下是不承擔車輛貶值賠償,僅僅是對事故車輛進行修復,使其車輛恢復原狀即可。
(五)中國
由于目前我國對于車輛貶值賠償問題沒有法律明文規定,因此各地法院的處理方式各不相同,主要出現三種處理方法。一是支持車輛貶值損害賠償請求。認為事故發生后雖然責任方已經竭盡全力去修理車輛,使事故車輛盡可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但是受損的車輛是不可能完全恢復原狀的,車輛的壽命、外觀、使用性能上都會發生變化,之后事故車輛無論是車主自己使用還是出賣車輛都發生了貶值;二是反對車輛貶值損害賠償請求。認為目前我國的法律和司法解釋均未對車輛貶值費做出明確的規定,法律只規定了賠償修理費的問題。目前我國的評估機構不健全,對車輛貶值的評估沒有確切的認定標準。由于各方面的不完善因此主張只支持車輛修理費而不主張支持車輛損害貶值費;三是折中的觀點,該觀點與法國的做法相似,如果該事故車正處于交易的狀態,則賠償權利人可以依據民法規定的間接損失的規定,將貶值的損失定為可得利益的損失,權利人可以請求責任方賠償;若該事故車不進行出賣而是留著自用,則就不存在可得利益的損失,權利人無權請求責任方予以賠償。
(一)存在的問題
1.車輛貶值損失賠償缺乏具體的法律規定。目前對于機動車貶值損失賠償法律還沒有明確的規定,只是在相關的《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中》鮮有規定,《民法通則》雖然規定損害國家、集體、他人財產的,應該恢復原狀和折價賠償,但是對于車輛的性能恢復到事故發生前,還是只是外觀恢復到之前即可法律沒有做出詳細的規定,因此在實踐中就存在分歧。
2.車輛貶值損失數額估價難。車輛的貶值數額一般通過中介機構進行評估或者將車輛作為二手車進行轉賣時由二手市場進行評估,車輛修復后的價值就受評估人員經驗的判斷和受市場因素的影響,加上車輛貶值是隱藏在機動車內部的,從外觀上很難對車輛的貶值程度加以計算,目前我國缺乏一套科學準確的計算方法,所以對車輛貶值就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估計出的數額往往也很難讓當事人信服。
3.原告舉證難。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誰主張,誰舉證”的規定,原告請求賠償車輛貶值費,則原告需要舉證證明該車輛即使在修復后恢復了原狀但是任然存在貶值,該貶值原告通常是無法用證據證明的,只有經過中介鑒定機構鑒定或二手市場鑒定時才能確定車輛的貶值,但是他們鑒定的意見由于主觀因素的不同,鑒定的結果有很大差異,雙方在質證時責任方往往不承認該鑒定結果。
4.責任主體確定困難。爭議的焦點在于責任主體應該是保險公司還是肇事司機自己,基于保險合同關系,保險人是否應該作為責任主體有三種觀點:一是認為保險人應該作為責任主體,認為車輛貶值是直接損失,根據《侵權責任法》法第49條規定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制范圍內予以賠償。二是認為車輛貶值損失是間接條款,且保險合同一般將車輛貶值費用列為了免責條款或者不列為理賠條款。三是主張保險人未經明確的說明義務則需要承擔責任,保險合同中約定車輛免責條款的,若保險人未盡到說明義務的則根據《保險法》第17條規定,該條款不發生效力,保險人應該承擔賠償責任。由于保險法未將車輛貶值費賠償列在保險合同中,因此保險公司認為自己沒有賠償義務,此時就出現了責任主體不明確的現象。
5.法院執行難。一是車輛貶值數額確定比較困難;二是現實生活中窮車主為富車主買單的現狀比比皆是,價格昂貴的車輛修理費、貶值費相當高,即使由保險公司在一定范圍內賠償,但是對于不足部分仍由車主自己賠償,此時對于對方昂貴的貶值費會給當事人帶來巨大的壓力,法院的判決成了一紙空文,造成法院執行的成本、難度大。
(二)措施
1.完善相關的法律
目前對于車輛貶值費是否應該賠償問題學界上存在不同的看法,法律上對于車輛貶值賠償問題也沒有明確的法條規定,這就導致了不同地方的法官做出了不同的判決,當事人對判決書的接受度受到嚴重影響。我認為有必要通過立法將機動車貶值損失確定為應當賠償的項目,這樣既解決了“無法可依”的現狀,也可以讓法官按照規定正確的適用法律做到同案同判,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減少枉法裁判的可能性。
2.保險公司增加車輛貶值損失險種
隨著人們的維權意識的增強,對車輛貶值損害賠償的糾紛日益增多,發生事故后不僅只想到了修理費的問題,同時也考慮到了車輛貶值費的問題,美國的保險合同中對車輛貶值損害賠償做了一系列科學的規定,將車輛貶值賠償明確列為了保險公司理賠的對象,我國國內目前沒有哪家保險公司將車輛貶值費列為理賠的條款中。為了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保險公司可以將車輛貶值費列入保險合同中,這樣既拓展了保險公司的業務范圍,同時也降低了權利人因得不到賠償的風險。
3.明確車輛貶值鑒定機構和鑒定方法
車輛貶值損失鑒定屬于專業技術領域的范疇,目前車輛的貶值計算方法還沒有統一的標準,主要是評估機構和二手車行業人員根據車輛事故前的價值、新舊度、車輛修復后二手交易價格等相關因素做出綜合判斷,鑒定評估機構和鑒定人員缺乏統一的管理。我國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規范我國機動車輛貶值損失的鑒定評估機構和鑒定人員,法律可以設立具有鑒定資質的專門鑒定機構和具有專門科學知識的鑒定人員對機動車輛貶值損失進行鑒定,這也增加了當事人對鑒定結果的接受度。同時法律也可以設立鑒定機構的監督程序,使鑒定評估機構和鑒定程序更加規范化。
[1]李勇.論車輛貶值損失賠償制度的建立[D].西南財經大學,2013.
[2]劉乾.論車輛貶值損失之賠償問題[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02:54-55.
[3]陳果.機動車交通事故價值貶損的法律界定與立法完善[D].西南政法大學,2013.
[4]卞世杰.論事故車輛貶值費賠償[D].吉林財經大學,2010.
[5]陳璟.司法審判的保守與突破之博弈——從車輛貶值損失案件談起[J].宜賓學院學報,2009,07:36-39.
[6]孫午生,趙威.論交通事故裁判文書中車輛貶值費的確定[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14,04:74-79.
[7]趙元松.道路交通事故中車輛貶值費是否應該賠償[J].法制與經濟,2015,Z3:201-206.
D923
A
2095-4379-(2016)21-0054-03
胡靜,女,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與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