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萍
華東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
域名不正當競爭行為及其法律規制
汪萍
華東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江西南昌330013
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有關域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案件時有發生。本文以反不正當競爭法為立足點,以維護網絡市場經濟秩序健康發展為落腳點,對域名及域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系統分析,并對其法律規制提出完善意見。
域名;法律規制;域名不正當競爭行為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域名的廣泛使用,域名不正當競爭案件不斷涌現出來,而我國現行法律制度存在滯后性,不能有效地對其進行約束。使得消費者和其他商家的利益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從而阻礙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域名糾紛的法律法規,對不正當的域名糾紛行為進行一定的法律規制。
(一)域名概念及構成
域名是用于識別和定位計算機地址結構的字符標識,并且與互聯網IP地址相對應。它是由26個英文字母和10個阿拉伯數字以及“—”和“.”組成,并且按照一定的結構和層次排列。如www.baidu.com就是百度公司的域名。由于IP地址是用來區分計算機和用戶的,所以每一個與網絡相連接的計算機和服務器都被指派了一個唯一固定的地址。相應的,一個域名只能和一個IP地址相對應,所以不可能有兩個相同的域名出現在互聯網上,域名在國際范圍內是絕對排他的。域名的構成分為三部分,依次為前綴、二級域名、頂級域名。前綴部分即三級域名,http://www。頂級域名部分,包括兩種:第一種是國家頂級域名,如JP(代表日本)US(代表美國)CN(代表中國)等,第二種是國際頂級域名,com(代表商業實體)org(代表非營利性組織)(代表網絡服務者)等。二級域名部分,即標志某公司或單位的域名。如企業的名稱、企業的商標等。在域名注冊中發生的法律問題主要集中在這一部分。[1]
(二)域名注冊中發生的法律問題
域名注冊行為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域名是注冊用戶首創的,既不是有關組織機構已經注冊的商標、商號,也不是有損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名稱。這種注冊域名的行為合法有效,行為者一旦注冊后就擁有了該域名。
2.域名是注冊用戶自己的商標、商號或者其縮寫等。這種注冊域名的行為是注冊用戶自己擁有的商標權或者廠商名稱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不具有社會危害性、不會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當前大多數域名都是采用這種方式來注冊的。
3.域名是他人的名稱、商標、商號或者其縮寫等。事實上,這種注冊域名的行為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善意的行為,行為人出于巧合地注冊了與他人的名稱、商標、商號或者其縮寫相同或相似的域名,這種行為一般不構成侵權。但如果該商標是馳名商標,是行為人應該知道的,那么這種巧遇注冊域名的行為就構成了侵權。但這種情況下,要看行為人的行為有沒有損害被侵害者的利益,若沒有,行為人可免除責任;若造成損害,可以適當減輕責任。另一種是惡意行為,行為人為了獲取不正當利益,在域名注冊時,故意搶先注冊他人的名稱、商標、商號或者其縮寫等。對于惡意搶注的行為,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只搶注域名卻不使用,想通過轉讓該域名來謀取利益的行為;另外一種是搶注域名并使用,想用該域名從事不正當競爭活動的行為。這兩種行為都構成了不正當競爭,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損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
域名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在域名的取得和使用中存在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根據其表現形式,域名不正當競爭行為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域名惡意搶注行為。對網絡經營者來說,域名是企業的網上商標,在進行網絡宣傳和營銷之前,企業都必然會進行域名注冊。當前,域名已經成為企業和個人在互聯網上展現品牌形象的有力武器。由于域名在全世界范圍內具有排他性,很多企業在注冊域名時,都希望采用自己公司的商標或者名稱作為域名。
正是因為域名在網絡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加上域名注冊采用的是先申請先注冊的的原則,惡意搶注域名成為互聯網中最常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這種行為表現為將他人的知名商標或者商號搶先注冊為域名,并公開出租、出售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被搶注的域名。由于域名的唯一性,這些知名產品的經營者往往只能付出高昂的代價才能挽回域名的商業價值,甚至因此喪失交易機會和競爭優勢。
第二,盜用域名行為。這種行為與惡意搶注行為很相似,他們都是搶注與知名經營者的域名主體部分相同或相似的域名。但不同點在于,惡意搶注行為只是搶注域名,而其本身并不利用這些搶注的域名進行企業的商品生產或者提供服務,僅僅是通過出售這些域名獲得利益。而盜用域名行為不僅注冊了同知名企業相似的域名,而且行為人還利用這些域名來者宣傳仿冒的商品或服務。
第三,域名仿冒行為,主要是指蓄意注冊與他人在先注冊的商標、商號、或者其他商標標識相類似的域名,使消費者對域名商品產生混淆,據此來提高自身網站的點擊率,從而獲得非法利益。這種搭便車的行為,嚴重損害了知名商標、域名所有者的利益,很可能對他人商譽造成貶損。如“鳳凰網(ifeng.com)訴鳳凰網貸
法律往往具有滯后性,尤其是面對日新月異的互聯網產業,傳統的競爭立法在調整和規范花樣翻新的網絡競爭行為時,常常顯得捉襟見肘,有時甚至無所適從。具體來說,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在規制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時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一)法律依據有待明確
《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制域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依據是其第二條。即“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但該條僅僅是一個原則性的規定,在法律實踐中只是給法官的裁決指明了方向,具體的法律適用還是取決于法官的自由裁量,這樣導致了法律后果的不可預測性。而我國是一個成文法的國家,這種法律的不確定性以及針對性不強,是不合理的想象。
(二)適用主體范圍狹窄
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組織和個人”。這種規定表明,經營者只能是從事商品經營或者是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組織和個人。那么在互聯網領域中,從事電子商務和其他營利性服務活動的網站、個人如何定性呢?并且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體除了提供營利性服務,也有向用戶提供免費下載服務的,這種情況下所產生的域名糾紛就很難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
(三)民事責任存在缺陷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0條規定了民事責任損害賠償額的計算方式,即“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或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并應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但是在域名問題上,這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如何衡量侵權人因盜用域名所獲的利益?被侵權人的損失又如何計算?況且很多情況下,侵權人在搶注域名后,待價而沾,并沒有獲得實際利益,這種非法所得是很難計算的。因此在法律實踐中被盜用域名的人往往只是獲得相應的域名,而基本上不會獲得賠償。
(一)增加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種類[2]
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一般條款具有統領性和總括性,然而在具體法律實踐中,這種一般性條款可操作性不強,針對性不明確也不具體。因此,為更好地防止和解決網絡域名不正當競爭行為,在對《反不正當競爭法》一般條款進行確定之后,應在《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中添加較為典型的域名不正當競爭行為。要增加的具體網絡域名不正當競爭行為應包括域名惡意搶注行為,域名盜用行為以及域名仿冒行為。
(二)擴大適用主體的范圍
即以行為作為判斷主體是否屬于經營者的標準,不論其是法人還是非法人;不論其是從事商品經營還是電子商務;也不論其是經濟組織還是個人,都可以作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主體。除此之外,由于某些網絡服務商為其用戶提供免費內容瀏覽或者下載服務,很顯然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服務僅限于“營利性服務”是不合理的,但是大多數服務商通過這種免費服務都是為了獲得間接性的盈利收入。所以,對于“營利性服務”中的“營利”的不應局限于獲取相關服務內容本身的盈利,還應當包括網絡經營者通過某項服務而獲得間接性盈利收入。
(三)完善民事責任制度
首先是確定法定的賠償額。并且根據侵權行為人的主觀過錯、行為危害性以及影響范圍等在一定范圍內靈活運用。[3]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反域名搶注消費者保護法》中的相關規定,除了將傳統的商標損害賠償方法適用于域名搶注案件外,還增加了對域名搶注案件進行法定賠償的規定,每個域名的賠償額在1000美元至100000美元之間。除此之外,還可以借鑒日本和德國的立法經驗,規定恢復信用、在網絡上公開道歉等方式。[4]
[1]徐學蓮.域名注冊管理相關法律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
[2]涂秋花.網絡域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規制[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4,5(24).
[3]曹剛.論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法律規制之特殊性及其完善[J].商場現代化,2006.09.
[4]楊婷婷.論網絡不正當競爭及其法律規制[D].北京郵電大學,2013.
D997.1
A
2095-4379-(2016)21-0072-02
汪萍(1990-),女,安徽人,華東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經濟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