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宇 薛 鋒
1.泰州市人民檢察院,江蘇 泰州 225300;2.泰州市海陵區人民檢察院,江蘇 泰州 225300
?
從案例淺談刑事和解“超額”賠償的問題
陳正宇1薛鋒2
1.泰州市人民檢察院,江蘇泰州225300;2.泰州市海陵區人民檢察院,江蘇泰州225300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通過調停人或其他組織使被害人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溝通、共同協商,雙方達成民事賠償和解協議后,司法機關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從輕減輕追究刑事責任或免除刑事責任的訴訟活動。
刑事和解;案例;賠償
2013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修改后的新刑事訴訟法對刑事和解作了專門規定,按照刑訴法的規定,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涉嫌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侵犯財產犯罪,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納入公訴案件適用和解程序的范圍。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這一程序。對于當事人之間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取得被害人的諒解是刑事和解程序得以實施乃至對被告人從寬處罰的核心,因此對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審查顯得極為重要。刑訴法專門規定了雙方當事人和解的,訴訟機關應當對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進行審查。
刑事訴訟實踐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取得被害人諒解,使被害人出具對其有利的諒解書,從而得到司法機關的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往往對被害人采取超過法定數額經濟賠償的方法。
下面就是一例典型的案例:
2015年5月22日20時許,張某和朋友在江蘇省某市排擋吃宵夜、飲酒,期間因瑣事與鄰桌吃飯的李某發生爭執,后演變為謾罵。張某在酒精刺激作用下,手持啤酒瓶將李某頭部砸傷,后張某等人離開現場。經法醫鑒定,李某傷情為重傷二級。因涉嫌故意傷害犯罪,同年5月30日,張某被刑事拘留,6月3日,張某被逮捕。張某被羈押期間,通過辯護律師與家人聯系,要求積極賠償李某,爭取獲得李某的諒解。
2015年5月22日至同年6月10日,李某住院治療,醫療費用共計55943.3元,均由張某妻子代付。同年6月15日,張某妻子又以支付李某營養費、誤工費的名義,付給李某現金40000元。李某按照其要求寫了一份諒解書,請求辦案機關對張某從輕處理。
同年8月10日,江蘇省某市人民法院公開審理張某故意傷害一案,該院作出的(2015)×刑初字第431號判決書認定,張某因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重傷二級,構成故意傷害罪。但考慮到張某系初犯、偶犯,認罪悔罪態度較好,案發后積極賠償被害人,取得被害人諒解,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
張某被依法釋放回家后,覺得對李某的賠償數額過高,明顯超過實際支出的營養費、誤工費,遂多次與李某協商,要求李某返還超出的費用20000元,遭到李某拒絕。2016年1月23日,張某以李某不當得利為由,向某市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法院判決李某返還20000元。
對于該案,筆者認為,所謂不當得利,是指《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規定的: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本案中,張某因故意傷害他人被批準逮捕,為得到被害人李某的諒解,張某通過家人向李某支付賠償款,最終得到李某的諒解,并出具諒解書。張某也因此被判處緩刑。支付給李某的款項是張某真實意思的表示,其目的就是獲得李某的諒解。在達到目的后,主張李某返還超額支付部分,有違民法最基本的誠實信用原則。
刑事和解制度強調被告人與被害人的主導,其理論基礎是“恢復正義理論”。目的在于實現雙方的利益平衡,即“賠償換取減(免)刑”。刑事和解程序應當包括:一是加害人真誠悔罪,向受害人賠禮道歉、賠償損失;二是受害人對被告人的行為予以諒解,并向司法機關提出從輕處罰的意見;三是司法機關審查和解是否合法有效,并決定是否適用刑事和解程序。本案例中,某市法院對張某、李某的和解依法作了審查,并依法作出(2015)×刑初字第431號判決書。因此筆者認為,張某基于真實意思表示而作出的賠償,雖然“超額”,但系其自由的處分,并不違反法律規定,該行為自作出時生效,當然不可以“超額”為由索回。
2016年4月2日,某市法院根據《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等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依法作出判決:駁回原告張某的訴訟請求。
[1]杜宇.“刑事和解”:批評意見與初步回應[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9(08).
[2]何永軍.論刑事和解的合法性與合法化[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
[3]黃京平.國家應對犯罪策略轉變的歷史選擇——解讀刑事和解的探索實踐[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1(07).
[4]崔麗.新刑訴法視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探析[J].法制博覽,2015(12).
[5]胡方洋.淺議刑事和解制度及其在我國的構建[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01).
D925.2
A
2095-4379-(2016)21-0158-01
陳正宇(1978-),男,漢族,大學學歷,泰州市人民檢察院,研究方向:刑法、訴訟法;薛鋒(1979-),男,漢族,本科,泰州市海陵區人民檢察院,研究方向: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