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昊
河南大學法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
3D打印給著作權法帶來的挑戰與應對
袁昊
河南大學法學院,河南開封475001
3D打印技術在深刻改變我們生活的同時,也將給著作權法帶來挑戰和變革的動力。探究CAD文件是否含有獨創性是判斷3D打印物是否侵犯著作權的關鍵。同時有必要引入“知識共享協議”在保護著作權與實現知識的公眾效益之間實現平衡。
3D打印;著作權法;知識共享協議
3D打印是我國重點扶持的新興戰略性產業,然而對3D打印的熱情不能緩和其對盜版問題帶來的擔心,任何受保護的作品都能因數字化反復且容易的遭受侵害。社會已經意識到3D打印技術既有優勢又可以潛在的造成盜版。
大量潛在的盜版行為會破壞對創新工作的刺激。不管是具有創新意義的大量雕塑還是大量生產的普通裝飾品,侵權者只要愿意就可以掃描并且打印盡可能多的復制品。同樣的,個人可以將文件放到網上允許多人下載,明顯的如果有人打印了同樣的受著作權保護的物品,一個關于著作權的訴求將會被提起。但是因為許多3D打印機都在居民家中,發現真實的打印行為往往是困難且不切實際的,怎樣才能使原作者得到保護,這就需要對3D打印所必需的打印數據包——CAD文件進行分析。
CAD是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縮寫,中文譯為計算機輔助設計,是指利用計算機及其圖形設備幫助設計人員進行設計工作。在一個人用3D打印機打印物體之前,這個物體必須在電腦中被創造。各種各樣的計算機輔助程序(CAD)允許用戶在電腦上設計和修改3D物體。依靠CAD程序的使用,CAD文件可以轉換成3D打印機能夠理解的形式,并指揮3D打印機一層一層的打印物體。任何CAD電腦文件都可以命令3D打印機去打印物體。創建CAD文件的方法有兩種,分別是通過CAD程序在電腦上直接創作CAD程序和利用3D掃描儀掃描一個物體并且將掃描轉換成CAD文件。這里我們可以將3D打印的步驟簡化為兩步:1、創作或掃描以生成CAD文件。2、通過3D打印機進行打印。一旦設計制作一個CAD文件,不管是直接創作起還是通過掃描,使用者都可以將已制作的CAD文件公布到互聯網上。
我國著作權法通說認為作品受著作權保護的實質要件是作品具有獨創性和可復制性。由于CAD文件以計算機為載體,可復制性是其當然滿足的條件。那么CAD文件是否具有獨創性就成了判斷其能否叩開著作權法大門的鑰匙。
(一)在計算機上直接創作的CAD文件可否受知識產權法保護
此種方式創造的CAD文件可以類比是在畫布上作畫,作者會將其個人特質附加在文件中。一般可以認為此種方式創作的CAD文件具有獨創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CAD軟件可以幫助使用者基于原始物品的數據測量值創造出精確的線條和角度,或者提供給使用者僅需要稍作改變的形狀。因此直接創作的CAD文件是否具有獨創性不能簡單推論,還需要法官根據個案進行分析。
(二)通過三維掃描創造的CAD文件可否受知識產權法保護
當考慮通過三維掃描物體得到的CAD文件是否具有獨創性時,對此三維掃描的一項建議是類推于攝影技術。在這兩種技術中,使用者本質上唯一的動作就是按下了機器上的按鈕。一般認為照片的創造性來源于拍照者選擇了拍照的姿勢,光線,角度,選擇膠片和相機,喚起所需要的表達,并且多有不同。但是當以復制為目的對物體進行三維掃描時,大多數變量都已經消失:這時的目標是要求精確的對物體進行掃描,對于姿勢、角度、光線等等沒有選擇。筆者認為這種方式制作的CAD文件僅僅是對現實中已存在物體的簡單復制,不能認為其含有獨創性。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著作權對3D打印的保護應區分CAD文件的形成方式。通過計算機程序創造的CAD文件一般認為其可通過著作權法保護,而通過三維掃描直接得出的CAD文件是一種簡單的復制,不僅不能享有著作權還可能涉及侵權問題。
知識共享協議(Creative Commons)簡稱“CC協議”,是一種著作權授權協議。與傳統著作權保留所有權利或完全進入公有領域不同的是,知識共享協議通過多種可供選擇的授權模式以及組合為著作權人提供多元化的著作權利用方案。著作權人可迅捷的與大眾分享創作,授予他人傳播作品的權利,同時未被權利人授權共享的權利將得以保留。如此使用者可明確知道作者讓渡出哪些權利,作品得到有效傳播又不容易侵犯著作權人版權。
3D打印技術以開放性,便捷性著稱,通過將知識共享協議引入3D打印數字共享平臺建立一種互聯網應用模式,3D打印者和著作權人將更加容易的在網上找到對方,開展創意合作。打印者按照CAD文件參與的知識共享協議的要求進行下載、修改、打印不會有侵權問題的發生。這對于促進知識的傳播,減小侵權風險,降低訴訟成本,保護著作權人利益都有積極意義。目前,知識共享協議已在全球范圍內廣泛使用,使用共享協議的作品從2003年的100萬件上升到2014年的3.3億多件。
著作權對3D打印的保護首先應當從分析CAD文件的獨創性入手。其次,對3D打印的保護還要保證這種權利應該促進而不是約束社會公眾參與文化生活與分享科學進步的利益,通過3D打印技術與知識共享協議的結合可以兼顧這兩種利益。
[1]吳雪安.3D打印對現有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提出挑戰[N].中國知識產報,2014-1-15,008.
[2]Lucas S.Osborn.2013 Fal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mposium of PHDS,Pirates,and The Public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ology and The Arts,[J].Texas A&M Law Review,Vol.1,2014:814.
[3]吳漢東.知識產權法學(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D923.41
A
2095-4379-(2016)21-0276-01
袁昊(1990-),男,河南信陽人,河南大學法學院,2014級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