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春霖
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
內陸開放區的現狀與未來發展
——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例
龍春霖
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由于世界經濟的變化,世界經濟發展緩慢,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的調整,使各國地發展面臨嚴重問題。中國開放內陸和打造“一帶一路”都是符合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潮流,堅持區域合作的開放精神,致力于維護自由貿易和開放的經濟體系。
內陸開放區;區域合作;寧夏
區域合作就是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進行地區間的合作,在這個合作過程中不僅僅是利他主義行為,而是要互相協作、共同進退,在區域內要使參與方受益于其中,不論是競爭還是發展都要促成長期性的有序而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區域合作從國內、地區間已上升到了國際、跨國區域間,體現了更深層次和更大范圍的區域合作。
(一)內陸開放區
內陸開放區是在大陸內部選擇一個合適的區域,國家積極擴大這一區域對外的經濟交流,另一方面放寬此區域的經濟發展政策,或者取消部分限制,不再采取封鎖、保護國內市場的政策,大力促進發展開放經濟區,對于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開放空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國內的內陸開放區主要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設立的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其他的有重慶兩江新區等。而國外典型的內陸開放區有美國中西部地區最大城市芝加哥和俄羅斯的對外開放內陸河道、阿聯酋迪拜以及印度班加羅爾,另外內陸還會指內陸河、內陸海,所以在開放利用時,可以將陸、空、海都利用起來。
寧夏回族自治區設立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是在2012年9月10日成立的,這是中國首個對外開放的內陸試驗區,也是第一個以省域為單位的試驗區。李克強總理在寧夏第三屆中阿經貿論壇上發表“攜手壯大新興市場,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為主題的演講。他強調內陸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抓住擴大內需,將西部大開發和向西開放結合,形成新的綜合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優化產業結構,鼓勵開拓海外市場,統籌區域整體發展,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跨越。
(二)開放后的成就
寧夏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作為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推動著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經貿的深入交流、投資合作和友好往來,辦出了中國西部內陸開放的品牌。在開放后寧夏成功地舉辦了中阿經貿論壇,設立阿拉伯學院和阿拉伯研究中心,啟動實施世界穆斯林城。
此外的成果有:(1)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依托寧東國家級大型煤炭基地、西電東送火電基地,加強與中東、中亞等地區在石油、天然氣、煤炭和新能源等方面的國際合作,建設國家大型綜合能源化工生產基地,以及能源化工、新能源開發區域性研發創新平臺;(2)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產業集聚區。發揮回族自治區獨特的民族優勢,制定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標準,打造我國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認證、研發設計、生產加工、展示交易和集散中心;(3)承接產業轉移的示范區。依托現有各類產業園區,承接產業轉移,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優化區域產業分工協作,建設全國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
(三)寧夏內陸開放區的開放優勢
寧夏因自身的地域和民族特點,開放優勢有三個方面:(1)民族方面優勢:寧夏是我國唯一一個省級回族自治區,在這片區域生活的人民因歷史和現實原因,民族之間相互尊重,社會團結、友好,隨著這座移民城市和農耕以及經濟的發展,各種民族人民和文化之間互交互融,形成了不排外、不封閉的包容心態,黃河文明、絲路文化、中原文化、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在此交融、積淀,回族與其他穆斯林地區風俗相近,這些都為寧夏的對外發展奠定了有利基礎;(2)內陸區位優勢。寧夏處內陸,在我國西北地區中地處中心、黃河上游,此外寧夏在古代便是我國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在現代屬于中國的物流中心,這些可以讓寧夏在國內和與中東、中亞互聯互通時占據重要的區位優勢;(3)資源優勢。寧夏不僅是能源礦產豐富,農業資源也很優良。在能源礦產中,因處于陜西、甘肅、內蒙的黃金三角區,礦產資源多,不僅擁有全國13個億噸級煤炭基地的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還是我國“西氣東輸”和中俄原油輸油管道的咽喉地帶。在農業資源中,因黃河灌溉便利,寧夏的中藥材和農牧業、有機蔬菜都在國內外市場有著很高的品牌知名度。
(一)內陸城市的優勢
由于內陸與沿海城市地理條件的差異,導致內陸城市在發展時必須因地制宜的去選擇發展模式:(1)從地理經濟學的角度看,內陸城市的地勢一般都較為平坦,便于工業布局,內陸城市處于內陸中心,交通四通八達,對外交通便利,市場需求潛力巨大;(2)內陸城市無海外資源,與沿海城市在歷史、政治制度、自然資源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但在社會經濟上頗有共同之處,大多以畜牧業或工礦業為主,工業基礎穩定,技術優良,精良的工業企業分布眾多,這些都是可以發展利用的;(3)內陸城市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依托,這就是自然資源的優勢和原材料基礎產業的優勢;(4)內陸人民的勞動素質高,技術水平好。有利于基礎設施的建設。例如歐洲的瑞士,就是利用國內的旅游資源和精密的勞動技術,大力發展旅游業,并根據本國礦產與能源資源貧乏以及進口原料不便的情況,大力發展消耗原料、能源少且產品出口方便的鐘表、精密儀表制造業,成為經濟十分發達的國家,盧森堡則利用本國的鐵礦和豐富的能源以及便利的陸路交通運輸條件,大力發展鋼鐵工業,成為世界聞名的“鋼鐵之國”,此外,列支敦士登、圣馬力諾根據本國面積狹小、資源貧乏,但利用國情,發展郵票生產和旅游業,使之成為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
(二)內陸開放區的發展思路
在對內陸城市開發區的建設中應考慮到若干問題。(1)在開發區發展的戰略取向上,應堅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目前內陸城市的開發區大體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項目依托型。二是城市發展型。三是集中搬遷型。四是資源開發型。五是高新技術型。這都可以視自身地區優勢而定;(2)內陸城市在開發的時候要注意開發區與城市老區的結合互通,規劃時要注意科學性和銜接;(3)在發展經濟時,不僅是要吸引外來企業的投資,還要注意原本大中企業的潛力發揮,讓更多國有企業發揮后勁,相互驅動;(4)在內陸開放的管理中,因是區域協調發展,要注意開放區域與正在交流的開放區域、未開放的區域的關系。
在國外的對外開放區中,突出的有阿聯酋的迪拜、美國芝加哥、印度班加羅爾。
(一)迪拜
迪拜原是一個小型貿易港口城市,位于阿拉伯半島中部,是海灣地區中心,在20世紀中葉才發展成長為世界級都市。它的主要做法:一是加強、升級城市公共基礎設施。20世紀50年代將拉希德港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人工港口,60年代開始擴建機場,并將銀行、娛樂、旅游等設施建設、升級,為迪拜今后的物流、金融、娛樂業奠定基礎;二是建立寬松的貿易環境。不僅建成國際型的免稅區,還打造了為人津津樂道的購物圣地,吸引了很多國際品牌和外來資金的投入。成了世界聞名的購物天堂;三是引進大型國際創意項目。例如風帆酒店是國際唯一一個七星級酒店、迪拜人工島和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哈利法塔等,這些項目的特點都是以突破世界紀錄、以創意聞名世界為主,讓這些唯一性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奠定國際旅游業中的地位;四是利用國際性活動,搭建展示平臺。迪拜不僅建筑力爭世界性,連本地舉行的賽事也是世界性的活動,例如世界杯、網球公開賽、世貿組織會議和世界銀行會議等,都要在世界層面來展示迪拜、成就迪拜。
(二)美國芝加哥
芝加哥地處北美大陸的中心地帶,是著名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全美人口第三大城市,也是一個內陸老工業城市,都市區新增的企業數一直位居美國第一位,
它的經驗是:一是打造成為內陸鐵路交通樞紐。芝加哥將美國中北部30多條鐵路集結于此,年貨運量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成為了美國最大的鐵路樞紐中心;二是發展臨空經濟。芝加哥機場的飛機流量、旅客人數、貨物噸位均位于美國乃至世界的前列,是美國最大的空運中心;三是構建金融中心。芝加哥是世界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是僅次于紐約的美國第二大金融中心。
(三)印度班加羅爾
班加羅爾是印度南部城市,也是印度第三大城市,屬內陸,一直以來都以傳統的鋼鐵、機械、化學、紡織、皮革、食品等產業為主。當全球互聯網開始發展后,班加羅爾開始參與互聯網外包業和軟件產業的發展,不僅發展本國的軟件企業和高科技人才,同時還重點打造本國的國防和通訊研究,使得班加羅爾成為了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亞洲的硅谷、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
(四)俄羅斯對外開放內陸河道
俄羅斯腹地寬廣,廣大的西伯利亞橫貫東西,因此俄羅斯的跨國際的鐵路運輸和俄羅斯對外開放內陸河道也值得學習借鑒。俄羅斯不僅對外開放了內陸河道,并且修訂“內陸水域運輸準則”,向懸掛外國國旗的船開放內陸河道,出于競技、文化和休閑目的使用。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內陸開放,都需要抓住機遇去學習和借鑒經驗,大膽規劃去構筑開放通道、平臺并且引進項目。一是搶抓機遇奪先機。爭取國家出臺的政策、規劃,為開放區的建設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盡可能的抓住一切機遇。二是構筑開放大通道。陸地、空中、以及水道,全方位的開放,打破市、省、區域之間的間隔,相互連通。三是引進可行項目。引進的項目要具有世界眼光,同時兼具發展性、創意性,這樣才能讓項目和開發互相支撐、互相促進。四是鼓勵自由貿易。推行優惠政策,建立免稅區,吸引外資、世界品牌進駐,還可以創建落戶試驗區,使試驗區成為與各國、各地、各區域的交往平臺。
不論是建設內陸開放區還是內陸開放地,都必須“軟硬兼施”,既要抓經濟實力、科技實力、交通實力等硬實力的建設,也應同時抓跨文化環境、多元文化環境、精神文明、社會公德等軟實力的建設,建設內陸開放區的關鍵是開放,開放的關鍵是思想的開放、眼界的開放,歸根結底是人的開放,時代的腳步前進不止,國家的發展前進不止,開放和發展會是永恒的主題。
[1]李莉,郭源園.我國內陸開放區的區位特征分析[J].開發研究,2016,01:87-91.
[2]閻文學,張新成,趙有功.論內陸開放經濟區的出路選擇[J].工業技術經濟,1992,01:20-22.
F127
A
2095-4379-(2016)21-0306-02
龍春霖(1990-),女,侗族,貴州貴陽人,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方治理與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