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士榮
山東農業大學文法學院,山東 泰安 271018
?
建制鎮中農村社會治理問題的調查研究
——基于山東省臨邑縣XL鎮的調查
樊士榮
山東農業大學文法學院,山東泰安271018
本文是筆者對XL鎮20個行政村的治理情況所做的調查,運用抽樣設計和SPSS19.0軟件分析方法,根據調查數據和訪談觀察分析,得出XL鎮村莊治理經濟結構單一、村民自治組織松散、文化建設落后,村干部職位缺乏吸引力等問題,并針問題對XL鎮農村治理提出具體的建議。
建制鎮;農村社會治理;村民自治
(一)被調查者基本情況
本次被調查者的男女比為189:106,30歲以下為15人、30-50歲為113人、50-70歲為149人、70歲以上為18人。覆蓋鄉鎮干部、村干部、黨員和普通群眾,其比例分別為0.3%、6.1%、4.1%、89.2%。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8.1%,初中占39.7%,高中或中專占11.2%,大專及以上占1%。鄉鎮駐地占5.8%,普通農村占94.2%。故本次調查的對象主要是普通農村、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男性中老年群眾。
(二)村經濟發展方面
XL鎮共有農業人口4萬人,有耕地面積8.1萬畝,全鎮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306.02萬元。調查數據顯示,67.8%的被調查者表示村里無集體經濟收入,15.2%的被調查表示村里有集體經濟;富裕村(每戶年均收入3萬元以上)占14.3%,中等村(每戶年均收入1.5萬元-3萬元)占62.6%,貧困村(每戶年均收入1.5萬元以下)占23.1%,部分農民表示靠種地根本無法維持家庭生活,主要家庭收入來自農閑時外出打工。
(三)文化設施建設方面
據調查數據顯示,47.3%的被調查者表示村里有圖書室等業余文化場所,46.9%的被調查者表示村里沒有;而在47.3%的被調查者中,41.6%的村民表示經常使用村文化場所,28.6%的表示偶爾去,而29.9%的村民表示從未使用過,即只有19.7%的調查者經常使用村業余文化場所。
(四)民主政治建設方面
村民會議作為村民自治的最高決策機構,最能體現村民自治的內容。據調查數據顯示,58.13%的村民表示參加過村民會議,9.81%的村民表示參加過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13.43%的村民表示自己從來沒有參加過。另外,26.1%的村民表示每年召開2-3次村民會議,25%的表示每年3次以上,12.3%的表示每年1次;由各項比例相當可以說明各村舉行村民會議的次數并不固定;還有26.8%的村民表示不清楚村民會議召開次數,說明還有少部分村民對村民自治的參與度和關注度較低。
(五)農村社會管理方面
農村社會的管理主要表現在醫療、衛生、教育、用水、用電及修路等各方面。據調查數據顯示,39.7%的人認為是由全體村民出資的修建村公路,28.3%被調查者認為由村民、鄉鎮和縣政府共同出資,19.8%的人不清楚,12.2%的被調查者表示村里未曾修建村公路,迫切希望村及鄉政府能改善村中道路狀況。
(一)調查結論
從總體來看,XL鎮產業結構單一,整體經濟水平偏低,村民多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文化活動開展不足。由于XL鎮自然村之間相距較遠,缺乏必要的共同利益聯系,村民自治組織松散,村民會議流于形式。村干部的工資低于務工可得,有才能的人選擇進城務工,村干部難以高能力者用之。水泥路覆蓋面偏低,缺乏建設資金。根據以上分析結果可知,XL鎮農村社會治理的重點與難點主要有:經濟發展結構單一、村民自治組織松散、文化建設落后,村干部職位缺乏吸引力、交通建設水平低。
(二)思考與建議
⒈深化村民自治發展,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質
當下村委會承擔了過多的行政事務,XL鎮各管區是管理各村的主要部門,村干部經常需要完成管區下達的各種任務,使村民自治很難具有自主性。徐勇老師指出,中國村民自治的成長,從上需要體制性的行政放權,從下需要社會組織的發展。另外,加大對村干部村民自治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引進專業素質人才并進村指導發展,避免鄉鎮截留;完善村干部崗位機制,發展村集體資產,補嘗村干部因公損失。
2.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提升農民的素質技能
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及成人教育,并結合資源和產業優勢,建立農村職業技術學校。此外,XL鎮政府要實時了解農民的技能需求,及時為農民提供相關技能指導與培訓,并結合農業生產,抓好農民的科技培訓及指導工作。
3.拓寬就業渠道,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
針對XL鎮農村產業結構單一的現狀,短期內最有效的做法是拓寬就業渠道,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引進農產品的加工制造及相關企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讓農民就近實現就業。
4.做好兩區同建工作,推動土地快速化流轉
農村社區的建設,將XL鎮分散的農村居民集中居住,這既有利于村民自治組織的完善,又有利于農村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同時可以提供相配套的醫療衛生服務和文化設施;土地流轉將土地集中化和規?;?,為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和產業化提供了前提條件。農村產業園的建設正是在土地流轉的基礎上實現的,它將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甚至使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民成為資產家。
[1]徐勇.村民自治的成長:行政放權與社會發育[J].開放導報,2014(6).
[2]趙云云.河北省農村村民自治的現狀和發展對策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4.
F301.2
A
2095-4379-(2016)21-0325-01
樊士榮(1992-),女,漢族,山東臨沂人,山東農業大學文法學院,城市管理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