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凱 圖/王朝 高蒙萌(部分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李子豐黃金帝國的傳承之路
文/孫凱 圖/王朝 高蒙萌(部分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The inheritance road of gold empire
作為目前澳門最大的本土黃金珠寶集團盛豐珠寶的掌舵人,李子豐以白手起家,從1983年開辦首家黃金珠寶門店到現在的三十多年里,李子豐見過了太多同行在澳門這片土地上起起落落,也見到了太多國際資本的進進出出。他們在行業興盛時期大舉進駐,然后稍有風吹草動就大舉撤離,而李子豐則一直堅守在這里。形形色色的人群在這座城市的時光軸上上演了一出出光怪陸離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屬于李子豐的故事,卻深深地嵌入了這座城市的基因深處。他對本土商業的堅持、他對這片生養他土地的熱愛,從父輩開始延伸,一直到他身上。現在,三個兒子均已學成歸來,接過父輩的旗幟,在這片土地上繼續他們和這座城市的故事。=
李子豐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早在解放前,李子豐的祖父和父親就已經在澳門生活,上世紀40年代的太平洋戰爭時期,大量的東南亞華人及當地富商逃離故土,這讓許多澳門的商家看到了機會,他們利用澳門特殊的政治位置大量進行黃金轉口,精明的澳門人在這種大量的黃金交易中開始從事起了黃金加工的生意,澳門的黃金產業在這兩方面的促進下迎來了一段時間的短暫繁榮,也帶動了當地黃金行業的起步發展。
李子豐的父親,就是那段時間進入黃金行業,成為了一間黃金鋪的打金匠。與掌握資本的大商家不同,李子豐的父親并未在黃金行業中賺到多少利潤。因為家境貧寒,李子豐的父親每日起早貪黑地幫人“打金”,經常一坐就是十多個小時。看到父親的工作如此枯燥,年少的李子豐對“打金”連帶整個黃金行業都充滿了厭惡,李子豐曾經暗暗下定決心,一定不要進入這個行業。雖然自幼對這個行業充滿敵意,但在父親的耳熏目染之下,年幼的李子豐也掌握了一定的黃金知識,這為他以后從事黃金行業埋下了基礎。
如果說父親當初的選擇還帶著些許無奈和對生活的屈從,那么李子豐進入黃金行業則是自己深思熟慮后的結果。在做過出租車司機、當過小商販之后,上世紀六十年代,李子豐敏銳地察覺到了未來黃金行業的發展機會,他決定打破自己的堅持,投身黃金行業。
其實,確切來說,李子豐進入的時機在當時并不好,經歷過解放前的短暫繁榮之后,澳門的黃金行業已經開始低迷,當時的澳門金業同業公會,也只有二十多個會員。所以李子豐并未急著去進入市場,他認為自身的經驗積累還不夠,于是他去往香港幾家大型黃金珠寶行打工積累經驗,回澳門后繼續在金行從事銷售工作。
1983年,市場經濟回暖趨勢日趨明朗,來自日韓的游客也開始給寧靜的澳門帶來許多生氣,李子豐也感覺自身有了足夠的積累,開始了他的首次創業。在澳門的舊區爐石塘,李子豐開辦了一間名為“新月首飾”的小店面,以售賣翡翠玉飾和K金飾品為主,半邊鋪面和二樓的工作間就是這家門店的全部內容。
上世紀80年代,大量的南亞移民在這一時期開始涌往港澳兩地,來自日本韓國的游客也日漸增多,澳門的旅游業開始興盛,連帶黃金行業的蓬勃發展。在爐石塘經營了5年之后,李子豐將店搬遷到了人流更為集中的南灣和新馬路一帶的旺市區經營,店名也改為了如今的“盛豐珠寶”。
當時的澳門在旅游競爭力上遠遠比不上香港,基礎設施的落后,人少地狹,可供游客觀賞游玩的景點也不多。大多數旅客都是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很少有人在澳門過夜。李子豐深知:無法留駐人流就不能留下生意,所以他以出資、合作等多種形式與香港的旅行社合作,招攬吸引更多的人前來澳門購物消費。在拓展自身業務的同時,也促進了澳門旅游業的發展。
2000年,澳門回歸前后的這段時期,是李子豐事業生涯的轉折期,早在上世紀90年代,因為經濟危機和其他各方面的影響,前來香港澳門的游客就已經開始銳減,許多本地企業開始變賣資產變現,外資背景的商家開始撤離澳門。而澳門本地較少的人口基數也無法消化游客離去之后的巨大市場。作為高端消費品的黃金行業對此更為敏感,一時間,許多知名黃金企業都開始在澳門陸續撤出,整個行業開始低迷。
受到市場影響的李子豐一方面深入經營自己多年來積攢下的本地客戶資源,另一方面則開始將重心放在內地游客身上,并針對內地游客的消費習慣,推出了許多新產品。在經歷低谷的時期,李子豐也看到了巨大的機會,大型商業財團的撤離為市場留下了大量空白,商業資本的轉移也讓他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從容布局自己的商業版圖。等到澳門回歸后,社會趨于穩定時,各大財團又開始回歸澳門。而此時的“盛豐珠寶”已憑借著澳門回歸前的這段時期和回歸初期的穩健擴張,成長為本土黃金珠寶行業的佼佼者。
借著回歸后中央政府對澳門的大力扶持,博彩業的開放和內地游客港澳自由行政策的推進,澳門經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訪澳的大陸游客開始成為澳門旅游業的關鍵支撐。在本地擁有多年基礎和內地游客接待經驗的李子豐也開始加快了擴張的步伐,他的珠寶集團開始了全面擴張:于2004年在上海開設了首家內地分店;隨后又在李子豐祖籍的佛山禪城開辦分店;集團總部也被他搬遷到了珠澳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內。
在“盛豐珠寶”“黃金帝國”的光環之下,李子豐還有另一個身份,澳門金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這個注冊于1985年的黃金行業的同行業者聯盟,在創立之初就致力于推動澳門黃金產業的標準化、專業化和規范化發展。李子豐也是最早加入同業公會的“元老”會員之一,現在就任理事長的他一直代表著本地黃金行業從業者通過公會與政府溝通對話,并幫助政府實施對行業的規范監管。
通過自己幾十年的從業經驗,李子豐認為扎實的專業知識是一個人立足這個行業的基礎。在“新月首飾”的5年從業生涯中李子豐就是憑借自身扎實的功底和精良的手藝,征服了許多刁鉆的客戶,讓他們成為了自己的忠實顧客。公司規模擴大后,李子豐依然非常重視新人培養,定期開辦各類培訓課程,讓員工及時了解潮流動向、市場變化等。
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推廣,李子豐從不會滿足現狀,他積極推動公會與勞工局開辦各類相關教育課程,把過去“學徒式”改為現代“教育式”;還延請全球各地相關的專家學者前來講座。
李子豐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借同業公會的平臺,將澳門的黃金行業凝聚為一個健康的產業整體,共同推動黃金行業乃至澳門整體的城市發展。
1948年出生的李子豐如今已經年近七旬,盛豐集團發展到今天也已經經歷了30多年。昔日白手起家闖下的一片基業,李子豐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繼承和發展,但同時,李子豐也深知這條路的艱難。在全球各地尤其是香港的珠寶行業中,許多老字號的家族企業都已經開始聘請職業經理人,向著西方現代化的集團公司經營模式轉變。新一代有著與父輩不同的成長環境,他們有自己的價值觀;而黃金行業的高門檻和深奧枯燥的專業知識也讓許多“二代”望而卻步,想幫忙,卻不知從何做起。
為了能夠讓自己手中的接力棒在下一代繼續傳承下去,李子豐在三個兒子小時候就開始有意識地引導他們接觸行業,并將幾個兒子分別送去日本、韓國、英國等地的專業設計學校進修,愛子心切的李子豐在長子學成回澳后就開始放手讓兒子嘗試集團的經營,鼓勵他多去嘗試,在實戰中積累經驗。
讓李子豐欣慰的是,幾個兒子都學有所成,也愿意接過家族的事業:長子李居仁已經開始獨當一面;次子李居元也開始成為哥哥的有力臂助;小兒子李居明在學成回國后,在父親和兩位哥哥的支持下經營集團旗下的全新珠寶品牌,主打年輕人市場。如今,李子豐已開始逐步放權,將公司交給自己的兒子打理,而自己則安居幕后給予指導和建議,開始謀劃著自己的退休生活。
從李子豐的父親開始,李子豐一家三代經歷了澳門黃金行業的發展:從最初因戰爭而畸形興起的短暫繁榮,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旅游熱潮,再到回歸后的蓬勃發展,行業的潮起潮落也反映出澳門社會的輾轉沉浮。
一個人的一生就是時代的縮影。透過他,我們看到了濠江岸邊明滅的燈火、看到了蓮花寶地的過去未來。關于澳門,關于黃金珠寶,關于未來,還有更多的精彩在等待新一代接班人來為我們譜寫。
容乃義 香港容記工程公司、澳門容記機電消防工程公司、天津展華工程公司等中港澳多家公司董事長、創建人;香港電器工程商會會員;桂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顧問;澳門模擬賽車電競會創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