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卡這樣用會被判刑
近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布,個別參保人員違反了基本醫療保險規定,決定停止有關人員社會保障卡使用。違規使用社保卡可是要犯法的,而社保卡其實有很多種用法,您知道多少?
1.采用冒名就醫購藥等虛假手段,騙取基金的,以及將本人社保卡給他人、定點單位、其他單位使用,造成基金損失的,都要獲刑。
浙江日前審理了一起冒用醫保案件。母親患多年高血壓,讓女兒拿用父親醫保卡買藥,合計報銷11376.64元,結果母女倆雙雙獲刑。
2.有些人達不到門診實時報銷起付線,便打起了一家人共用一張社保卡的主意,或者子女使用父母的社保卡就診配藥,這都是違法的。此外,參保人員使用社保卡重復、超量開取治療心腦血管病、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壓、關節炎等疾病的藥品,提供給家人、朋友使用的,也屬于違法行為。
有這樣一個案例:借口退休的母親行動不便,女子持其母的社保卡到醫院狂開藥后倒賣,一年盜刷近50萬元。事情敗露后,該女子獲刑兩年半。深圳市社保局公布,該局醫療保險監督處成立后,查處的首批移交公安部門的違法使用醫保卡案件結案,有5人被判刑,其中最高獲刑3年。
3.違規辦理社保費補繳手續也要獲刑。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武漢市洪山社保處登記核定科原科長房延斌伙同該科科員王凡、李輝等兩人,分三次違規為1624名不具備購房資格的非武漢市戶籍人員辦理社會保險費補繳手續,并從中收受賄賂109.8萬元。2015年4月9日,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濫用職權罪、受賄罪判處房延斌有期徒刑九年六個月,判處王凡有期徒刑七年六個月,判處李輝有期徒刑六年六個月。
4.偽造或者使用虛假病歷、處方、檢查化驗報告單、疾病診斷證明等醫療文書和醫療費票據的。采用轉手倒賣藥品等手段套取基金,非法牟利或不當得利的,也是法律所禁止的。
除了看病買藥,社保卡的用處還不少——
1.申領各種保險金。辦理養老保險事務;辦理求職登記和失業登記手續,申領失業保險金,申請參加就業培訓;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和申領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在網上辦理有關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等。
2.當銀行卡使用。加載金融功能后的社會保障卡在具有信息記錄、信息查詢、業務辦理等功能的同時,還可作為銀行卡使用,具有現金存取、轉賬、消費等金融功能。
3.查詢公積金。有的城市在社保卡中有查詢公積金功能,市民除了可以手持身份證、公積金聯名卡查詢公積金信息外,也可以持社保卡查詢其本人繳存、貸款等公積金信息。
4.辦理簽證。對于初次辦理簽證的人來說,拒簽的可能性很大,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社保卡(正反面復印在同一張紙上)可以作為簽證的補充證明材料,提高簽證辦理的出簽率。
5.身份證明。身份證丟失或暫時找不到又急用的情況下,在某些場合社保卡可以臨時代替身份證。
6.買房購車。以北京為例,外地戶籍的人想在北京買房和購車搖號,必須繳滿五年的社保。
值得注意的是,以下這些情況可能是詐騙。
1.短信要求回撥電話。騙子以領取社保補貼為名發送詐騙短信,誘惑參保人員撥打所謂“社保機構”的電話,騙子在解讀一系列“社保政策”后,誘騙參保人員的個人身份信息和銀行卡信息,實施詐騙。因此,不要隨便點擊或撥打短信里的不明鏈接和電話。
2.“社保賬戶被凍結”。以社會保障卡(醫保卡)欠費被凍結為名,要求提供個人信息等,引誘參保人員利用自動取款機進行轉賬匯款實施詐騙。需要知道的是,社保機構不會電話要求你提供個人信息,也不能以轉帳到某個特別帳戶的方式,讓“凍結”的社保帳戶解凍。
3.“優惠政策”做誘餌。騙子冒充社保機構工作人員,以“優惠”的參保政策為名,通過電話誘騙參保人進行社保卡的優惠辦理,通過去銀行轉賬辦理社保卡為名實施詐騙。這里要提醒的是,辦理社保卡需要本人攜帶相關材料前往社保經辦機構辦理。社保部門不會通過電話的方式進行社保卡的辦理。
4.偽造虛假文件。騙子假借社保經辦機構名義,偽造虛假文件向參保單位及個人發放,以社保基金帳戶變更為名,要求參保單位和個人預交社保費,直接將資金轉入某銀行帳戶實施詐騙。實際上,有關社保的新政策會由當地政府,統一對外發布,收到類似要求轉帳的文件或通知,應撥打服務熱線12333核實,或就近向社保經辦機構咨詢,核對真假。
(《法制日報》2016.9.7等)
案例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