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君 方 怡
(上饒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上饒 334109)
零適應期下高職歌詞寫作教學研究
劉 君 方 怡
(上饒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上饒 334109)
本文探究了零適應期背景下,高職院校音樂專業歌詞寫作教學的模式。在具體的分析中,首先,對零適應期的理論概念進行了闡述,其次,從“構建校內寫作實訓基地”、“建立工作室管理機制”、“養成團隊化寫作精神”三個方面出發,詳細論述了零適應期下歌詞寫作實踐教學的策略,最后,提出了優化零適應期下高職歌詞寫作教學優化的深層次想法,希望能夠為高職歌詞寫作人才的培養提供一些思路。
零適應期;高職歌詞寫作教學;培養機制
零適應期,是現代教育模式下,一種針對人才培養的新方向,具體來說指的是:學生在經過學校期間培養并順利畢業后,能夠馬上進入與專業相關的崗位,不需要再經過額外的崗位適應過程。因此,零適應期是人才能力的衡量新標準,相較于普通的畢業生而言,具有零適應能力的學生,將有著更為出眾的專業理論素養,更為過硬的崗位實踐技能,以及更為豐富的專業工作經歷。應該說,培養具有零適應能力的歌詞寫作專業人才,是高職音樂創作專業人才培養的高級目標。以下,本文將探究幾種具體的教學培養方法。
(一)構建校內寫作實訓基地
具備零適應能力的歌詞寫作人才,在校期間必須接受理論和實訓兩方面的專業訓練,其中,實訓方面的技能高低將直接決定他們歌詞寫作的能力。為此,在校學習期間,高職院校應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歌詞寫作實訓機會,而構建校內寫作實訓基地的策略,讓他們能夠“足不出校門”,就能接受到更多的歌詞創作實訓機會,不失為良好的教學策略。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各級高職院校應盡可能地為在校音樂專業的學生創建歌詞寫作實訓基地,基地內應為學生提供實戰型的寫作環境,讓學生能夠體驗到真實的歌詞寫作過程。當然,為了讓學生的歌詞寫作實訓更具針對性,實訓基地的建設應盡可能地模仿現代音樂歌詞寫作的場景,構建功能一體化的寫作綜合基地。例如,設置多功能歌詞寫作演示大廳;歌詞創作仿真實訓室;文字創作實訓室;樂曲采編中心等。除此之外,為了彌補校內實訓室的不足,高職院校還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引進一些校外歌詞寫作實訓基地,如此一來,能夠讓學生體會更加真實的歌詞寫作氛圍。
(二)建立工作室管理機制
工作室教學模式,是近年來十分流行的高職教學改革方向。在針對歌詞寫作人才的培養中,為實現人才能力的“零適應”化,各級高職院校音樂專業亦可借鑒這種教學模式,建立歌詞寫作教學的專屬工作室,教師和學生以工作室總監及策劃的身份,進行歌詞寫作教學。而具體的工作室經營可采用以下方式:
第一,設立工作室。在歌詞寫作工作室的設立過程中,應把握好三個原則,首先,精細化原則。即人員精簡,每個工作室人數應控制在5-6人之間,設立一名專職的歌詞寫作指導老師。其次,層次化原則。各工作室成員應由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確保所有學生能夠接受到零適應寫作技能培訓。最后,職務化原則。為每一個成員安排特定的職務,例如,工作室總監、歌詞策劃、編曲等,實現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為。
第二,經營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之后,教師應學會帶領學生制定好工作室的運作方案,為充分培養學生的零適應崗位能力,工作室的運營必須采用市場化模式,應定期承接一些社會化的歌詞寫作項目、填詞項目、編曲項目等,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戰機會。當然,在平時的工作室運維中,教師還應制定好工作室的管理機制,按照企業員工的管理模式,進行績效考核。
(三)養成團隊化協作精神
團隊協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學生零適應技能的另一個指標。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在培養學生歌詞寫作技能的同時,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寫作團隊化協作能力,讓學生意識到:歌詞創作過程中,需要有團隊協作精神,如果沒有建立起團隊協作的意識,單靠一個人的能力,是難以寫出優秀的歌詞作品的。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歌詞寫作團隊化協作精神?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在零適應期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以在班上組建團隊,每個團隊模擬一個歌詞寫作公司的運作,開展歌詞寫作社會實踐。例如,社會調查能力強的同學,主要負責搜集歌詞寫作的素材;寫作能力強的同學,則負責歌詞寫作;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同學,則主要負責歌詞與歌曲的編排,讓他們在實踐工作中,逐漸形成一種默契,鍛煉自我的合作精神,培養零適應團隊協作能力。
(一)教師隊伍的優化
針對歌詞寫作零適應期人才的培養,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同時,由于零適應期人才都具有較強的歌詞寫作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因此,在平時的教學培養中,教師還應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以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例如,在平時的教學中,要不斷提升自我的歌詞寫作能力,加強自身的歌詞寫作專業素養培訓。此外,各級高職院校也應該為歌詞寫作專業的教師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訓、企業實踐等機會,讓他們能夠通過深入社會,深入企業,接觸到更為先進的歌詞寫作技能,掌握一手的歌詞寫作教學信息,逐漸打造具備零適應期歌詞寫作人才培養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二)教學模式的優化
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具備零適應期能力歌詞寫作人才的培養,也應推出別具一格的教學方式。具體來說,應更多地采用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學、社會實踐、仿真模擬等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真實化、企業化的歌詞寫作學習場景,讓他們在校期間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歌詞寫作案例、項目,在實踐中逐步提升自我的歌詞寫作專業技能,達到零適應期人才應具備的素養。
高職歌詞寫作教學環節中,教師應更多地引入零適應教學理念,為學生營造逼真化、實訓化、仿真化的歌詞寫作環境,讓他們在校期間獲得更多的歌詞寫作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歌詞創作綜合技能,使他們在離校之時,掌握歌詞寫作的零適應技能。
[1]黃知常.“零適應期”需求下的廣告實體運作教學法[J].應用寫作,2003,(11).
[2]薛曉萍,張毓仁.加強實踐教學 推進“零適應期”人才培養[J].中國電力教育,2009,(04).
[3]成駿,鄭芳琴.藝術設計專業“零適應期”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美術教育研究,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