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晶晶
?
慈的海洋,善的年輪——2014年《中華慈善年鑒》校對手記
●樊晶晶
2015年9月,我有幸加入《中華慈善年鑒》編輯部,協助各位老師開展年鑒校對工作。這次寶貴的工作機會不僅使我在實踐中提升了工作技能,也讓我體會到編輯校對工作的樂趣,更加深刻地理解其意義和價值。
編撰《中華慈善年鑒》是一個長期且持續的過程。早在2014年底,編輯部老師們就開始了2014年《中華慈善年鑒》稿件征集、分類和排版等工作。在幾位老師辛勤工作的基礎上,我與幾位同事在9月底開始校對工作,歷時近2個月校對完畢。和其他老師相比,我所做的工作微乎其微,但當一本本沉甸甸、紅彤彤的年鑒被印刷出版、放在我的桌頭時,心中還是油然而生一股成就感和自豪感。回顧近2個月的校對工作,我學習收獲良多,愿與大家分享交流。
年鑒是以全面、系統、準確地記述上年度事物運動、發展狀況為主要內容的資料性工具書,其語言規范和語言風格自有其特點。為此,雜志社主編李玉林老師撰寫了《編寫〈中華慈善年鑒〉的語言要求》(下面簡稱《語言要求》),使校對工作有了具體明確的規范指導。
《語言要求》指出,編纂《中華慈善年鑒》首先要有豐富的慈善知識,掌握與所編內容相關的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學術動態、材料出版情況等,對慈善事業的發展有著透徹、深入的了解。同時,做好任何一項工作都離不開踏實嚴謹的工作態度,《中華慈善年鑒》編纂工作需要嚴謹、細致的作風。一定的慈善理論素養和嚴謹的工作態度是做好校對工作的基礎,對作品負責的同時要保有對讀者的責任心。
其次,要掌握并熟練應用年鑒語言規范,包括語言準確、用語規范、語言簡潔、語言平實4個方面。詳細來說,要做到用語、邏輯、資料和時間準確無誤,規范書寫各類名稱,使用正確標點符號等等。作為記錄全國慈善會發展狀況的專業性、資料性、權威性大型工具書,《中華慈善年鑒》全面、客觀、詳實地反映著每一年度全國慈善會系統的整體工作情況,應“簡明扼要,文約事豐,以盡可能少的語言記述盡可能多的信息”。此外,《中華慈善年鑒》記載慈善史實、弘揚慈善精神、傳播慈善文化,語言應莊重平實,立言得體,掌握分寸,杜絕一切虛浮之語、溢美之詞,切忌使用感情色彩強烈的詞語,不作空洞或臆測性的評語,如“發揮了很大作用”“引起了強烈反響”等。
《語言要求》還提出了許多更為具體的規范和要求,是校對工作的總綱領和標尺。例如,“我會”“我市”等按照第三人稱的要求,改為“XX會”“XX市”等;按照職務在前、姓名在后的原則將“李本公會長”“邊志偉秘書長”等改為“會長李本公”“秘書長邊志偉”等;年鑒記錄已經發生的事,刪去“召開了”“發表了”“已建成”“救助人數已達……萬人”等句中的“了”“已”等冗詞贅詞;“對……進行了”“為了(為)……”等句式,轉虛為實,事情原委開門見山,如將“對慈善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審計”“為了改善市民生活,組織……活動”改為“審計慈善資金使用情況”“組織……活動,改善市民生活”等;按照語言習慣和邏輯關系,調整部分語序,如把“經第四屆理事會第十九次會長辦公會決定,考慮到總會婦女同志占全體員工半數以上,在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進一步調動女同志積極性,維護其合法權益,會議決定成立中華慈善總會婦女組織”改為“考慮到總會婦女同志占全體成員半數以上,在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第四屆理事會第十九次會長辦公會決定成立中華慈善總會婦女組織,進一步調動女同志積極性,維護其合法權益。”……
我負責校對的“年度紀事和大事記”有26.27萬多字,內容十分豐富,校對起來需要較多的細心和耐心。當然,工作中我也遇到一些困難,比如各地慈善組織對“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的表述不同,需要統一,而在實際校對中經常會顧此失彼,需要不斷地查找核對;再比如,一些地方稿件的人物或項目名稱表述存在出入時,就需要翻閱參照其他資料進行確認,等等。種種工作耗費心神,但卻是保證作品質量必不可少的步驟——這讓我體會到了編輯校對工作的不易,對前輩們的敬佩之情更盛。
校對之余,我也常為各地慈善組織對慈善事業做出的付出和努力所感動。開展各類慈善項目、成立覆蓋各個領域的慈善基金,為困難群眾送去關懷;挖掘慈善資源,探索捐助新形式,讓愛心傳遞通道更加順暢;制定、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為慈善工作規范化運作提供保障……語言雖然嚴謹、平實,但字里行間流淌著的溫情仍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一年又一年,《中華慈善年鑒》猶如慈的海洋、善的年輪,孕育著新的朝陽,見證著“愛”的成長和壯大。
文章的最后,衷心地感謝中華慈善總會和團體會員認真負責的來稿,你們的辛勤工作和對慈善事業的付出和努力是《中華慈善年鑒》最豐富和最寶貴的素材來源;感謝李玉林主編和編輯部各位老師們的悉心指導,幫助我成長進步;當然,還要感謝廣大讀者朋友們,你們的鼓勵和支持始終是慈善雜志社不斷完善、進步的最大動力,從你們的身上,可以看到了中國慈善事業美好的明天!
讀者來信
慈善雜志社編輯同志:
我是貴刊的老訂戶。幾年來訂閱貴刊得益很多。主要是對慈善有了更多的了解,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這里談談我對貴刊的讀后感,供你們改進工作參考。
讀了最近兩期(2015年第4期、第5期)貴刊,主要印象是貴刊越辦越好了。每一個欄目都有可讀性。第5期的“特別推出”三篇文章每篇都很精彩,有的值得一讀再讀。
大家談、愛心柔語、人生靜思、慈海追星等欄目我都愛看,每篇文章都能使我感動,讓我受到啟發,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受此影響,我也開始為慈善做些事,在日常生活中宣傳慈善,做點好人好事。
接下來,我談幾點看法。第一,第5期雜志42頁,緣苑漫畫中“疙瘩叔”,第二幅圖畫文字“他把山根兒下那條小河流別起來,養了一大群鴨子”。這里“流別起來”詞語不通,用“流淌起來”是否更好一些。第二,每一篇文章編排的字體有變化,這是個好辦法,因為醒目、易讀。第三,第5 期55頁,玉米桿硬筆書法若把兩幅書畫作品旁邊用正楷把文字再標一下,是否可以使讀者看得更明白一點。
總之,我十分感謝《慈善》雜志這本刊物為我們提供這么好的精神食糧。感謝貴刊全體工作人員辛勤勞動,希望貴刊越辦越好。衷心祝福貴刊全體工作人員健康、平安、幸福。
老訂戶 陳洪釗敬上
2015年9月28日
編者回音
陳洪釗讀者:
您好!
首先,非常感謝您對我刊的厚愛,能為您帶去一絲啟迪與感動我們深感榮幸。
其次,針對您在來信中提出的看法,我們已認真查看。您提出的關于玉米桿硬筆書法的建議,今后我們定將注意。關于漫畫“疙瘩叔”的詞語不通問題,“他把山根兒下那條小河流別起來,養了一大群鴨子。”中“流別起來”您認為不通順,此句斷句應該為“他把山根兒下那條小河流”“別起來”,別起來形成一個水池,繼而養鴨子。因此,此處沒有詞語用錯。
最后,歡迎您和各位熱心讀者多提寶貴意見。
《慈善》雜志 編輯部
2015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