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華
(浙江天禾陶瓷有限公司,杭州 310022)
?
現代陶瓷雕塑的表現手法
王春華
(浙江天禾陶瓷有限公司,杭州310022)
隨著時代的變遷,陶瓷雕塑的手法與技巧也在不斷的推成出新,日漸完善。本文將在初步探究現代陶瓷雕塑表現手法的基礎上,對其成型手法與裝飾手法進行一定的分析探討。
現代陶瓷雕塑;表現手法;意義
隨著時代的變遷,陶瓷雕塑的手法與技巧也在不斷的推成出新,日漸完善。陶瓷雕塑藝術直到發展至現代社會,人們的審美觀念與審美情趣日新月異,陶瓷雕塑的發展不能再僅依靠傳統的表現手法與技巧。在這一發展背景之下,陶瓷雕塑藝術家反思以往的傳統雕塑手法與技巧,同時受外來的現代化藝術思潮的影響,積極的將現代科技產品運用到陶瓷雕塑中來,將傳統陶瓷雕塑表現手法與創新的技藝相結合,極大的豐富了現代陶瓷雕塑的表現手法。本文將在初步探究現代陶瓷雕塑表現手法的基礎上,對其成型手法與裝飾手法進行一定的分析探討。
2.1現代陶瓷雕塑的成型手法
2.1.1直接成型法
直接成型的手法是最基本、最自由也是最單純的陶瓷雕塑成型手法,陶瓷雕塑者直接使用手工盤就可完成陶瓷雕塑的最初創作,這種手法充滿原始性和手工性,在雕塑的外形方面也是追求自由、淳樸,不過度的講究比例的對稱與外表造型上的華麗,這種手法以繼承傳統陶瓷雕塑藝術中部分優秀的雕塑技藝與創作思想為基礎,再經過現代陶瓷雕塑藝術家的反復實踐與再創作,改變傳統雕塑中全然強調陶瓷創作的規整性,充分張揚雕塑藝術創作的個性,以最原始淳樸的雕塑藝術作品來為現代浮華的社會增添一抹寧靜自然的美感。在材料的選用上,其對材料的精細優劣沒有過多的關注,當然也不是不加選擇就胡亂的采用任意一種材料進行雕塑藝術的創作,而是更加強調和注重其實際運用的性質,例如若制作瓷器時一般選用高嶺土為原料而不是一般的黏土,因為高嶺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與很高的粘結性,并且其還有優良的電絕緣性能與抗酸溶性,因此制作瓷器再適合不過了。在成型手法方面,盤泥條成型、泥板成型與泥條、泥板相間成型是最基本的幾種成型手法。其中泥條盤筑法是以壘積疊放的方式將粗細均勻的泥條進行有規律的盤筑,手法自由隨意;泥板成型法中著重體現 “碾”“拍”“切”,講究充分利用泥的柔軟性與重塑性;泥條、泥板相間成型法注重兩者表現手法的結合,多以“斜圍”、“坡式圍”等手法為主,也有應用“挖”“鏤”“堆”等多樣化的手法,形象的塑造出三維空間立體藝術。[1]
2.1.2間接成型法
陶瓷雕塑的間接成型法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講的利用模具成型的手法,在很大程度上來看,模具的出現與應用對雕塑成型的轉變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縱觀我國各大瓷器制作地區或作坊,瓷器成型手法大都以印胚成型或使用模具為主,同理,對于陶瓷雕塑的成型與創作來說,利用模具成型也不失為一種有效可行的方式。在現代陶瓷雕塑作品創作過程中,藝術家可以通過使用模具就能簡單的完成基礎的成型,這種借助模具來進行雕塑成型創作的方式,有利于優化單一的傳統雕塑成型模式,豐富陶瓷雕塑藝術的表現手法,且藝術家可以通過創新利用模具來使相同的雕塑造型以多種表現手法展現在世人面前,給人們提供不多層次多方面的美感。雖然使用模具成型優勢操作簡便,方式多樣,但是其利用卻也是各有利弊,模制成型在雕塑作品批量制作中能夠提供一定的便利,但是在原型塑造的精細方面卻還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模制成型所存在的不能完全達到雕塑制作所需要求的缺陷,在使用模具成型時只能在翻制手工塑型胚體的基礎上,以最快的速度在其還具備可塑性之前將復制出的塑型胚胎進行陶瓷雕塑的再創作,使用多種表現手法,增加陶瓷雕塑藝術的審美價值。
2.2現代陶瓷雕塑藝術的裝飾手法
2.2.1裝飾手法的反借用
一件陶瓷雕塑藝術作品的成敗與否,藝術家所運用的裝飾手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最終的結果。陶瓷藝術的美感主要通過“泥”“火”“釉”這三種媒介來產生與反映,這三者具有深厚的審美價值,用來表現人的理想與寄托情思有重要意義,有利于人的內心世界的自我認知與精神審美境界的提升。在火的作用下,原始的泥土原色和釉色互相作用而產生排斥反應,造成收張指數相異,由于釉本身所具有的彈性不足和抗張力弱的性質,導致陶瓷雕塑藝術品在燒制過程中產生了開裂現象,以此來使雕塑藝術品具備多樣的藝術形態;同時,藝術家為了追求雕塑藝術裝飾手法的創新,使用油脂與食鹽等物質來使作品產生缺陷效果,為雕塑藝術作品增添一種缺憾美。[2]
2.2.2材料本身的直接借用
由于制作陶瓷的原料本身的性質存在差異,因此,為了實現陶瓷雕塑藝術表示手法的創新,藝術家在進行陶瓷雕塑創作時可以利用雕塑材料性質的差異性這一點,使用不同材料來共同達到提高雕塑藝術作品美感的目標。譬如在制作農家常用的陶罐時,一般選用的是質地較為粗糙的陶泥,而在制作較為精細的瓷器時則是選用質地較為細膩的瓷泥,如高嶺土等。這種選材方式不僅充分的考慮到了陶瓷雕塑作品的實用性能,更是符合現代社會審美情趣與審美觀念的體現,前者充分的體現了質樸、純真的美感,后者則更多的體現了精細、華貴的雕塑藝術美感,這兩者的共同存在與發展滿足了現代人們多種多樣的審美需求?,F代陶瓷雕塑藝術家為了體現淳樸與本真的藝術感,在把握陶泥性質的基礎上,人為的干預其自然成型,利用泥、漿不合的原理使其出現自然開裂的效果。
2.2.3裝飾手法的新發現
在陶瓷雕塑藝術中,釉的使用非常普遍,然而,釉在使用中常常由于操作困難最終導致雕塑作品的失敗,往往會讓人們覺得遺憾。在陶瓷雕塑作品的著色與燒制過程中,釉的使用通常都需要經過非常精準的衡量,若有一點不當則都可能會造成陶瓷成品不佳,通常表現為開裂、起泡、流釉等現象。這類作品基本上會被視為瑕疵品而被舍棄,然而,現代陶瓷雕塑藝術家卻別具一格,他們以美的眼光去看待這些所謂的“瑕疵品”,以新的創作視角來審視它們,開拓出了一種新的創作風格,他們將這類開裂、氣泡、流釉的現象引入陶瓷雕塑創作中來,以給人營造一種缺憾和不完整的震撼感,給人以另類美感。藝術家們紛紛將這類“缺陷”應用到了現代陶瓷雕塑創作中來,極具創新,在豐富現代陶瓷雕塑表現手法的同時,也提高了陶瓷雕塑藝術的審美情趣。[3]
綜上所述,現階段,陶瓷雕塑藝術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已具備有直接成型、間接成型的成型手法與多種裝飾手法,在促進陶瓷雕塑創作上都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與藝術性,陶瓷雕塑藝術的美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然而,現今我國的陶瓷雕塑藝術創作表現手法卻仍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國的現代陶瓷雕塑藝術的發展需要在符合現代社會群體審美情趣的基礎上,充分的表現人的個性與理想,采用多種綜合的表現手法,將陶瓷雕塑藝術創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1]林建華.現代陶瓷雕塑表現手法探究[J].藝術科技,2015,02:135.
[2]鄭美嬌.淺談陶瓷雕塑的表現手法[J].藝術科技,2014,12:98.
[3]鄭開明,陳春華.現代陶瓷雕塑表現手法研究[J].藝術科技,2014,0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