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春
科學喂養對嬰兒體格生長的影響
李迎春
目的 研究科學喂養對嬰兒體格生長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3年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檢查的90例嬰兒為研究對象,按照喂養方法的不同分為3組。人工喂養組采用人工喂養,混合喂養組采用人工喂養聯合母乳喂養,母乳喂養組采用母乳喂養。比較三組嬰兒在1~4個月齡的體重和身高。結果 1~4個月齡母乳喂養組嬰兒的體重和身高均高于混合喂養組和人工喂養組(P<0.05)。結論 采用母乳喂養可促進嬰兒體格生長,對生長發育的影響優于人工喂養和混合喂養。
嬰兒;科學喂養;體格生長
嬰兒的體格發育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喂養方式是重要因素[1]。母乳喂養是目前世界公認的最佳嬰兒喂養方法,但是隨著各種代乳品的增加和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母乳喂養率下降[2]。本研究探討了人工喂養、混合喂養以及母乳喂養對嬰兒體格生長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檢查的90例嬰兒為研究對象,均為足月產的單胎正常兒,排除畸形、先天性疾病的嬰兒,按照喂養方法的不同分為3組。人工喂養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出生體重2.4~4.0 kg,平均體重(3.53±1.23)kg;頭圍32~35 cm,平均(33.76±8.12)cm;身長47~52cm,平均(49.58±11.23)cm?;旌衔桂B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出生體重2.4~4.1 kg,平均(3.49±1.34)kg;頭圍32~36 cm,平均(33.92±7.53)cm;身長47~53 cm,平均(49.26±10.38)cm。母乳喂養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出生體重2.4~4.0 kg,平均體重(3.51±1.36)kg;頭圍33~36 cm,平均(34.25±6.58)cm;身長48~52 cm,平均(49.83±13.45)cm。3組嬰兒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人工喂養組采用人工喂養,嬰兒從出生后一直采用全配方奶進行喂養;混合喂養組采用人工喂養聯合母乳喂養,嬰兒從出生后一直采用混合喂養或者母乳喂養不足4月后再進行人工喂養;母乳喂養組采用母乳喂養,嬰兒從出生后一直采用純母乳喂養,除母乳外未添加任何代乳品。
1.3觀察指標
體格發育檢測指標,包括身長和體重,1~4月齡每月檢測1次。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0軟件統計所得數據,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兩兩對比用 t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1月齡:母乳喂養組嬰兒平均體重(4.12±1.34)kg,平均身高(56.23±10.39)cm;混合喂養組嬰兒平均體重(3.65±1.21)kg,平均身高(51.46±11.45)cm;人工喂養組嬰兒平均體重(3.63±1.46)kg,平均身高(51.23±12.23)cm。(2)2月齡:母乳喂養組嬰兒平均體重(5.76±1.28)kg,平均身高(61.53±11.26)cm;混合喂養組嬰兒平均體重(5.13±1.45)kg,平均身高(53.27±12.13)cm;人工喂養組嬰兒平均體重(5.21± 1.37)kg,平均身高(52.46±11.39)cm。(3)3月齡:母乳喂養組嬰兒平均體重(6.12±1.35)kg,平均身高(63.52± 11.54)cm;混合喂養組嬰兒平均體重(5.43±1.29)kg,平均身高(54.79±12.58)cm;人工喂養組嬰兒平均體重(5.37± 1.29)kg,平均身高(55.18±11.62)cm。(4)4月齡:母乳喂養組嬰兒平均體重(7.12±1.46)kg,平均身高(65.42± 11.37)cm;混合喂養組嬰兒平均體重(6.33±1.51)kg,平均身高(59.26±12.13)cm;人工喂養組嬰兒平均體重(6.29± 1.53)kg,平均身高(58.96±11.46)cm。
1~4個月齡母乳喂養組嬰兒的體重和身高均高于混合喂養組和人工喂養組(P<0.05),而混合喂養組與人工喂養組相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母乳是嬰兒最好的營養,對嬰兒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3-4]。臨床研究發現,采用母乳喂養連續超過4個月,可以有效增強嬰兒的免疫功能,降低如呼吸道感染、腹瀉、中耳炎、尿路感染、哮喘等急性和慢性疾病發生的危險性,并且不同的喂養方法對嬰兒的體格生長以及肥胖度均有影響[5-6]。本研究結果發現,1~4月齡母乳喂養組嬰兒的體重和身高均高于混合喂養組和人工喂養組(P<0.05),提示母乳是嬰兒的最佳營養食品,母乳喂養在促進嬰兒體格生長發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在孕期盡早對孕婦開展母乳喂養宣教,對哺乳姿勢進行早期培訓,建立產后訪視制度,對產婦母乳喂養進行指導是保證嬰兒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措施[7-8]。
綜上所述,采用母乳喂養可促進嬰兒體格生長,對生長發育的影響優于人工喂養和混合喂養。
[1] 徐哲,陳華英,黃麗敏,等. 母乳喂養與嬰兒因腹瀉和呼吸道感染住院之間的關系研究[J]. 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5):2971-2974.
[2] 徐曉云,邵龍. 0~4月母乳喂養兒濕疹與母親飲食關系調查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3):406.
[3] 周潔,劉愛英,何曉娟. 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現狀及影響因素[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35):4257-4260.
[4] 吳西英,黃婉明,關漸明,等. 產科護理咨詢門診對產婦母乳喂養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2,18(9):24-25.
[5] 白秋芬,楊麗琛. 母乳喂養認知行為現狀及純母乳喂養的影響因素調查[J]. 中國現代醫生,2014,52(7):55-58.
[6] 曾倩. 家屬參與孕期訓練對初產婦分娩、母乳喂養及新生兒護理能力的影響[J]. 護理管理雜志,2013,13(4):290-291.
[7] 宋孟霞. 關于開展對孕產婦母乳喂養的知識宣教[J]. 醫學信息(中旬刊),2010,5(11):3404.
[8] 劉紅軍,季秀娟,李巖,等. 孕產期知識教育對孕婦分娩方式及產后母乳喂養的影響[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25(6):856-857.
醫學論文的寫作模式
醫學論文內容千差萬別,但寫作有一定模式,一篇完整的醫學論文的主體項目應包括:(1)文題;(2)作者署名;(3)摘要;(4)關鍵詞;(5)引言(由此起才進入論文正文);(6)材料和方法(或改為臨床資料分析);(7)結果;(8)討論;(9)參考文獻。論著、綜述、講座等一般不宜超過5 000字。多年來中外文期刊對論著文章的結構已形成了通用模式,正文內容主要由引言(Introdu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結果(Result)和(and)討論(Discussion)等部分組成,英文簡稱為IMRAD。此模式并非一成不變,可根據其具體情況改動。
Influence of Scientific Feeding on Physical Growth of Infants
LI Yingchun Immunization Program Departmen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He'nan 4500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cientific feeding on physical growth of infants. Methods 90 infa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 Infa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eeding methods,artificial feeding group was given artificial feeding,mixed feeding group was given artificial feeding combined with breast feeding,breast feeding group was given breast feeding. Weight and height of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from 1 to 4 months. Results Weight and height of infants in breast feeding group from 1 to 4 month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mixed feeding group and the artificial feeding group(P<0.05). Conclusion Breast feeding can promote the physical growth of infants,the effect is better than artificial feeding and mixed feeding.
Infant,Scientific feeding,Physical growth
R605
A
1674-9316(2016)21-0002-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1.002
河南省中醫院免疫規劃科,河南 鄭州 450000